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制度中的“视死如生”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林里的墓很多,这些各时期墓葬的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墓碑看,汉代墓葬位于孔子墓的周围,南北朝至唐代因无墓碑难以确定其位置,宋代墓葬位于孔子墓西,金、元再向西发展,明代再西至西北,清代向东、西、北三面展扩。

具体来说,汉、唐、宋各代墓散布在距孔子墓约500米的范围内,元代的四座衍圣公墓集中分布在西北角。明朝共有9代10座衍圣公墓,全集中在西北角,逐代自东往西,斜向依次排列。

清康熙时,大规模扩建了孔林,达到后来的规模,除第六十五代衍圣公仍葬在林北原明朝孔林范围之内以外,其他11代衍圣公墓都分布在东北角,后代的全部安放在新开拓的林地之中。其他非嫡系后裔的墓群分布,多以其宗户自成范围,20世纪初的墓群更是遍及全林。

孔林内的墓葬分布和埋葬也有其独特之处,首先,林地的不断扩建为历代入林埋葬者提供了场所,使其形成一处面积在普天下独一无二的家族墓地。

其次,林内涵盖了历代埋葬者所遵循的埋葬习俗,为人们了解和考查历代的墓葬制度提供了依据。

另外,林内的地上地下保留了大量的与丧葬习俗有关的建筑与石刻等,为人们直观了解历代的埋葬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孔林内历代所存的墓碑除汉碑移入孔庙之外,地面上还保存有宋、金、元、明、清等各代墓碑和谒陵题记刻石4000余通,其中不乏名家手笔,故而孔林又有碑林的美名,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

孔林内除碑刻外,还拥有大量珍贵的石刻文物,历宋、明、清各代,主要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豹、石望柱等墓前石仪,又称石像生。

石像生是指古代在陵墓前建置的石雕像,谓其形状如生也。实际是模仿死者生前所用仪卫,作为死者侍从仪卫,并增加一些祥瑞性禽兽以作点缀。

孔林墓门后的甬道上就有这样的石像生,其中两对石兽,一对为文豹,另一对为角端。文豹微笑侧首坐立,角端形态温顺,仰首卧地,传说这些神兽神通广大。这些石雕立于宋宣和五年,均出自能工巧匠之手。

甬道旁另两对石雕,一对为望柱,另一对为翁仲。望柱是八棱石柱,与孔林内的另一种石雕华表有明显区别,华表中间带云朵,望柱却直插云端,两者作用相同,都象征着通往天门,是亡灵升天的必经之路。

翁仲一文一武,相对而立,文者手捧笏板,武者手按宝剑。其实翁仲本为秦始皇手下一员武将。据记载,他本姓阮,名翁仲,异于常人。

出征匈奴时,作战英勇,所向披靡,死后铸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此后,就通称墓前石人雕像为翁仲,后人多在墓前立文武翁仲一对,用以镇守墓茔。

孔林内另有明代石仪八组,清代石仪十组。所雕石人或温文悠闲,或神态威严,石马或瘦弱而神健,或肥硕而温顺,形象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石雕工艺具极高价值。

这些石仪散布于孔林各个角落,与石碑、古树交相辉映,形成孔林内动与静、远古与现实的对照。孔林内生长着40000余棵各类古树名木,是曲阜古树名木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区。千年古树是历史馈赠给我们的活标本,活文物。

孔林内栽植树木,始于孔子弟子庐墓植树,据记载:“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在孔林中的很多树种仍有不知名者。

孔林最古老的名树,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的“手植树”,原树已毁,只有根节位于享殿后。

子贡之后,孔子弟子后人多在孔林里栽树,经历代长期栽植衍生,至南北朝时期已初步成林。

明清两代时期,孔林内不断扩林种树,使林内树木有了较大的发展。清道光年间经林头、林役统计:

各按方界,挨次遍查数目,查得红墙内并五界,以及神道一切大小树棵,总共17285棵,并造册上报。

这是孔林历史上树木数量最多的记载。

作为家族墓地,孔林延续了2000多年,大大超过了历代帝王的陵墓。

林内墓冢各种葬式的安排、墓葬之间的排列分布、不同世系之间的墓主位置、墓上建筑及石仪的增减等,从不同层面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墓葬制度中“视死如生”的习俗。

[旁注]

墓葬 俗称山坟,古墓葬是清代以前的墓葬。古代葬俗因时代、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有土葬、火葬、水葬等,常见的多是土葬。

翁方纲(1733年~1818年),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

笏板 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以防止遗忘。

角端 我国神话中的一种独角兽,有时作为艺术形象被做成避邪之物。角端可日行18000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遇到明君它才会捧书而至,并护驾身旁。

[阅读链接]

据传说,孔子曾携弟子去防山游玩,回归途中见一猎人张弓搭箭射乌鸦,被射杀的乌鸦应声倒地,但是成群结队的乌鸦挡住了猎人的去路,黑压压的遮住了半边天。

猎人见难以走脱,只好扔掉死乌鸦仓皇逃走。乌鸦纷纷落地,将死鸦围在中间,悲哀啼鸣。孔子见状,就上前挖了一个深坑,将死鸦埋葬。成千上万的乌鸦,纷纷向孔子点头致谢之后就飞走了。

后来,孔子从尼山回曲阜的路上,遭遇歹人袭击,这时,不知从何处飞来大群乌鸦,啄散歹人,护送孔子回到孔府,这些乌鸦被后人称为孔圣人的三千乌鸦兵。在孔子逝世后,这些乌鸦兵聚集守卫在孔子的灵魂所在地孔庙,形成了“孔庙乌鸦成群,孔林乌鸦不栖”的奇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