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居全国第三的哈尔滨文庙

哈尔滨文庙始建于1926年,历史3年完成,是我国最后一个建成的孔庙,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位居全国第三。同时,哈尔滨文庙也后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孔庙,被称为哈尔滨的“故宫”。

哈尔滨文庙是一座正宗的仿清式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平方米,是我国东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建筑等级最高、建筑规制最全的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

文庙整体布局为三进院落,坐北朝南,各类建筑东西对称,井然有序,包括东西牌楼、万仞宫墙、泮池和泮桥、孔子行教铜像、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和崇圣祠等。

哈尔滨文庙的前院是首进院落,院内松柏苍翠,丹墙回绕。院南泮池如月,虹桥飞架,白玉雕栏玲珑。所谓泮池即为半月形水池,水之一半则为“泮”,池上架一座单孔拱桥,池边环绕汉白玉栏杆,属清代做法,共有40根望柱及雕刻栏板,泮池上的拱桥也为汉白玉砌筑,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能从上面走过。

池南有“万侧宫墙”,上镶有琉璃雕花砖,长44.8米,高5.9米。

万侧宫墙东西两侧有两座牌楼,与棂星门合称“三楼”。牌楼是典型的清式做法,呈三间四柱形式,朱红的支柱为青石结构,额枋饰以精美的彩画,东侧牌楼上书“道冠古今”,西侧牌楼上书“德配天地”,意指孔夫子品德与天地同辉,学识超越古今。

池北有棂星门,相传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均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棂星门寓意即在于天下英才汇聚之意。

棂星门是三间四柱的木牌坊,采用了只有皇家建筑才能使用的和釜彩绘,虎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挺拔的朱柱,金瓦飞檐,配以绚丽的彩画,汉白玉的柱础,使整个棂星门气魄非凡。

穿过棂星门,循着灰色的石砌甬路前行,就是大成门。大成门与棂星门不同,棂星门只是一座牌坊,而大成门却是五开间的单檐庑殿顶造型,汉白玉的石阶及平台,中间为御路,平台不甚宽阔,大门占据三间,两侧各有一个开间作为辅助用房。

大成门为金色琉璃瓦、朱红的石柱,和玺彩画额枋描龙绘凤的藻井。第一进院落的主轴线两侧为东西配殿,七开间单檐歇山顶,屋面铺青瓦,朱柱红墙、门棂及窗棂以金色勾边,色彩明快而不夸张。

院落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与棂星门合称“三楼”。过棂星门是主院的过厅大成门,五开间,单檐琉璃瓦庑殿顶,前后环以白玉栏杆,左右并列东西掖门,布局端然。

穿过饰以苏式彩画的卷棚角门即到了第二进院落。院落的东西两侧是两座石碑,碑上刻有张学良所题碑文,记载着文庙的修建情况、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石碑前面是东西两座配殿,碧瓦朱墙,都是七开间的单檐歇山屋顶。

主轴线巍然而立大成殿,大成殿采用大祀规格建造,黄琉璃瓦、金龙和玺彩绘,其规格为封建最高等级,在文庙中首屈一指。根据《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记载:

谨案孔子文庙,在昔为中祀,其殿九楹,为堂七,为夹室二,此旧制也。自清光绪三十二年,升孔子为大祀,而京外学官,犹仍旧贯,未之改作。今东省特别区闳规大起,创而非固,故其缔造合乎大祀之仪。……凡庙制,大成殿居中南向,为堂九,为夹室二,都十一楹。

由此可知,二院的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仪式规格而设计建造的。大成殿面阔十一间,进深显六间,重檐庑殿黄琉璃瓦顶,月台陛条、陡板、三面出陛十级垂带踏垛皆用花岗石砌筑,前出三陛左右各出一陛垂带上及台明前檐与月台四周围绕汉白玉勾栏,前正中一陛十级踏垛间安汉白玉五龙戏珠高浮雕御路面。

殿内外、月台地面及四外散水皆用仿金砖水泥方砖铺墁。外檐及廊内全部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哈尔滨文庙大成殿,在建筑规制上突出了在全国文庙系列中的重要地位。

大成殿前有九级汉白玉御路,雕刻云龙水浪,宽阔的汉白玉平台,衬托着雄伟的殿堂。大成殿的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廊檐色彩富丽堂皇,气势轩昂庄重。殿内供孔子及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

当年建庙之初,大成殿的正位是一个雕龙贴金的巨大神龛。孔子的牌位置于神龛前,并无孔子像。后来,在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的时候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并将其置于神龛中,以供后人参谒。

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后院为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

崇圣祠是哈尔滨文庙的最后一进院落,崇圣祠布置在中轴线上,东西两侧为配殿。

浮屠塔内有木梯,可供登临观赏。殿和塔檐下的雀替做成龙、凤、狮、鹤等浮雕,造型生动。塔的局部构件和装饰具有西方建筑的风格,气势雄伟,金碧辉煌。

[旁注]

拱桥 我国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拱桥是由伸臂木石梁桥、撑架桥等逐步发展而成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外形都是曲的,所以古时也常称为曲桥。在我国古代的一些文献中,还用“囷”、“窌”、“窦”、“瓮”等字来表示拱。

琉璃 据记载,琉璃源自于古印度语,随着佛教的东传而进入我国。最原先的代表色其实是蓝色,此外,还有红色,黑色,白色,黄色,绿色和绀蓝等色。琉璃瓦是施以各种颜色釉,并在高温的环境中进行烧制而成的。

和玺彩画 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五种。

藻井 我国传统建筑中建筑在室内顶棚的一种独特装饰。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装饰有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

卷棚 我国古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卷棚顶建筑由于没有正脊,因此没有吻兽。另外,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

高浮雕 所雕刻的图案花纹高凸出底面的刻法,多见于笔筒、香筒。高浮雕也可理解为一种下刀较深的平面阴刻,广义上说也是深刻浮雕或深刻透雕。

神龛 一种放置神明塑像或者是祖宗灵牌的小阁,规格大小不一,一般按照祠庙厅堂的宽狭和神位的多少而定。比较大的神龛有底座,是一种敞开的形式。祖宗龛无垂帘,有龛门。神佛龛座位不分台阶,依神佛主次设位;祖宗龛分台阶按辈分自上而下设位。因此,祖宗龛多为竖长方形,神佛龛多为横长方形。

[阅读链接]

相传,在建造哈尔滨文庙的时候,庙内所用的一砖一瓦、每根木头、每盒颜料、每片金箔都选自全国各地的上好建材。

河北生产的汉白玉颜色晶莹剔透、品质优良,百年不变。为了将近一吨重的汉白玉运回哈尔滨,近百辆马车、200多名劳工同时从河北出发,一路过河流、爬山坡、睡草地,曾有十几辆马车同时翻进沟里。

当时,江苏生产彩绘的颜料保色最持久,但含有剧毒,工人不愿意搬运。无奈之下,在当地将人工费涨至3倍后才招到工人运送。

在修建文庙的几年间,仅负责运送货物的马车就动用了900多辆,其中有100匹马因长途跋涉累死在途中。许多材料的运送费用甚至超过货物的自身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