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17 年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时期与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在英国产业革命进程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产生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I 卷,第 798—799 页。

了重要的作用。1817 年,李嘉图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出身于伦敦一个交易所经纪人的家庭,从14 岁起他跟随父亲从事交易所的活动,并在 25 岁左右成为拥有百万英镑的大资产者。1799 年,李嘉图阅读了亚当·斯密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从此,他对政治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李嘉图最早的一些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著是关于货币银行的问题。李嘉图的第一篇经济论文是《黄金的价格》,匿名发表在 1809 年 8 月 29 日的英国

《晨报》上,并在此基础上于 1810 年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书名为《金块价格高昂是银行券贬值的证明》。这本小册子在短期内再版了多次,使李嘉图博得货币流通理论家的声誉。1811 年,李嘉图发表了《答博赞克特先生关于金块委员会报告的具体意见》,1816 年发表了《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通货的建议》。李嘉图在其关于通货问题的论著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尖锐批评英格兰银行的政策,要求制止通货膨胀,恢复银行券的兑付。当时, 工业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阶级正围绕《谷物法》的存废进行激烈争执,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1815 年,李嘉图出版了《论谷物低价格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证明限制进口的不适宜:兼评马尔萨斯最近的两本著作<地租的性质和发展的研究>和<对限制外国谷物进口政策的看法和根据>》。在这本著作中,李嘉图对于马尔萨斯维护土地贵族阶级《谷物法》的论调进行批判,指出《谷物法》引起的谷物价格上涨将导致利润降低,使普通居民生活状况恶化,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1817 年,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利益”的理论。他认为, 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的优势大得多。因此,英国应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实现商品价值的增殖。1822 年,李嘉图出版了《论对农业的保护》一书,在书中,李嘉图抨击禁止外国廉价谷物进口的关税政策。李嘉图关于农业的论著,反映了当时工业资产阶级最紧迫的要求,即降低商品生产的费用、废止《谷物法》、争取廉价谷物和其他农产品的自由进口。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1823 年,李嘉图逝世。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完成者。

李嘉图经济理论的主要代表作是 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李嘉图这部著作的出版和斯密 1776 年出版《国富论》一样具有很大的反响,李嘉图由此博得了第一流经济学家的名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全书共分为三十二章,其核心是分配问题。李嘉图指出:“确立支配这种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①实际上,李嘉图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来理解现代生产的,就象斯密《国富论》研究的本质一样,李嘉图也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最有利于财富的创造。斯密和李嘉图都强调资本积累对社会财富增加的作用。但处于产业革命前夕的斯密首先注重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国富论》以分工开始,而在讲到资本时,虽然强调资本在增加雇佣工人人数和促进分工中的作用,但他却把资本积累的形成归结于资本家的节俭;处于产业革命后期的李嘉图,从资本的

①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1 卷第 3 页,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

开源方面来考察资本积累形成和扩大的最大可能性。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侧重于分析在价值分割为社会三收入的条件下,地主、工人、资本家三阶级所得份额如何影响资本积累从而影响扩大再生产。李嘉图经济理论的重点从财富的生产转向财富的分配,但分配的分析是以生产为目的的。因此,马克思说,李嘉图并没有割裂分配和生产,他仍然是一个生产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概括起来就是关于工资、利润和地租的理论,即一是工资的大小决定于工人及其家属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二是利润为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的余额;三是地租是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加利润的余额,这是由于在同等面积或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和劳动所得产品数量不同而造成的。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章“论机器”,这不是偶然的。李嘉图认为,机器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其巨大的生产率不仅对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将对社会各阶级产生影响。李嘉图在书中表明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的使用可能损害工人的利益。李嘉图把工人所创造的商品价值看作是要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分配,即一种人的份额只能比例于另一种人的份额的减少而增加,也只能比例于另一种人的份额的增加而减少,李嘉图得出了工资与利润是相互对立的见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五章中,曾把李嘉图的这个见解归结为如下三条原理:第一,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从而无论生产物数量和单个生产物价值怎样变化,大小一定的工作日总是创造相同的价值。第二,工资和利润是按相反方向发生变化的,而引起这种变化的最终原因, 则是生活必需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活必需品的价值下降,工资跟着下降,于是利润就增加;相反地,当劳动生产率降低时,生活品的价值上涨,工资跟着下降,于是利润就增加;同理,当劳动生产率降低时,生活品的价值上涨,工资跟着上涨,于是利润就减少。第三, 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先影响工资,然后再影响利润,所以工资的变化是原因,而利润的变化则是结果。李嘉图清楚地看到了并在书中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的对立。但是,李嘉图认为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资本积累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土地所有者的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的增大,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收入吞食了国民收入中日益增加的份额。但同时,李嘉图又提出了级差地租的理论,认为级差地租量取决于不同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与斯密不同,李嘉图坚持用劳动价值学说来解释地租的形成。李嘉图的地租学说实际上是以当时英国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前提条件的。第一, 资本主义以前的土地占有形式已经被摧毁,资本已经可以自由投资于土地上;第二,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已经充分得到发展,因而无论工业资本还是农业资本都受到平均利润规律的支配;第三,资本积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因而经常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准备用在农业上。李嘉图接受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认为为了养活无节制增长的人口,不可避免地要过渡到耕种所有的劣等地,这些劣等地与优等地相比产量低,势必引起农产品价格和地租的不断上涨。因此,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是与所谓“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在李嘉图的分配体系中,工资是由生理上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决定的,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工业资本家不能随着工资的增长提高商品的价格,因而他们的利润就在不断提高的地租和不断提高的工资情形下,利润率呈绝对下降的趋势。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中科学成分和错误成分都存在,他把资本主义看成是社会生产的自然形式,他不讳言利润和工资在分配中的矛

盾,但他认为它只是从属于利润和地租之间的矛盾的矛盾。李嘉图经济理论主要是为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土地贵族阶级提供理论依据的,对于英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李嘉图 1817 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从经济理论上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李嘉图接受了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划分, 并认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李嘉图坚持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李嘉图在斯密关于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成本理论,使自由贸易理论更加具有系统性,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李嘉图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论证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从而有利于资本积累;一个国家不仅应当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出口进行贸易取得贸易的绝对优势利益,还应当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出口,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可使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增加, 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李嘉图假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葡萄牙生产一定数量的葡萄酒只需要 80 个工人劳动一年, 生产一定数量的毛呢只需要 90 个工人劳动一年;而在英国生产同样数量的葡萄酒和毛

呢,则分别需要 120 个工人和 100 个工人劳动一年。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占优势,但葡萄牙在葡萄酒生产效率上比英国高 1/3,在毛呢生产效率上比英国高 1/10,因而,葡萄牙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因此,对于葡萄牙来说,与其用一部分资本来生产葡萄酒,用另一部分资本来生产毛呢, 还不如把全部资本都投资在葡萄酒的生产上,而由英国专门生产毛呢。对于英国来说,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相对于葡萄牙来说都处于劣势,但劣势当中生产毛呢又具有比较优势,英国将投资全部用来生产毛呢,而由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这样通过自由贸易两国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因为如果由葡萄牙自己来生产一定数量的毛呢就需要 90 个工人劳动一年,而现在只要用 80 个工人劳动一年生产的葡萄酒就可以交换到同样数量的毛呢。从英国方面来看,虽然需要 100 个工人劳动一年的生产物毛呢只换来了 80 个工人劳动一年

的生产物葡萄酒,但是如果由英国自己生产葡萄酒,则需要 120 个工人劳动一年才能生产出同样数量的葡萄酒。制订比较优势原则是李嘉图的科学功绩。马克思称赞这一原则,认为专业化甚至对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

英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熟时期的其他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还有:约翰·巴顿(生卒年代不详),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时期“有很大的功劳” 的经济学家。他的著作《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于同一年即 1817 年出版。巴顿在自己的著作中考察了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需求相对减少这一重大问题。乔治、拉姆赛(1800—1871 年),他于 1836 年出版了《论财富的分配》,发展了斯密、李嘉图的一些重要观点。马克思指出:拉姆赛:他事实上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① 理查、琼斯(1790—1855 年),他的经济理论著作有《论财富的分配和税收的源泉》(1831 年)、《政治经济学绪论》(1833 年)和《国民政治经济学

教程》(1852 年)。和斯图亚特相似,琼斯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关系。马克思指出“在这里我们看到,政治经济学这门实际科学是怎样结束的:资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Ⅲ,人民出版社 1874 年版,第 360 页。

产阶级生产关系被看作仅仅是历史的关系,它们将导致更高级的关系,在那里,那种成为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基础的对抗就会消失”。②托马斯·罗伯特·马

尔萨斯(1776—1834 年),马尔萨斯在这期间的主要著作有《价值的尺度》

(1823 年)和《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 年)等。马尔萨斯是 19 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阶级的代表。马尔萨斯为《谷物法》辩护,他认为, 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英国增加谷物生产必然引起单位成本的提高,但是,这是为了使英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所应付的代价。他认为废除《谷物法》虽然会促进英国工业的发展,可是“不应该由此推论,工业制度不会发展得过分的,或者说它所带来的流弊在超过某一限度之后,不可能多于它的优点。”①马尔萨斯根据其人口理论,断言英国开放进出口口岸的结果会使谷物价格低贱,刺激人口增长,从而引起下层阶级生活状况恶化。在马尔萨斯看来,谷物贸易的限制政策将给社会各阶级带来利益和幸福。因此,马尔萨斯主张对进口的谷物征收“一种保护性的和有利的课税”,并继续实行谷物出口的补贴制度。②詹姆斯、穆勒(1773—1836 年),他的主要经济著作是 1821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纲要》。穆勒是李嘉图学说的积极拥护者,他积极维护工业资本家的利益,反对土地贵族阶级,在阐述李嘉图关于地租的理论时,他要求对地租课以高额的税收。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1789

—1864 年),他 1825 年出版其主要经济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麦克库洛赫试图发展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却采用了马尔萨斯和萨伊的理论作基础。纳索·威廉·西尼耳(1790—1864 年),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大纲》(1836 年),此外还有《政治经济学结论》(1827 年)、《人口论二讲》(1831 年)、《论工厂法对于棉纱制造业影响的书信》(1837 年)等。西尼耳从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出发,他说:萨伊等人把生产三要素“叫做劳动、土地和资本。我们原则上同意这样的分类;⋯⋯我们还打算用节欲(abstinence)这个词来代替资本。”③这样,生产三要素就成为“劳动、节欲和自然要素”。①西尼耳认为:“利润是节欲的报酬,而节欲是推迟享乐。靠了节欲才能存在或保持的那种商品是资本。”②西尼耳还提出了另一个“新发现”,即“最后一小时”论。1836 年,英国工厂主为了反对工厂法和 10 小时工作日运动,请西尼耳为其资本家利益辩护。西尼耳为工厂主写成了《论工厂法对于棉纱制造业影响的书信》,力图证明:工厂主的利润是 11.5 小时

工作日中的最后一小时创造出来的。因此,若将工作日从 11.5 小时缩减到

10 小时,那么工厂主的利润就会消失,工厂就会倒闭,而工人也就会找不到工作。约·斯·穆勒(1806—1873 年),他的经济著作是《论政治经济学中若干未解决的问题》(1844 年)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1848 年)。他的经济理论具有中和的特征。他反对古典学派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关于经济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观点。在他看来,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它不依社会制度而改变,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Ⅲ,人民出版社 1874 年版,第 472、473 页。

① 马尔萨斯:《论谷物法的影响、地租的性质与发展》,商务印书馆 1960 年版,第 14、15 页。

② 马尔萨斯:《论谷物法的影响、地租的性质与发展》,商务印书馆 1960 年版,第 23 页。

③ 西尼耳:《政治经济学大纲》,商务印书馆 1977 年版,第 93、94 页。

① 西尼耳:《政治经济学大纲》,商务印书馆 1977 年版,第 95 页。

② 西尼耳:《政治经济学大纲》,商务印书馆 1977 年版,第 276 页。

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一经有了物品,人类就可以个别地或集体地按照他们自己的愿望来处理它们。他们可以随意把它们交给任何人来支配,并随意规定条件。所以,财富的分配是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决定分配的规律是统治着社会的那部分人的意见和情感所制造出来的,并且在各个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里是不大相同的;假如人类要这样做的话, 还会更不相同。③罗伯特·欧文(1771—1858 年),欧文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其著作有《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状态》(1830 年)等,欧文认为体力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不是个别劳动而是作为平均劳动的一般的劳动是价值的尺度。欧文考察了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的问题,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不断扩大的生产和市场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工人的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他认为,在未来社会即理性社会中,机器将成为人类最伟大的恩惠。约翰·格雷(1798—1850 年),他是英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著作主要有《论交换原则》(1831 年)、《论货币的性质和用途》(1848 年),他认为劳动时间应作为货币的直接计量单位,并建议建立发行“劳动货币”的国民银行。同时,他提倡建立小私有制。

查尔斯·巴贝吉(1792—1871 年),以研究工场手工业并提出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成为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1832 年,巴贝吉发表了著名的《论机器和工厂的节约》。他赞同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的三条经济效益,提出可以按不同的工序所要求的技艺来雇佣不同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资,即所谓“边际熟练”原则。1822 年,巴贝吉发明了一种称之为“差值机器”的机器计算机;1833 年又设计一种“分析机器”,有着现代计算机所具有的储存装置、穿孔卡输入系统、运算装置和外部储存系统。因此,巴贝吉被称为是计算机之父。

安德鲁·尤尔(1778—1857 年),1835 年,他发表《工厂哲学:或论大不列颠工厂制度的科学、道德和商业经济》。他明确提出要在工厂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提出对工人实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产品给予一定数量的报酬的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