蜚声全国的金陵灯会和小吃

南京夫子庙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为“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

南京夫子庙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

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开始享有了“灯火甲天下”的美誉,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也就是俗称的“灯船”也随之蜚声全国。

之后,灯会进一步扩展,灯彩的扎裱技艺也不断提高,并推动了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民间艺术的发展。

历史上的南京夫子庙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河流域,后来主要集中发展在了夫子庙地区,已经扩展到“十里”东侧五里地段,覆盖范围非常广泛。

南京夫子庙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人们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独特兼容的艺术内涵。

每年南京夫子庙灯会都会吸引众人前来,他们在领略南京夫子庙灯会、感受金陵民间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南京夫子庙灯会无论是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经济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非常巨大,作为南京地区的特色文化空间,它也在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一直传承。

除此之外,南京夫子庙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也是夫子庙的一大特色。据统计,各种食品种类不下200种,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夫子庙都会举行隆重的夫子庙灯会,热闹非常。

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争奇壮举胜,风味独具。

后来,人们对散落民间的风味小吃进行发掘整理,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

小吃供应干稀搭配,荤素相间,穿插民俗表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使餐饮过程同时成普文化欣赏的过程,体现了饮食和文化的精美结合。

为了弘扬夫子庙独特的饮食,建造了闻名遐迩的夫子庙“美食中心”。美食中心位于夫子庙南端,东起平江府路,西止来燕路,建筑造型各异,高低错落有致,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古朴典雅,与夫子庙古建筑群融为一体。

美食中心的内部设施一流,仿古花岗岩路面两侧镶嵌着彩色广场砖,菱形的花坛、回绕的长廊、花园式的广场、古典式的矮架路灯,营造出温馨而优雅的氛围。

沿街坐落着晚晴风味轩、晚晴茗轩、金陵春酒楼、夫子庙康乐城、秦淮人家、白鹭宾馆等一批知名餐饮娱乐企业,荟萃了普天下的美食精品。

[旁注]

花灯 又名“彩灯”、“灯笼”,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

剪纸 又叫刻纸,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可以分为窗花和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皮影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我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阅读链接]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的历史悠久,有80多个品种,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

夫子庙小吃雅称为“秦淮八绝”,“一绝”为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雨花茶;“二绝”为永和园的开洋干丝、蟹壳黄烧饼;“三绝”为奇芳阁的麻油干丝、鸭油酥烧饼;“四绝”为六凤居的豆腐脑、葱油饼;“五绝”为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六绝”为蒋有记的牛肉汤、牛肉锅贴;“七绝”为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八绝”为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五色糕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