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文帝改制
魏国都城顺利地从平城迁到洛阳,魏孝文帝抑制不住成功的喜悦,更加坚定了改革的雄心,一个更彻底的改革主张已经在他心中酝酿成熟,他要从根本上改变鲜卑人的面貌。
为了让人数极少的鲜卑人永远统治华夏大地,孝文帝决定哪怕暂时背上背祖弃宗的骂名,也必须改革政治制度,彻底移风易俗,全面实行汉化。他对汉文化了解很深,十分羡慕汉文化的好处,更知道农业经济比游牧经济富足、稳定得多,而一旦实现鲜卑人和汉人的同化,鲜、汉两族的矛盾便会自然消失,拓跋氏的政权也就更加牢固了。
政治制度和风俗习惯上的改革难度相当大,弄不好就会出乱子,甚至闹得不可收拾。魏孝文帝很懂得这层利害关系,他必须作充分准备,而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又最为关键,因为掌握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就能既不怕内乱, 也不怕外患,还可以在时机有利时,一举伐齐,统一中国。所以在迁都洛阳的当年,他就仿照魏太武帝建立河西牧场的办法,在河南汲县建立了一个河阳牧场,养军马 10 万匹,还计划逐年从河西牧场选一批良马到并州牧场,再
转到河阳牧场,让马匹渐渐习惯内地的水土。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年),
他又选了 15 万鲜卑勇士,组成宿卫军,直接控制在自己手里,拱卫洛京。接着,魏孝文帝便在统治集团内部公开了他的改革计划,即全面实行汉
化,他对大臣们说:“如今已迁都洛阳,位居中原,自与平城不同,过去僻居塞上,胡风国俗杂糅,以不知华典为当然,而今须一改旧习,做到鲜、汉一体,方能久据中原,保我大魏江山永固。不知众卿以为如何?”大臣中鲜卑族元老穆泰当即表示反对,他说:“恕老臣直言,我鲜卑族向来以勇悍善战,名震天下。祖宗逞铁骑之威,扫灭各部,建都平城,实望传之万世。如今迁都洛阳,本已失策,况我鲜卑民众,祖居塞上,天高气朗,不耐这洛阳暑热,久之必生疾病。若再改习汉俗,岂不断我族类了吗?故万不可行,乞圣上明鉴。”拓跋丕、陆觳等元老派人物随即响应。
孝文帝听了,心里颇不高兴,口里却还在问:“诸卿还有何高见,但言不妨。”一些持折衷观点的大臣便乘机进言道:“我主圣明,洛阳确实胜过
平城,迁都来此,日后定然兴旺。只是鲜汉一体,恐难骤行,不如顺其自然, 随民所愿为妥。”孝义帝虽稍觉顺耳,但心里仍不以为然。那些平日里就不断撺掇孝文帝改行汉俗的世族达官,如王肃、李冲、崔光等人,一一出列, 坚决拥护魏孝文帝的主张,凿凿有据地陈说利害、力排非议,终于占了上风。
孝文帝见穆泰等人辞穷理尽,便大声说:“我意已决,众卿若是愿我有所作为,就得速改旧制,不许违拗!若是指望沿袭旧制,不思变革,欲陷我于平庸无能之地,我得先免其官,再罪其身。”众大臣经过迁都一事,早已领教过孝文帝的厉害,于是纷纷表示顺从道:“我等愿皇上圣威永驻,愿我朝江山永固,日新又新!”孝文帝这才高兴起来,称赞道:“这才是我的满朝忠良呀!”并积极准备落实各项具体改革措施。
其实,穆泰等一班鲜卑元老并未心服,他们不甘就此认输,便想方设法要阻碍改革的进行。他们知道太子拓跋恂特别留恋平城,就打上了他的主意, 指望借太子的所作所为让孝文帝无可奈何,最后只好收回成命。他们暗地里或是夸太子有祖上遗风,善于胡服骑射;或是诱太子可任意而行,不如复返平城。而太子本人因为心宽体胖,原本就忌洛阳暑热,喜平城高爽,常有追念北方之意,经元老们一鼓动,就更来劲了。这时,恰逢孝文帝出巡嵩山, 命拓跋恂镇守洛阳,拓跋恂见父亲不在京城,觉得机会来了,就偷偷叫马夫给他备一匹好马,准备跑回平城去。不料他还没出城,孝文帝已经回来,并发觉了他的意图,非常生气,当即取下家法,一顿狠揍,骂拓跋恂胆大包天, 竟反对迁都,要误拓跋氏万世家业,是不孝孽子。并为此召集群臣,商议要废掉拓跋恂的太子身份。群臣不忍,拼命为太子求情。孝文帝见穆泰等元老最为着急,就猜到他们一定与太子暗中联络过,想借太子来阻碍改革。于是把心一横说道:“自古以来都以‘大义灭亲’为最不容易,这个逆子既然反对迁都,就是目无君父,如果今日饶了他,还不知道他明日会做出什么事来, 那叫我如何治理国家、管教臣民们呢?因此须为国除祸,此事断不可饶!” 当即下诏,废太子为庶人,逐出东宜。不久,拓跋恂又联络一些反对派,意图报复,孝文帝早有察觉,派兵将拓跋恂抓来,用一杯椒酒将他毒死了。
孝文帝杀子,意在震慑朝廷中反对派大臣,扫除改革障碍。可穆泰、陆叡等人并不以此为戒,在这一年冬天,又暗中联络了镇北大将军乐陵王拓跋思誉、代郡太守拓跋珍、阳平侯贺赖头等人,策划拥立朔州刺史阳平王拓跋颐为帝,从平城起兵,将孝文帝废灭。孝文帝很快得到消息,抢先下手,派他所信任的任城王拓跋澄率军前往镇压叛乱,接着他自己也统领宿卫军精兵出巡平城,大批捕杀反对派,终于把这次政变镇压下去了。
经过这次严厉镇压的打击,顽固分子所剩无几,再不敢以身试法了。魏孝文帝从此得以放手进行改革,不受丝毫牵制。
他除了巩固继位以来颁行的官员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和禁止鲜卑人同姓相婚、禁革鲜卑人袒裸陋俗等禁令外,在成功镇压穆泰等人政变阴谋后, 孝文帝又颁行了改鲜卑复姓的诏令。当时,他带头将拓跋氏改为元氏,因为北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魏国认为他们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同时,北魏皇族和所统部落的姓氏也改为汉姓,改了姓,名字当然也改用汉名。并诏示天下,有恢复旧姓的,一律严惩不贷。
此外,又在洛阳办起了学校,命鲜卑人学习汉语,将汉语作为北魏国语。而且从朝中官员改起,凡 30 岁以下,上朝用鲜卑语奏事者,立即降爵黜官;
30 岁以上者,限期改正,否则不予任用。同时,严令鲜卑贵族,凡死于洛阳者,不得还葬平城,并改籍为河南洛阳。
接着,又准备了大批汉式衣帽,赐给群臣,命令他们穿汉服上朝。同时, 又仿照南朝装束,设计出女式汉服,加以推广。通过上行下效,紧身窄袖的胡服很快改为宽身大袖的汉装了。
孝文帝甚至连人种也没放过,他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白己还带头娶了一个汉族女子为妃,又给他六个兄弟各娶了一个汉族姑娘。就这样,从皇家、贵族,直到细民百姓,天长日久,鲜卑人和汉人就融合成一个民族了。
在一些大事上,孝文帝做得更坚决,比如改定郊祀宗庙礼、改官职名称、改王法律令等,都改得和汉族制度一样,这么一来,魏国政权变成了华夏正朔相承的王朝,魏孝文帝也就变成君临华夏的正统皇帝了。
经过这么一改,再把都城街市修建一新,整个洛阳跟着就热闹起来,人物鼎盛、市场兴旺,一派繁华景象,消息传到平城,那里的人再也不愿自甘苦寒了,纷纷迁入洛阳。几年以后,北魏国力便大大昌盛起来,真有那么点统一中原的实力了。
魏孝文帝在一切措施都顺利进行并获成功后,南征大计终于提上了日程。太和二十一年(公元 497 年),正是齐王朝内部已经杀得差不多的时候, 他亲率大军南下,意图扩大疆域,却不料落得无功而返。第二年,他又起大军再次南下,竟然又未能达到目的。齐朝见北魏不过如此,第三年,齐国大将陈显达便找上门来,兴兵攻魏,魏孝文帝当时正在患病,一见战报,猛地跳下病榻,披甲上阵,率精兵迎战,将陈显达打得大败而逃,他正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以了宿愿。然而天不助人,孝文帝只觉身体支持不住,不得已下令班师,还没等回到洛阳,就在归途上被病魔夺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