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美法联合进军

美国的独立战争进入了第五个年头。

1780 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南线连连溃败,阿诺德无耻叛变,军中因供应奇缺而常有士兵哗变。美军的处境令人感到沮丧,大陆会议内部又四分五裂⋯⋯华盛顿面对这种局面,到处写信呼吁改革,希望采取“另一种符合立国精神的办法”,使公共事务“能有更多的活力与朝气”。美法联盟的建立,曾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企望。可是法兰西帝国瞻前

顾后,对于派遣大量远征军去美洲的事迟疑不决,美国独立战争的形势仍无根本好转。

已是 70 多岁的富兰克林,作为美国代表长时期在巴黎到处奔走。在法国王室、政府成员和各界要人之间积极活动,争取得到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1780 年初,法国政府终于同意在北美采取重大的军事行动,并给予美国一笔 300 万利维尔的贷款。这时,在美国军队服务的法国贵族拉斐特,从美国回到了法国的故乡,利用他和法国上层社会的关系,说服各界人士支持美国革命。

拉斐特的具体建议是:从王室的军需库里拨出 15000 人的装备和火药运往美国,向美国提供资金,为美国士兵购置布匹。

由于富兰克林、拉斐特等人的多方努力,法国政府决意向美国提供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并派出强大的远征陆军和海军舰队赴美作战。法国宫廷同意拉斐特重返美国,继续在大陆军中任职,并派一员老将军罗尚博担任法国远征军司令。

拉斐特深知,要取得战争胜利,一定要处理好美法两军的关系。他再三建议,法国远征军必须统一在华盛顿的指挥下,才能避免纠葛。法国宫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明确决定法国远征军司令是华盛顿的第一副手,并授予罗尚博以中将军衔。当时美国还没有这个衔头,罗尚博就仅仅位于华盛顿一人之下,在美国其他军官之上。战役计划由华盛顿和罗尚博合作决定。

法国政府这样的决定,使华盛顿如虎添翼,不仅给他增加了将近两倍的直属武装力量,而且加强了他独立行使指挥权的地位。指挥动用这支部队时,既不必事先向大陆会议请示,也不必向法国国王在美国的代表汇报,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总司令。

法国远征军抵达美国的时候,英国军队在美国南部还在逞凶作恶, 不知末日将临。

驻守在查尔斯顿的英军将领康华利,在击败了盖茨之后骄横不可一世。他计划乘胜把美军逼到弗吉尼亚聚而歼之。1780 年 9 月,他率军北上。可是他的先遣队不断遭到民兵的袭击,只得退到金斯山。可是,还未站稳脚,外号叫“沼泽狐”的民兵领袖弗里西斯·马里恩,率领约 1000

人将英军团团围困在山上,切断了英军的退路。民兵利用熟悉道路、了解地形的优势,兵分三路向英军攻击。先遣队指挥官最先被民兵击中落马,英军四散奔逃,死伤四百余人,其余全部缴械投降。

这一战使南卡罗来纳的形势发生了转机。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民兵队伍,康华利受到当头一棒,只得守在考彭斯,不敢妄动。1781 年 1 月, 美国南方军司令格林将军会同民兵在考彭斯再败英军。康华利损兵折将,一直逃窜到海岸边的威明顿,在那里等待救援。格林将军趁胜回师南卡罗来纳,恢复了对这个州的控制。

美军在南方的胜利和法国远征军到来,大大增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军事实力。华盛顿认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早在一年前,华盛顿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首先是决战地点的选择。拉斐特向华盛顿建议,有三个地点可供考虑:一是南方战场,二是纽约附近,三是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华盛顿反复思忖,初步认为选择在纽约决战较好。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又是英军主力部队的核心地带。这里适宜于海、陆军协同作战。只要法国陆、海军直插纽约,法美两军配合,水陆夹击,必得全胜。但那时法军还未到达,仅靠大陆军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华盛顿于次年——1781 年的 5 月下旬,直接和罗尚博举行了会谈。华盛顿提出了他的美、法联军进攻纽约的计划。但法国舰队说只能驶往切萨比克湾,而无法去纽约湾。实际情况是,法国海军担心在纽约湾水域要和英军主力相遇。即使取胜也要付出惨重代价,这对法军是不合算的。他们也不大相信美军的作战能力,对美、法联军能否吃掉纽约的英军主力持怀疑态度。华盛顿也明白,法军司令首先考虑的是法军的利益, 而没有法军的援助,美军的确不可能取得胜利。他决定调整方案,把决战战场改在南方的弗吉尼亚地区。那里,英国海军力量较薄弱,陆军也比纽约方面的主力部队单薄得多,联合作战取胜的把握较大。

华盛顿下定决心修改原订计划。几乎与此同时,收到了拉斐特将军来自南方前线的报告:康华利已经退守弗吉尼亚的约克镇。南下决战的决心这才下定了!

华盛顿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形势,觉得确保战役成功还有许多因素不可靠。为此,他立即写信给罗尚博和海军司令德格拉斯,提出两点要害问题:一、法国军队,特别是海军舰队,务必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二、沿途需绝对隐蔽,不能让敌人摸清真实意图。如果能做到这两点,则我们必胜无疑。

这是一次决定战争命运的关键性战役,华盛顿亲自率领部队出征。他故布疑阵,扬言要去攻打纽约。多数美军官兵都不知道行军目的地到底是哪里。为了迷惑敌人,华盛顿做了巧妙的部署:

第一,他命令部队在东新泽西地区圈占大片土地,搭起营篷,修建可以烘烤面包的炉灶,好像这里要建成进攻纽约的大本营。

第二,华盛顿让参谋们伪造一些机密文件,证明法国舰队就要来协同围攻纽约。这些“文件”要设法使英国间谍看到。

第三,派出一支工兵部队,去清理通往纽约的主要通道,摆出一副就要进攻纽约的姿态。

英将克林顿对于美军的动向毫无察觉,一直还蒙在鼓里。他的心思

放在法国舰队身上,担心美、法联军要来进攻纽约。还向南方的康华利要求抽调兵力来纽约助战。而康华利这时已经彻底放弃了征服弗吉尼亚的计划,把所有的部队撤入约克镇。这样正好落入了华盛顿早已设计好的陷阱。

  1. 月 30 日,由 36

    艘舰艇组成的法国舰队,顺利抵达切萨比克湾,封锁了约克河的出海口,切断了康华利同克林顿总部的联系。几天之后, 英国海军将领格雷夫斯闻讯率领舰队赶来,在切萨比克湾同法国舰队展开激战。起初双方各有损伤,法国军舰由于在风向上占了优势,逐渐取得了主动。击沉英舰一艘,重创另外几艘。英舰抵挡不住,调头退出了战斗。法国舰队初战得胜,为联军的陆上决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向南挺进的美、法军队主力部队,于 9 月 5 日在特拉华河畔的切斯特胜利会师。与此同时,法国舰船运来了重炮和大量物资装备。直到此时英将康华利才大梦初醒,意识到美、法联军的战略目标,就是进攻约克敦。他的处境危在旦夕,然而他还抱着幻想,希望英国的舰队能够重新控制切萨比克湾。因此康华利迟迟没有采取突围的行动,丢失了战争中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也失去了逃跑的最后机会。美法联军隐秘而神速地接近他,封锁住他。英军统帅克林顿明白了华盛顿要进攻约克敦, 想去救援为时已晚。于是采取了“围魏救赵”之计:命令叛将阿诺德向东面的康涅狄格州进犯,从背后牵制华盛顿,以解约克敦之围。

叛将阿诺德奉命率领 5000 人马,乘军舰向康涅狄格的海港城市新伦敦进攻。守城的军队和民兵尽管人数很少,仍然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城防要塞被攻破。阿诺德入城后,对家乡的父老进行了血腥屠杀, 杀死已经放下武器的战俘。又纵容他的部队,沿海岸线大肆烧杀掳掠, 在康涅狄格州犯下了滔天罪行。

克林顿的计谋和阿诺德的暴行,没能阻挡华盛顿的战略实施。美军继续挥师南下,坚持完成对约克敦的包围,这就是作为统帅的华盛顿的英明之处。9 月 8 日,华盛顿与拉斐特在距约克敦仅 12 英里的威廉斯堡

会合。在行军途中,华盛顿顺道回了阔别 6 年之久的弗农山庄。他与夫人玛莎仅仅团聚了两天,见到了他视若亲子的继子和三个尚未见过面的孙女儿。

集中在威廉斯堡一带的美法联军,总兵力已达到一万七千余人。陆海军协同作战,已经形成了一张天罗地网,把龟缩在约克敦的英军团团围住。

这时的康华利,想从水路撤退,约克河口已为法国舰队封锁;想从陆上逃跑,但见美法联军已是铺天盖地。他只得在约克镇城内一边突击修筑一大批棱形碉堡和炮兵阵地,一边向纽约发出求救信,妄图固守待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