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太武帝的成与败

魏太武帝崇尚武功,重用崔浩,依靠崔氏谋略和鲜卑人的慓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始光元年(公元 424 年),拓拔焘继位,此时柔然大将大檀发重兵南下,长驱直入袭扰云中郡,威胁旧都盛乐,太武帝率将士昼夜兼程, 用三天两夜时间赶到战地,大檀不等太武帝喘息,就发起进攻,将太武帝人马团团围住,包围圈竟达 50 层之多,敌军骑兵前锋已逼到太武帝马前,魏军见状大惊失色,而太武帝却面色自如,毫无畏惧之心,鼓励将士奋战。柔然大将大檀派其任于陟斤为先锋,来取太武帝。太武帝不慌不忙,沉着应战, 下令军士放箭。一声令下,箭如飞蝗,将于陟斤射杀马下,大檀一时失去主张,惊恐万状,匆忙退兵,云中之围就这样轻易得解。

经过这场较量,太武帝信心愈足。次年,大举出击柔然,兵分五路并进, 太武帝率主力从中道进军,左翼为平阳王长孙汉、汝阴公长孙道生,西翼为东平公娥清、宜城王奚斤、将军安源,五路大军蜂拥而出,直抵漠南。他们留下辎重,跨轻骑疾进,将士各备 15 日军粮,深入沙漠地带。柔然守军惊骇万分,不敢应战,仓皇北窜,魏军大获全胜,由此边境安定。

始光三年(公元 426 年),太武帝决定再次对外用兵,以振国威。他率

领鲜卑人,一举攻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始光四年(公元 427 年),又攻破夏国都城统万(今陕西榆林),乘胜追击,于次年俘获夏国国主赫连昌, 到魏明元帝神魏太武帝的成与败 - 图1(音 jiā)四年(公元 431 年),终于攻下夏国最后都城平凉(今甘肃华亭县西),灭掉夏国。大胜而归,占领了关中地区。西定以后, 又于次年,即延和元年(公元 432 年),出兵东征后燕国,兵围燕国都城龙城(今辽宁北票市南),尽管未即破城,但威势不减,终于在四年后灭了后燕,从此整个辽河流域归于魏国版图。太延五年(公元 439 年),拓跋焘再次西征,发大兵攻伐北凉,九月,魏兵攻至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北凉主沮渠收犍出降,北凉宣告灭亡。自此,十六国大乱后的分裂局面结束,黄河流域一统于北魏政权之下,民众也因此稍觉安定。

魏太武帝连年用兵,屡战皆胜,除疆域扩大外,战利品不可胜数,于是大赏群臣。而受赏将士,早已每战必有掳掠,他们个个“多获美女珍宝,马畜成群”,成了大富豪,再无一点从前的穷酸相了。即使没有出征的朝中文武官员,也因主子饱发战争财而大沾其光,分得了数量可观的奴婢和牲畜, 以供驱使。

由于鲜卑拓跋部本来就人口不多,如今疆域扩大,更是人以稀为贵。此后,每遇战事,便尽力驱使汉人和杂夷充当头阵,鲜卑骑兵则殿后督战,以保存力量。这样,鲜卑人当然高兴,胜则有大功重赏,败则可先逃性命,但是这必然引起汉人和杂夷对朝廷的不满。久而久之,鲜卑人堕落了,汉人和夷人离心,北魏政权的根基受到动摇,盛极一时的政局开始衰败,噩运也就随之到来了。

魏太武帝在军事上的连连胜利,使魏国变得更加富足,北方的柔然在战争中走向衰落,再不敢来进犯魏境;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于是,南朝的存在便成为魏太武帝眼中之钉,在成功后的飘飘然境界中,他多么希望像这几年的征战一样,心想事成,顺利地打到南朝都城建康,一举而统一中国啊!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 450 年),魏太武帝制定了新的方略,为实现其美梦,决定南侵。他亲率大军,攻伐宋朝。此时,宋朝皇帝刘义隆,在位已经 27 年,政权稳定,国力强盛,不是轻易可以对付的。

魏宋大战,魏兵拼了命也没能攻破宋国的重要城镇,最多只能在城外杀掠一番,用野蛮的屠杀和破坏寻找安慰。可是,烧杀掠抢,严重的伤害了广大南朝民众,等到宋朝王师一到,百姓无不竭尽所能,帮助朝廷对付魏军。魏军在这佯的沉重打击下,死伤大半,战斗力迅速下降。魏太武帝实在回天无力,只好放弃目标,于出兵的第二年退回平城,至此美梦也随之幻灭。

这是魏太武帝当权后受到的最沉重打击,他在平城舔伤期间,因遭到国人的怨恨,威望急剧下降。特别是国内那些鲜卑人,从未遇到过如此惨重的伤亡,受到极大震撼,此后一听到和南朝军队打仗的事,心里就惶恐不安, 深怕一去难归。

魏太武帝拓跋焘一世英武,为统一北方功绩卓著,到头来却因侵宋失败,

惹得民怨沸腾,朝中文武也颇有微辞,这些都渐渐传到他的耳中,他忍也不是,发作也不是,心里越发觉得烦闷难解,加上问策无人,偏又有南来投降的 5000 余户在中山谋反,甚至连他的冀州刺史渠万年也背叛他参与谋划,准备取而代之。种种不祥之兆,使他心神不安,疑窦环生,脾气变坏,侍从则因畏惧于无意中获罪,凡事躲躲闪闪,结果存有异心的宦官中常侍宗爱利用这个机会,不等他缓过神来,就在永安宫中下了毒手,将他杀死。魏太武帝死了,从此,北魏开始走向衰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