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星技术的发展
前苏联于 1957 年 10 月 4 日,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也标志着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开拓了新的领域。这颗卫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其轨道近地点为 228.5 公
里,远地点为 946.1 公里,轨道倾角(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为 65
°,运行周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 96.17 分钟,整个卫星重 83.6 公斤。
卫星直径 58 厘米,星体结构材料为铝合金,星内装有无线电发射机和测试仪器等。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使用“卫星”号运载火箭升空的。整个运载火箭起飞重量为 267 吨,高达 29.2 米,最大宽度 10.3 米。
同年 11 月,前苏联又把世界上第一颗携带小狗的生物卫星送入大空。卫
星重 508.3 公斤,除小狗外还装有空气,食物和其他生理测量仪器。该卫星
在太空遨游了 100 多个小时,完成了实验任务。经过这次试验证明人造卫星内生物可以安全生活于宇宙之中。
前苏联发射卫星之后,美国于 1958 年 1 月 31 日,发射了“探险号”1
号人造地球卫星,也垮进了外层空间。该卫星重 8. 22 公斤,锥顶圆柱形,
高 203.2 厘米,直径 15.2 厘米。距地球近地点 360.4 公里,远地点 2531 公
里,轨道倾角 33.34 度,运行周期 114.8 分钟,由“丘碎特”C 四级运载火箭升空。
法国于 1965 年 11 月 26 日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星重约 42 公斤,
运行周期 108.61 分钟,近地点 526.24 公里,远地点 1808.85 公里,轨道倾角 34.24°。由“钻石”三级火箭发射升空。
日本于 1970 年 2 月 11 日,发射了一颗名为“大隅”号的卫星。星重 9.4
公斤,运行周期 144.2 分钟,近地点 339 公里,远地点 5138 公里,轨道倾角31.07°,由“兰达”-45 四级固定火箭升空。
我国于 1970 年 4 月 24 日,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该星直径约一米。重 173 公斤,近地点 439 公里,远地点 2384 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 68.5”,运行周期 114 分钟。由“长征”1 号三级运载火箭发射。
此外,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荷兰、西班牙、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先后发射和准备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三十多年来,各国共发射了 4000 多个卫星,在卫星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教育、军事、文化、艺术、科研等各个领域,成为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