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九境与生命十境

人在生活之中,除了满足自己的七情六欲和世俗的生活欲望以外,人还

有一种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超越性的更高的趋动力。因此,人总是在不断地追问和反省,总是追问伟大的灵魂要用怎样的痛苦来滋养?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将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信仰是否超越了第一层次的功利目的面包含更高的价值?生命中除了小的欢乐与爱以外,是否还有最完满的爱?人生的一切努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自身反思和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当一个人从小立下大志,从小就能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从小就能够登高望远寻思天地人生之奥秘的时候,那么这个人的内在就已经提出了一种超越自我的价值追求,一个不断向上升华的境界问题。这个问题将贯穿整个生命追问之中。

中国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在《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一书中, 提出了“生命九境”,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中为当代人格的树立确定了九个境界。生命开始于灵肉活动由外部世界逐渐转向内部世界而达到一种精神的自觉,而九个境界就是人生攀登的阶梯。

第一境就是对外部世界把握的境界,就是知道外部世界是一个实体,我也是一个实体,我是万物之中的一个。明白这层道理,就能在外部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欲望和求得生存的本能,这一境是其他境赖以发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境是对现实社会的分类,并对不同层面进行感知,可以把现实世界看成是生物类的、人类的、科学的或者知识性的。这层境界与人类社会的职业划分紧密相关,它不再把世界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是看成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不同侧面的世界。

第三境是能够从现实世界中看到一种因果关系,看到一种时间序列的发展,因此他已经开始把握了世界中某方面的时间观。

第四境是一种自觉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可以感悟到身心的关系和对空的存在,感觉变得尤其重要。一个人因为主观的感觉而具有了记忆、想象、情感和经验,对人与人、身与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都有一种较深切的把握。

第五境,可以由现实世界进入意义世界,即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去表现自己所感悟到的关于文学、逻辑学、数学的话题,甚至也可以通过一些感悟去把握音乐、绘画等艺术的声形音的维度,进而对文学和艺术中的审美之维加以把握。

第六境为道德实践境界,也就是说不断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精神,使自己的人格走向完善,这是通过学达到用,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照而达到道德良知的发现这样一种境界。

第七境是通过知识走向智慧、通过智慧走向心性的境界,因此它既不完全是现实界,也不完全是认知界、情感界,而是走向了价值存在。这一境可以说是透过哲学而把握到宗教中的终极价值的一个层面。

第八境则破除了主客观相冲突的关系而走向主客观合一,走向了情感、意志的统一的境界,甚至是走向了一种大爱,一种对苦难的关注,对心性的关注,对社会发展的关注的境界。

第九境是最高的境界,即尽性立命之境。“尽性”即尽其主客观的本性, 领悟天地万物之流行,领悟时间大化之序,以心合天,以生命去对天地万物作出自己的价值承诺。“立命”即是将自己的生命看作是一个完善整个世界的中介过程,是一个智慧圆融、不断创造新价值新境界的过程。

不难看到,唐君毅先生的人生九境其实囊括了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也注意到了人类文化中人的精神化及人化和化人的重要性。因此,人的

生命,人的做学问和人的爱,是使人走向不断自我领悟、自我反思、自我升华状态的重要因素。同时,生命中的痛苦是人类灵魂伟大崇高的滋养,生命的信仰是自己不断超越世俗之我、走向精神之我的前提条件。人生的最后目的,并不是满足自己的七情六欲的世俗性,而是指向一种生命的大同意义。进入八九十年代,傅伟勋先生提出了“生命的十大层面及其价值取向模

型”,也可以说是一种当代的人生境界的模型。傅先生是海外著名华人学者, 曾提出“文化中国”与“中国文化”的概念,强调海峡两岸的非政治或超政治的文化,不断发展中国文化的生成意义。他把文化的发展与人格的境界紧密结合,从而使他的人生境界说具有了重要的当代意义。

在他看来,生命存在具有十重境界,其意义是按由低往高、由下往上的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其生命的十个层面是:

一、身体活动层面; 二、心理活动层面; 三、政治社会层面; 四、历史文化层面; 五、知识贪求层面; 六、审美经验层面; 七、人伦道德层面; 八、存在主体层面; 九、生死解脱层面; 十、终极解脱层面。

一和二合成了最低限度的人的生命存在,即身心及其活动;三到七这五大层面则是意义探求层面的扩充,包含群体生命所不能或缺的历史文化(内与外)与政治社会(上与下)等两层生活意义的存在事实,以及关于真善美价值的种种意义探寻与创造;九与十则是他关于宗教层面的修正,一方面触及西方基督教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包容了儒道释等东方思想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终极意义及终极存在所采取的立场。而第八层则是说要彰显个体生命对于种种价值意义的探求、取向、选择所不可替代的存在的独特性。

这种以十大超越性的境界来说明人不断由物走向精神、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的模型建构,是颇有创见的,起码在群体和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取向上有轻重高低的层面的准确分极。

康德说过,“人是一种形而上的动物”;雅斯贝尔斯也说过,“人是不断超越自身的动物”。人就是不断由低级走向高缀,由非意义存在走向意义存在的个体。所以,他就要不断地拆解关于终极存在的谜底,不断尝试形而上的追问。因此,每一个人都是通过生命意义的追问去发现灵魂深处的秘密, 去发现灵肉分离中不断挣脱旧我迈向新我的心路历程。

傅先生的生命的十大层面与价值取向的境界模型,是与中国文化重建客体紧密相关的。或许可以说,人生境界的提高,将有助于中国文化在从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过程中进行文化重建。在他看来,历史文化是生命的第四层面, 它统合着上下的其他九个层面,所以,一方面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思想, 一方面要培养多元开放的文化胸襟,尽量吸收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优点,才可能获得现代化的丰富的内涵。而就身心活动的最低的两个层面来看,从衣食住行到身心保健,都需要运用这一原理。在政治社会层面,则一方面需要借鉴一切先进国家的民主法制经验,另一方面要肯定人性的正面效益,强调

多元开放和政治宽容这种社会共识,尊重独立的人格等,从而使中国文化在人格境界升华中实现文化自身的重建。在知性探求的层面上,又需要一种大气度、大视野,去发现自我生命和自我文化中的不足,以全新的眼光去追求世界上最先进的价值构成,实现自己社会人生的总体超越。在美感经验层面, 一方面强调美感创造与欣赏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对传统美学进行现代美学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更新我们的美感经验和审美体验,产生出新世纪的新文学和新艺术。在人伦道德层面,也需要修正我们的传统道德中的人格心灵,从而使其在现代化多元开放的社会中,实现对传统文化心态的转换,实现自我人格的创造性转化。在生命的最高两层,则从个体的人格境界升华到民族的人格境界,升华到整个中国文化或文化中国的境界上去。也就是说要重新探讨中国文化中的哲学与宗教真正的分别与相通之处何在,同时促进现代化中精神文化和人格境界的研究,在与其他各民族不同传统的对话、交流和相互冲击中,使中国哲学与人格境界思想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化。

不妨说,人格建立和境界提升,从小的方面是个体、自身的完善和自身升华的景观,从大的方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提升和一种文化的凤凰涅槃。因此,不管是唐君毅的心灵九境说的传统性,还是傅伟勋生命十境中强调的现代性,都分明可以看到从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从中国文化向文化中国的演进中,个体的人格境界的升华是民族发达、国家昌盛和文化重建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