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黎明之前的黑暗

1 美法结同盟

在寒冷的福吉谷,突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1778 年 5 月 4 日, 大陆会议正式批准美法同盟条约。法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两国友好通商,建立军事防御同盟。法国将直接出兵支援美国独立战争。

这是长时间来美国外交努力的重大胜利。

华盛顿意识到,法国的介入,必将带动它的同盟国的支持。这样, 英国在国际上将陷于空前的孤立,其海上封锁会被打破,这必然大大加强美国独立战争的力量。

华盛顿不但是军事统帅,而且还有着胸怀全局、对政治外交总体思考的领袖素质。独立战争刚开始他就意识到,要想打败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必须取得国际支持,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支持。

英国在数百年的殖民争霸行动中,和欧洲列强结下了深深的怨恨。最典型的是英、法两国长达一个世纪的争霸,直到“七年战争”法国战败告一段落。法国在印度的利益全部丧失,在北美只剩下几个岛屿,在南美只剩了圭亚那。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强国。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令法国感到幸灾乐祸。它希望能给英国势力以打击,乘机恢复失去的殖民地和海上贸易地位。1776 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前后,法国一些高层人士,就主张对美国革命抱支持态度。外交大臣韦尔热纳伯爵曾向法王路易十六列举了这样做的三大好处:一、可削弱英国势力,增强法国势力;二、可造成英国贸易巨大损失而扩大法国贸易;三、还很可能收回部分被英国夺去的美洲殖民地。

欧洲的几个老牌殖民国家如荷兰、西班牙也大致采取支持美国的态度。

美国人认为,正好利用欧洲列强与英国的矛盾,争取国际支持,加速独立战争的胜利。他们派出了精明强干而又极有声望的几位代表,前往欧洲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法国的外交承认,并参与对英作战。这些代表中,有西拉斯·狄安、本杰明·富兰克林和阿瑟·李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富兰克林。

法国人知道,富兰克林是驰名世界的学者和科学家,他在电学方面的杰出发明,使他成了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他搞外交活动朴实无华、独具一格的风度,赢得了无数法国人的钦佩。他广泛接触各界人士,争取同情和支持。法国知识界认为他可与思想家卢梭媲美,政治界则认为他是靠得住的国际盟友,而宫廷贵族们则为他的高雅风度所折服。富兰克林的形象,甚至出现在各种纪念章和鼻烟壶上,他成了美利坚民族的象征,美国革命成了法国街谈巷议的话题。

富兰克林等人的外交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法国政府在军火、物资、财政等方面,暗中给了美国许多援助。1776 年 5 月,国王路易十六正式同意拿出价值 100 万列维尔的武器,通过法国人办的公司和虚设的商业机构提供给美国人。

话又说回来,富兰克林个人的声望和活动虽然是一种优势,但美国

这场独立战争能否稳操胜券,实在没有把握。特别是 1776 年和 1777 年之间,美军在纽约和费城接连失利,使法国人不得不谨慎从事。一旦宣布与美国结盟,就意味着对英国宣战。因此他们一直在权衡利弊,小心观望,迟迟不敢落下这着棋子。当美国代表狄安、阿瑟·李和富兰克林请求签订法美商约和希望使用法国的 8 支船队时,连最支持美国革命的外交大臣韦尔热纳,也拒绝美国人的要求。

萨拉托加大捷的消息传到巴黎,行情马上看涨。这场胜仗展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和胜利的美妙前景。富兰克林不失时机地把消息通知法国政府,并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给法国施加一些压力:如果法国不同美国结盟,美国将掉过头来同英国议和。

关于与英国议和修好,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柏高英将军的投降使英国朝野震动。英国政府被迫改变政策,向美国伸出了橄榄枝,做出和平的试探。他们派出一个和谈委员会去美国,又派出密使去巴黎与富兰克林接触。英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是,允诺给予不完全的独立,主要内容包括:英国议会放弃向殖民地征税,不向殖民地派军队,撤销美国所反对的英国议会法令;只要北美承认英国的宗主权。

美国人要的是完全独立,对这种条件自然不会接受。与英国的和谈, 却成了美国对法国外交谈判的筹码。1777 年 12 月初,美国特使再次向法国提出缔造通商条约的问题。法国害怕美英和解于己不利,加快了法美结盟谈判的进程。法国政府代表探问富兰克林:法国要采取什么步骤, 美国才会拒绝英国人的和解条件?富兰克林直截了当地回答:必须立即缔造一项贸易与同盟条约!

为了不坐失良机,法国外交大臣向国王说:“法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用承认殖民地独立来削弱英国。现在不抓住机会,这种机会也许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经国王批准,1778 年 2 月 6 日,《美法通商条约》和《美法同盟条约》正式签订。代表法国签字的是韦尔热纳外交大臣,代表美国签字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西拉斯·狄安和阿瑟·李。法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承认美国的国家。条约规定,美英交战期间,一旦法国与英国交战, 双方应互相支持。任何一方不得单独与英国停战或媾和,直到美国的独立得到确立为止。条约缔结四个多月后,英国海军炮击法国船只,英法之间在“平静”15 年之后重新开战。

后来,西班牙也认为这是从英国手中夺回北美佛罗里达和直布罗陀、米诺加岛、牙买加岛的有利时机,于 1779 年 6 月也向英国宣战。

俄国于 1780 年 3 月提出了武装中立宣言。接着又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织“武装中立同盟”,乘机打击英国海上力量。

美国这场独立战争逐步变成了国际争端,国际环境对美国更为有利了。

华盛顿非常清楚,美法结盟可能使美国“从困难中摆脱出来”。对法国而言,“没有比在天平上从英国一边取下像美洲那样重的砝码,放在自己一边更为有利了”。但是在欢庆的时刻,华盛顿的头脑非常冷静, 他告诫人们:“美法结盟仅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要想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提醒大家说:“人往往易走极端。对不列颠的仇恨,可能促成对

法兰西的过度信任。”他提出一个原则:“对任何国家的信任,不可超过其本身利益所能约束的范围。我非常担心,由于法国承认了我们的独立,并且和我们结成了同盟,因而我们就认为再也没有什么可做的了, 从而松懈下来,苟且偷安,高枕无忧起来。”

萨拉托加英军大败和美法同盟缔结成功,使得英国王室和内阁非常被动,一时无计可施。1778 年 2 月,内阁首相诺思提出了承认美国独立的主张,但国王乔治三世态度顽固,他说宁可失去王冠也决不向殖民地屈服。

华盛顿的立场是鲜明的。他坚持认为:没有独立,就没有和平。他说:“除独立以外,其他一切都不可能算是达到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时至今日,发生了这一切以后,建立在依附原则上的和平,也只能意味着羞辱与失败。”

华盛顿的爱国精神和凛然正气,得到人民群众和大陆会议的赞同。6 月初,英国的“和谈委员会”成员从伦敦来到美国。他们知道华盛顿的态度举足轻重,便带着华盛顿在英国的一位好友的信件,前来会见华盛顿,请求总司令给代表团开一张去约克镇的通行证。华盛顿断然拒绝, 并建议大陆会议不同这个代表团谈判。几天后,大陆会议正式回复:除非英国军队全部撤走,立即承认美国独立,否则决无和谈可言。

英国和谈委员们在美国逗留数月一无所获,最后只得打道回府。临行前发表了一个带威胁口气的“宣言”。声称如不废除同法国的同盟条约,拒绝同英国议和,这将意味着一场毁灭性的战争。

殖民主义者就是这样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这个时候,它自以为还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军从,占据着美国最大的城市——费城。

就在英国政府一只手派遣和谈代表去美国讨价还价的时候,另一只手同时在积极备战。他们决定阵前易帅,派亨利·克林顿将军接替威廉·豪勋爵的司令官职位。

英军的失败,令这位侵略军司令受到很多责难。英国人说他听任叛军把他指挥下的优势军队围困在城市里,指责他没有与柏高英配合,致使英军惨败。豪将军不服气,埋怨英国内阁不听他的建议,他自知没法再干下去了,就提出辞呈。亨利·克林顿将军于 5 月 11 日起接替指挥英军。

新上任的亨利·克林顿将军,对下一步的战争作出了新的部署。他密切注视着华盛顿和法国军队的动向。据他侦察得知,一支强大的法国舰队,载着 1800 名官兵正向北美驶来,协助美军作战。

英国的新司令上台,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再战。华盛顿更是时刻警惕,准备迎接新的军事进攻。他提醒他的同胞,千万不能因为有了法国的承诺,从而松懈警惕。

  1. 月 20

    日,华盛顿在福吉谷得到情报,英军似有撤离费城的迹象。费城军营里出现忙乱,英国人忙着收拾个人行李。有人在拍卖东西,重炮装上了船,运输船上安装了运载马匹的设备,装好了干草饲料。

华盛顿冷静分析,很可能是敌人真要撤退了。因为英法之间一开战, 法国海军有能力封锁水路,英军驻在费城就很危险。但还不清楚他们撤向何处?敌人在撤退前是否会发动一次恶战?

狡猾的英军行动十分诡秘,将近一个月按兵不动,仍然把费城控制

在手中。目前英方亨利·克林顿手中的人马约有 1.5 万人,华盛顿的大陆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1. 月 18

    日清晨,克林顿将军率领全部英军迅速撤出费城,向着桑迪岬半岛开进。桑迪岬半岛与大陆之间有一道很深的海峡,英军用船只组成一座跨越海峡的浮桥,让陆军部队开过去。然后再分散去斯塔滕岛、长岛和纽约岛。英军在纽约大抓壮丁,给大船配备人员准备出海。看来是准备对付法国舰队的到来。

美军随后收复了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