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名胜——南京夫子庙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我国的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成为古都南京的一大特色。

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20米,是我国的照壁之最。

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是秦淮风光的精华。

江南佳丽地的南京夫子庙

夫子庙是供奉和祭祀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南京夫子庙建于1034年的宋代景祐元年,是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后世历代都进行过修葺和扩建。自古以来,南京都是人才荟萃、商贾云集之地,素有“江南佳丽地”的美誉。

夫子庙的建筑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占地广约26300平方米。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南京夫子庙的“习礼亭”和“仰圣亭”分别摆放着“礼运钟”和“圣音鼓”。

钟,是我国独特的文化意象,排在我国古代“八音”乐器的首位,南京夫子庙的“礼运钟”钟声浑厚悠扬,与苏州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礼运钟”是为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而特别铸造的,钟的上半部刻画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场景,中间是孔子《礼运篇》中的铭文,下半部是麒麟吉祥如意的图案,“礼运钟”3个字是由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的。

古时有“晨钟暮鼓”的礼仪,南京夫子庙的“圣音鼓”,也是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所铸,与“礼运钟”同为青铜铸造。青铜鼓也是春秋时期举行雅乐活动的乐器,鼓声浑厚,威震四方。

古时候,夫子庙学宫是学子和秀才研习经书的地方,是科考的预备场所,也是学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在这里生活,必须要有生活用水,“玉兔泉”便是学子们唯一用水的地方。泉水涌现,清澈透明,水质优良。

据《至正金陵新志》记载,玉兔泉的来历还与宋代的太师秦桧有关。

相传秦桧在夫子庙学宫学习时,一天晚上看见一只白兔入地,他便派人到玉兔指引的地方进行挖掘,刚挖到1丈处,发现此处有泉眼,泉水清澈。

等到秦桧考上状元之后,派人开凿造井,并亲自题写篆书“玉兔泉”。

明代开国功臣,御史中丞兼太史刘伯温,被称为明代“三立”第一人。“三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刘伯温专门撰写了《玉兔泉》一文,记载了秦桧夜晚发现井和开凿造井的故事,并作铭文,专为玉兔泉水辩冤:

桧死为蛆,泉洁自如;

我作铭诗,众惑斯祛。

呜呼泉乎!终古弗谕。

意思是说秦桧是奸臣,但并不能诽谤和冤枉“玉兔泉”本身。玉兔泉水是清晰之水、智慧之水,我要撰写铭文,以此为证,告知大众。

后来,由于玉兔泉清澈透明,水质上乘,加上学宫内又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经国人才,根据“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而把玉兔泉改为“智慧之泉”,又称“智泉”。

玉兔泉旁边碑叫《为优拔贡生筹措考盘费》碑,该碑立于后来的清光绪年间,记载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银一万余两,作为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

南京夫子庙大成殿的建筑规制,也是沿用古时皇帝特批的九五之尊的建筑规格。在唐代时被称为“文宣王殿”,1104年的北宋时期,宋徽宗为了颂扬孔子思想之博大精深,集古今之大成,便下诏将殿名更为“大成殿”。

南京夫子庙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屋面盖青色小瓦,轻秀随和。屋脊的双龙戏珠立雕,号称“江南第一龙”。这种风格的建筑在全国为首创,造型精美。

“大成殿”3个金色大字是清朝雍正皇帝御笔题写的,大殿左右两侧悬挂着巨幅楹联: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

对孔子的一生作了精辟的概括。整座建筑重檐飞翘,斗拱交错,气势雄伟。

大成殿面阔五间,东西两庑面阔九间,是南京夫子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圣殿。殿前露台正中央一尊孔子青铜像,高4.18米,重2.5吨,是我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

民间有许多关于这尊孔子青铜像的传说,如摸摸孔子的脚和衣服就能够状元及第,飞黄腾达,所以孔子铜像的双脚被摸的锃亮。

殿内中央也陈列有一副巨大的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米,由著名画家王宏喜参照唐代被称为“丹青第一高手”的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绘制而成,是我国最大的孔子画像。

画中的孔子,一身布衣,两手上下叠置交错在一起,似乎在欣喜地聆听着什么,又想细细地长谈写什么。

画像两侧是近代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书写的乾隆皇帝撰书的楹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上联的意思是说,孔子具备四时之气,能够与天、地、日、月、鬼、神相配,歌颂了孔子的盖世之德。下联的意思是说,孔子的文行忠信教化之初,可与尧、舜、禹、汤、文、武并列,是继圣君之后的又一位大师。

殿内正中间摆放着“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牌,以供后人的敬仰和尊拜。在孔子神位牌两侧供奉有“四亚圣”,东侧为颜回、曾子,西侧为孔伋、孟轲,都为汉白玉雕成的塑像。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被列为孔子弟子中“德行”第一,七十二贤之首。他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思想,被尊称为“复圣”。

曾参16岁时拜孔子为师,是孔子学说的主要传道人之一,《四书》中的《大学》一书的作者,也是《论语》一书的主要编著者,后被封为“宗圣”。

孔伋是孔子的孙子,著有《中庸》一书,后被封为“述圣”的尊号。孟轲,即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倡导“以德服人”,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重要思想。

后人也把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称为孔孟之道,后被封为“亚圣”的尊号。同时,“孟母三迁”的经典故事也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千古传颂。

大殿上方有八位清朝皇帝题赠的匾额,它们分别是康熙帝的“万世师表”、雍正帝的“生民未有”、乾隆帝的“与天地参”、嘉庆帝的“圣集大成”、道光帝的“圣协时中”、咸丰帝的“德齐帱载”、同治帝的“圣神天纵”、光绪帝的“斯文在兹”匾额。

这一块块匾额印证了历朝历代皇帝尊崇膜拜孔子的历史。御匾“万世师表”,是由清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整个匾雕龙贴金,十分气质。“万世师表”的意思是孔子和他的道德学问是我们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在祭祀区内还摆放了用于祭孔乐舞中的古乐器,有编钟、编磬、琴瑟等。

南京夫子庙的“尊经阁”是一座重檐丁字脊歇山顶三层古建筑,端正凝重、玲珑华丽建筑,匾额由我国当代书坛女杰萧娴题写。

南京夫子庙尊经阁的名称意思是“以经为尊”。古时候为教谕讲课的讲堂,楼上藏有《十三经》和《廿一史》等书籍。

古时候,藏书历来是读书人的精神寄托,藏书楼是文人雅士心目中的圣殿。尊经阁始建于明朝中期,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后来在清朝同治年间又由一等毅勇侯曾国藩和直隶总督李鸿章相继扩建重建。

清朝,在尊经阁还开办过“尊经书院”。书院是地方士绅开设的儒学讲习场所,也是科举时代培养人才的途径之一。尊经书院古时为南京的八大书院之一,名噪一时。

文德桥原为六朝金陵二十四航之一,明万历年间建成木桥,之后由钱宏业改建为石桥。桥名取儒家“文德以昭天下”之意。

后修葺时改建为汉白玉桥栏,青石桥面。因文德桥位于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子时,月亮正临子午线,桥影可将河中明月分为两半。

此时人立桥上,俯身可见桥下两个“半边月”,称“文德分月”。立身自顾无影,即为“月当头”奇观。每逢这天,桥上人山人海,观月者常将桥栏挤断而落入水中,故又有“文德桥栏杆靠不住”的歇后语传之于世。

武定桥也称上浮桥,最初题名为“嘉瑞浮桥”,与朱雀桥相对。明初易名为“武定桥”,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意。此名又与文德桥相呼应,俗称文、武二桥。

清末时期,南京夫子庙是南京民间民俗文化的集结地。南京的评书、相声、扬剧、昆曲、古琴等都落户在这里,各种群众文艺活动十分活跃,使得南京夫子庙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齐名,成为我国曲艺的三大发祥地之一。

[旁注]

商贾 古代称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范蠡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商贾鼻祖,他善于经营,资产至千万,后移居定陶,号陶朱公。

经书 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状元 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在唐朝,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都必须先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所以也有状元之称。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九五之尊 古人认为,九在阳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而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置,有调和之意。这两个数字组合在一起,既尊贵又调和,无比吉祥,于是将“九五之尊”作为帝王之称,九五也就被“御用”了。

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也简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丹青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丹青因其不易褪色,又因为丹册多记勋,青册多记事,故“丹青”意同史册。

曾子 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16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我国两千多年,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论语》 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编磬 古代乐器一种,用石或玉制作,16面一组。它的音色,除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这12正律外,又加4个半音,演奏打击时,发出不同音响,清宫所藏玉编磬,是清乾隆时制,在重大典礼演奏中和韶乐时使用。

直隶总督 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而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

[阅读链接]

卫侯提出了一项不正确的计划,而大臣们却附和如出一口。孔伋对公丘懿子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呀!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

卫侯问:“为什么?”

孔伋回答说:“国君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等官员竟然没有人敢纠正你的错误,官员门说话也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纠正其错误。君王和官员们还都以为自己是贤能,下属又同声称赞他们贤能,称赞他们贤能的万事如意而有福了,指出他们错误的则寸步难行甚至大祸临头,如此下去,国将不国。《诗经》里说:‘都说自己是圣贤,就像乌鸦连雌雄都不能分辨了!’不正是说像你们这样的君臣吗?”

孔伋指出了不同意见对于君臣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一致”最可怕,“不一致”才是真正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