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空要粮食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再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扩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飞跃,都大大增强了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保障全人类丰衣足食,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当前有利时机,扩大航天与农业在科技上的结合点,有计划地开展跨部门多学科的协作攻关,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自 1987~1994 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地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 7 次有关农作物种的搭载试验,已进行的项目有:粮食类有水稻、小麦、大麦、高粱、玉米、谷子;豆类有大豆、绿豆、青豆、黑豆;经济作物类有棉花、烟草、甜菜、莲子;蔬菜类有丝瓜、黄瓜、青椒、西红柿、西瓜、萝卜、绿花菜、尾穗苋;观赏植物与药用植物类有石刁柏、鸡冠花、三色堇、龙葵、菊花、甘草以及油松、白皮松等。植物种子放在返回卫星舱内,随卫星在空间距地球 200~400 千米轨道上飞行 5~16 天。返回地面后,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在田间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有关生理生化、细胞、遗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与试验,发现不同种属的种子的表现各不相同。

经卫星搭载试验分析的水稻种子,在太空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大穗、大粒、质优、高产的水稻,用其他方法难以获得了这种遗传变异。已育出的新品系比当地对照良种增产 20%。这种变异是较罕见的,有可能在籼稻亚种杂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使产量上一个新台阶。经卫星搭载的小麦, 在株高、品质等性状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获得很多矮杆、丰产、早熟的后代品系,有些已稳定下来。经卫星搭载的青椒种子,效果较为明显,已培育出一种高产、优质、抗病能力强的新品系,单果平均重量从 90 克提高到 160 克,亩产比地面良种对照组高 30%以上,丰产年达到 122%,其优越性已得到稳定的遗传,已推广示范试验了 5000 余亩。

航天育种技术,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中国具有返回卫星优势相结合的产物。它充分利用了空间环境具有强宇宙射线辐射、高真空、微重力等特点及综合因素的有利条件,对植物种子产生诱变作用,从而获得了在地球上难以获得的某些变异,这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航天育种将有可能成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