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奇特的日月乾坤刀

乾坤刀始于唐代,也称“唐刀”。刀身基本是直刃,无弧度,早期的乾坤刀刀刃锻造方面承袭了汉代的“百炼钢”技术,随着技术发展,刀刃开始使用合金等技术打造。

在使用时,由于新手及握力太差的人非常容易打滑脱手斩到自己手指,所以唐代中后期在改造过程中加入了刀格、手绳,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日月乾坤刀。

日月乾坤刀既是一种独门兵器,又是一种刀法,日月乾坤刀的长度一般根据演练者的身高而定,可长可短。两头是一尺左右,刃面微弯的月牙钢刀,中间铁杆,两个握柄把手处有一对戟形,半尺左右的弯月锋刃向外的铲刀组合而成,因而也称“护手双头刀”。其两头弧形利刃取象为日,中段一对月牙护手取象为月,“乾坤”象征天地阴阳,故而取名为“日月乾坤刀”。

以上的改进,使得唐代刀比汉代刀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从外观上更富观赏性,并且真正提高了实战性能和耐用性,使唐刀可以劈开任何盔甲器械。

日月乾坤刀的突出特点是,它两端皆是利刃,中间的一对戟形月牙护手锋利无比,奇特的构造体现了日月乾坤刀的风格和特点。它具备了武术界中常见的单刀、双刀、朴刀、护手钩、双头枪、齐眉棍、大枪、大刀等常规武器的特点。

习练日月乾坤刀时,双手抓握在护手月牙内,实战时不容易伤及双手,这也是“护手双头刀”的特点之一。根据演练者动作的要求和需要,可分为双阴把、左阴右阳、右阴左阳、单手握把、双手握中间把。

历代祖师对日月乾坤刀法都有极高的要求,演练时要求步履自如,刀法精妙;讲究劈砍拨撩,缠绕刺绞,盖打滚扫,飞弹崩挑,斩扎拦刺,舞花速巧。收招换式缠封扣截,静如春水无波,动如江翻海啸,发招有穿山洞石之情,落步有入地生根之意,展示了日月乾坤刀出之有形、打之无形的特点和风格。

河北省正定县目庄村祖上家传有日月乾坤刀,刀法精妙,只是不随便传于他人,属于曹氏传家之刀术。

曹氏日月乾坤刀动作有“斩、劈、抹、撩、剌、带、挂、错”八字诀。一旦施展起来,犹如蛟龙出水,招招式式风云翻卷,4把银刀搅起波澜,一片寒光闪闪,各种刀法纵横交错,攻防兼备,前后呼应,八面攻击和防守。更加以纵跳腾挪,旋转灵活,繁而不乱,舞起刀花来,更使人有风飘梨花、满身皆刀、无隙可乘的感觉。

日月乾坤刀动作朴实无华,刀法均要做到以气催力,主宰于腰间。其技法变化多端,内容丰富,动作矫健,节奏分明,不丢空隙,结构严密,灵活而富有弹性,不仅有长兵之优势,而且有短兵之威力。

功力达到一定深度,在演练时就能随心所欲,起伏转折,蹿蹦跳跃,闪展腾挪,得心应手,非打即防。但是,日月乾坤刀的动作难度很大,上下左右皆是利刃,如果功力达不到,稍有闪失,就要伤及自身,没有几年习武经历和有一定功夫的人,不敢耍弄日月乾坤刀。

日月乾坤刀主要技法有:前扎后刺、正反扎刀,左扫右砍、斩劈刀、盖劈刀、上劈下撩刀、里外绞刀,上下截刀、格挂刀、推挫架刀、滚动地躺刀、翻身劈砍刀、舞花独龙刀、旋子横扫刀、单步飞弹刀等。

这些技法结合身法、手法、步法、跳跃构成套路,此刀套路共分十路。

总之,日月乾坤刀法的原则是:刀贴身,步要稳,动作到位见精神。只要掌握了刀法的规律性,便可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旁注]

护手钩 又名“虎头钩”,在武术器械中,属于短兵器,其造型奇特,钩身似剑,前端有钩,称为“钩头”;后部如戟,尾同剑尖,称作“钩尖”;双护手似镰,与钩同侧,称为“钩月”。

正定 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故里。

蛟龙 是蛟和龙交而成。虽然都有强大的力量,却一正一邪,有本质不同。龙是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小角名虬,或小者名蛟,大者称龙。

独龙刀 正宗传统单刀法之一,它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扫、撩、格、架、藏为主,攻势凶猛,动作灵活,具有攻击性强、防守严密的特点。本套路配合实战教学,颇为实用。

[阅读链接]

日月乾坤刀被称为我国十大独门兵器,它的攻防搏杀效果特别明显和突出:具有健身和实战价值,它既是武术中的奇兵器,又是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