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兵之母——棍法

作为武术器械的棍,是最早的原始工具,木棒、木矛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武器。棍为各种兵器的基础,明代何良臣在《阵纪》中主张:“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法明,则刀枪诸技,特易耳,所以拳棍为诸艺之本源也。”故称棍为百兵之母,尊为百兵之祖。

棍棒虽不是战场上的主要兵器,但在某种场合,则更为方便,更易被人使用。徒手搏斗,力气大者可占不少优势,但用棍搏击,情况就不同了。棍法在技击上不主张硬拼劲力,而是讲究技巧方法,刚柔并用。

古代棍术流派甚多,明代已有少林棍、巴子棍、俞大猷棍法等10多种著名棍法。后来又演化出长梢子棍、三节棍、两节棍、五郎八卦棍、八极棍等。

劲猛而慈悲的少林棍法

少林功夫可称为我国武术之源,其他各门派武术均与少林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少林武术中,棍法为重要的一宗。

少林棍的起源,据传与隋代在少林寺烧火做饭的火头僧有关。当时由于僧人众多,在少林寺烧火做饭并不是件轻松的工作。少林寺有一位火头僧在天天烧火中,悟出了一手烧火棍的好功夫。

隋炀帝大业年间,少林寺得到消息,不久会有10000多山贼入侵少林寺,在众僧都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这位火头僧挺身而出,在短时间内训练了100多名年轻僧人学会少林棍,保护了少林寺。

少林武僧为何崇尚和擅长用棍,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期少林武术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保护寺院。隋末之时,少林寺因隋文帝赐地100顷而成为拥有庞大田产的庄园。隋末大乱,少林寺成为山贼为夺粮而进攻的目标,因而寺僧为了保护其既得的利益,开始组织僧兵武装来保护寺院。

在使用兵器时,由于少林寺为佛教寺院,“慈悲为怀”乃是僧人行动的准则。这样,僧人在反击时不能以杀人的冷兵器如刀、枪、剑、戟作为武器,因为这有违教规。于是僧人便选择了平常并非是杀人武器的棍。因为棍不仅是日常最常使用的器具,作战时同样是具有杀伤力的兵器。

古代由铜铁等金属铸成的刀、枪、剑、戟,并非为百姓制造,它们是国家军队才准许使用的武器,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武器,百姓通常是不可以随手提刀携枪的。

古代朝廷对冷兵器的管理历来都是很严格的。秦灭六国,收六国之兵器而铸铜像,其目的就是不让百姓拥有兵器。既然金属铸造的兵戈不允许百姓拥有,僧人当然也不允许拥有。在此情况下,少林武僧自然选择了不被官方认为是杀人兵器的棍。

少林武僧喜欢用棍,与其生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少林寺处在嵩山深处,古时这里经常有狼虫虎豹等群兽出没,少林寺武僧生活在其间也不断受到猛兽的袭击,于是僧徒为了防身,便选择棍作为武器,以抵御猛兽的进攻。所以,从立寺时开始,少林武僧就有出门带棍的习俗,这也是少林武僧用棍的原因之一。

此外,少林武僧把棍作为一种兵器,还有一个原因是棍最容易得到,也最容易制作。

火头僧之后不久,又有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迹,是说李世民与郑帝王世充战争之时,不幸被捕获,少林寺上座僧善护,都维那僧惠玚,寺主僧志操,以及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满、丰凭着高超的棍法,将李世民救了出来。

为感谢少林众僧的战功,李世民登基以后,“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宣慰,赐田40顷,水碾一座,即柏谷庄是也”。并且对13位战功突出的少林和尚不但均有赏赐,而且封昙宗为大将军。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曾在少林寺学艺,并留下了“太祖长拳”和“太祖棍法”。

金元时期,少林寺中还出了一位著名的火头棍僧名叫紧那罗。传说,当时一伙叛军包围了少林寺。少林寺的护法神关羽出战迎敌,也被杀得大败。正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蓬头垢面的火头僧紧那罗毛遂自荐,要出外作战。护法神关羽有点看不起这位火头僧,说:“只要你能退敌,我甘愿把护法神的位子让给你。”

没想到紧那罗少林棍法十分了得,真把叛军打败了。

第二天,僧人发现少林寺伽蓝殿里的关羽神像竟然自动移出殿外。大家把他抬回去,但神像又自动移出。如此三番五次之后,大家知道关羽绝不食言。于是就按照紧那罗的样子塑了一尊神像放入殿中,而手持烧火棍的火头僧紧那罗就成了少林寺的护法神。

明代的时候,东南沿海一带屡屡遭受日本倭寇的骚扰,这些倭寇以沿海岛屿为据点,时常上岸烧杀抢掠,倭寇使用的是倭刀,他们的刀法奇诈诡异,明军正规部队经常吃败仗,于是以武功闻名天下的少林武僧应征出战。

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坦然法师,他听说了倭寇的暴行,十分震惊,决定派武功高强的大弟子月空和尚为首领,带领月忠、自然、慧正、智囊等人在内的31名武僧前去抗倭。

这31位武僧都是由月空和尚一个一个仔细挑选出来的,为了确保他们确实能够“技压群僧”,月空沿用了少林寺“打出山门才出寺”的老规矩,即每名武僧都要闯过少林各项考核关。31人选定之后,寺里给他们每人配备了一匹马和一根很重的铁棍,他们凭着少林棍法将倭寇打得闻风丧胆。自此,沿海一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安无事。

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抗倭好汉、民族英雄。最有名的是“俞龙戚虎”。俞是俞大猷,戚是戚继光。俞大猷的功夫得自少林,并回传少林棍法,成为了武林中的一段佳话。

俞大猷不仅回传了少林棍法真功,还利用公务之余,把他少年时跟师父李良钦学的少林棍,结合自己多年演练的体会和临阵克敌制胜的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剑经》。

因为俞大猷是将棍当做长剑,《剑经》其实就是棍经。《剑经》一写出来,俞大猷的少林棍法就天下闻名,称为“俞公棍”,《剑经》也成为明代以来的武术经典。

经过历代武术家发展、融会,再创新,少林派棍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主要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大杆子、旗门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小梅花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阳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少林棍法“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

少林阴阳棍是一套别具一格的少林棍法。传说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所创。这套棍法是军队中骑军棍法与步军棍法合二为一的综合套路,故称“阴阳棍”。

少林夜叉棍棍法多变,以扫、拨、云、架、撩、戳、劈、舞花、挑、点为主要技法,尤其挑点戳棍法较多,体现了少林棍谱中讲的“三分棍法七分枪法”的棍法要旨,是不可多得的精华套路。

少林六合棍也是少林武术中的精华,由6种棍法绝招组合而成,故称“六合棍”。这个套路是两个人以实战为基础的攻防对打。

少林六合棍一直是少林寺秘不外传的镇寺之宝,经过历代武术高僧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棍法之精妙,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少林功夫棍是少林寺正宗传统器械之一,此棍是隋末十三棍僧救唐王流传的棍法之一,技击性强,步法稳健,动作刚劲有力,在少林传统器械中有独到之处。

少林疯魔棍是少林武术体系中长器械的一种,是一套风格独特的棍术套路。该套路舒展大方,走架灵活,身棍合一,主要以扫打点挂、抢劈拔架、舞花挡挑为主,其动作快慢相间,技击性强,是一套难得的棍术套路。

少林烧火棍是少林寺稀有棍术之一,被尊为“艺中之魁”。此棍又称“猿猴棍”和“猿猴棒”,动作简洁明快,质朴无华,颇具实用价值,有“练好猿猴棒,走遍天下没人挡”之说。

少林烧火棍的主要动作特点是右脚提起、左脚蹬地跳起,然后右脚落地,左脚前落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持棍在体前向左向前向后绕拨一圆圈至身后棍端柱地,左手屈肘手心朝内由下向右上经脸部左格至左肩,小臂内旋成刁手。

少林镇山棍也是自古相传下来的,是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于历史的久远与沧桑,终以“武道家学”的形式承袭保存,可谓尘封已久,实为珍贵。

少林齐眉棍是我国武术长器械的一种。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齐为度,舞动时可大蹦大跳,灵活多变,棍声呼啸,气势极为勇猛。

[旁注]

隋炀帝 杨广(569年~618年),隋代第二位皇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文学家。杨广重视文化教育,昭告天下“君民建国,教学为先”;在位期间,开科举、造运河、营东都、铺驰道、修长城、置四郡,经略四方,万国来朝,赞中国为神仙。

冷兵器 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的武器装备。

伽蓝殿 寺院道场的通称,佛教伽蓝神的代表形象。伽蓝神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后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伽篮菩萨像穿圆领宽大之深绿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现出华丽富丽之气。

戚继光(1528年~1588年),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10余年,大小80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夜叉 佛教天龙八部神众之一。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眷属。他们住于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贫父富,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既吃人也护法,是佛教的护法神。

[阅读链接]

明代时,著名武术家程宗猷著有《少林棍法阐宗》,这是最真实可信的少林棍法著作。书中介绍了小夜叉、大夜叉、阴手、破棍等少林本门棍法,并对自己在明万历年间初入少林寺习武10多年的经历予以记载。

从书中可以得知,程宗猷去少林寺是为了学习棍法,而他之所以选择少林寺,就是因为听到了紧那罗王创少林棍的传说,但当他入寺后,才知道,紧那罗王的故事其实并不属实,但幸运的是,他得知了少林棍的真正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