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与听心

记得那年一入秋,京城霪雨霏霏,连绵不断,很有宋词缠绵徘恻的韵味, 在人心中平添了一层愁绪。本以为今年中秋又将是“八月十五云遮月”,谁知天公手一挥,推开云朵,放出一轮明月,皎皎地悬在空中,逗我出门。

家的附近有一汪小湖,没有名字,依湖围起一座小园,供四周住户散步休息用。今夜湖畔风烟清寂,月明如镜,映着一池清水,一种罗曼蒂克的遥远的情思引我走来。嫩黄的月光是柔和的,落在水里像是跟水一块儿流。杨柳用低垂的枝条轻拂着水面,水面的皱纹像是一幅闪烁的波纹织物,月光水光融合为一,飘浮在树梢林间。

日间一片喧嚣归于静寂,路上人没有了白日风驰电掣的勿忙。清澄的月光似乎有一种巨大的魔力,让人放轻了脚步。

行到水边,坐看云起,白云托着皎皎的明月,照得世界一片清明澄澈, 脱尽尘宰。

蓦然间,一缕琴声幽幽传来,声调苍凉幽咽,一往情深,浸淫了柔波而愈觉清越且幽柔浑厚,带有一种说不出的穿透力。

我停在一条幽窈了小径中,凝神静听。蓬勃的树叶包围住我,脚下是湖水轻漾,风动树叶,将琴声吹送得愈加婉约深情。一股莫名的感动悄悄涌上, 没有想到在这个浮躁的世界,还会有人坐在这清寂的湖畔夜风中,拉这苍凉的调子,娓娓诉说一种苦难后的深情。诗人华兹华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而音乐,这至高至深近于“道”的艺术,应该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可以唤出泪,唤出情,唤出思。

听那琴声呜咽,一曲曲流过我的耳膜,初始时调子降得很低,苍凉浑厚, 韵律清晰,渐渐琴声转为高亢尖锐,如泣如诉。随着琴弓在琴弦上的滑动, 只觉世事都随波滤去,仅留下一星孤岛容你驻足,以免被岁月的河水淹没。俯视河水,你还能认出多少印记多少凭证。

四周景色如烟如梦,举目浓碧深黛,沉思的夜将万象融化为一片朦胧的远景。白天的时侯我也曾在这湖边漫步,在风中在雨里,在丽日晴明,在白雪纷飞,听细雨点碎落花声,听微风飘来流水音,心也曾为之脉动,为之震颤。此刻却不同,千万人声已归于休息,星光织就一片凝静,自然的深静的美托着水样的琴声,在我此刻的情绪中漾成一个微渺的音流,伴着月下的凝思与静听。

一曲既终,琴音袅袅散上湖面,忽然听到掌声响起,轻而庄重,似乎不愿敲碎这清馨出尘的静夜,与这略带忧伤的氛围。远远望去,月光下,人影依稀,那奏琴者身周已聚了一二十人,无言而立,追寻着那一缕渺去的琴音。没有想到,在这个人人学会“潇洒走一回”、“过把瘾就死”的世界,依旧有人默默地引弓,依旧有人默默地听琴,彼此并不相识,也无须招呼,只为了月色的美、琴声的美,拉上一曲,听上一段,然后各自归去。琴者与听者

都葆有一份虔敬,自守着心底深处那明爽无染的天真和一往深情。

再想想当今飞速运转的社会已将人的感觉异化,人变成一部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只是随着社会的运转而不知疲倦地运转,忙于追赶潮流,却在不断变幻的世界面前感到一片空虚,茫然无措。贫乏的精神生活使人的心灵日益干涸而缺乏感动,再也没有人去寻问性灵,探访真诚与爱。世界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一切都无所谓,见惯不惊,不会在心上留下一点印痕与影子。我不禁想问:是否还会有人在朝霞满窗时推窗赞颂红日的初升?是否还会有人在月华如水时弹奏一曲少女的祈祷?是否还会有人特意去看湛蓝的天空与海洋、明净的月亮与星辰?

曲阑人散,踏着月光走回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柔情被月光水光涤得格外透明,遂觉心襟深静,冲然而澹,歙然而远,惟恍惟惚,一片静穆。

当此夜,柔波印月,上下一澈,我被一种欲写的冲动情调占有着,于是提起笔来,写下月夜听琴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