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剧作

梅里美实际从事“纯”文学创作的时间不长,留给后世的作品加在一起也不过二十篇,而且良莠不齐。梅里美曾和斯丹达尔合写过一个剧本,但手稿未流传下来。那年他还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青年。两三年后自己独立试写了几部喜剧、一部散文歌谣集,之后才进入比较成熟的创作时期。

一八二五年六月,巴黎出版了一本《克拉拉·加楚尔戏剧集》。扉页上郑重其事地写着:“为西班牙著名女演员克拉拉·加楚尔著,约瑟夫·爱斯特朗支译。”书中附有译者写的一篇札记和作者的一幅肖像。札记详细地叙述了克拉拉的生平事迹,剧本演出情况,剧作西班牙文版发行的前前后后, 以及如何通过书刊检查关卡,等等。札记作者还提到他本人和女演员兼剧作家的私交。札记中还提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叶以前的历史背景,西班牙人反对拿破仑的游击战,一八二○年的西班牙革命,一八二三年的西班牙君主专制的复辟,以及一些实有其人的革命家和费迪南七世,等等。

所谓西班牙著名女演员克拉拉·加楚尔者,实为普罗斯佩·梅里美本人。这些早期的短喜剧的思想艺术特点,基本上都是西班牙式的,情节也与西班牙有较密切的联系。人物个性虽不够鲜明,但一般说来心理刻画都相当真实。所以斯丹达尔得出结论性的意见是:“这类剧作,比法国多年来出现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加自然真实。”这可能有些过誉,但这说明一种实情:梅里美初登“文学航船”时,所写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已具有不同于一

般浪漫派的风格特点,这就是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半叶是梅里美创作第一批重要艺术品的时期。他由于受到七月革命前夕国内形势的影响,将自己的目光从异国情调中转向广阔的历史领域。他接受了斯丹达尔关于埋头历史题材不能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相反应注意当代法国人的“精神需要和主导情绪”的文艺思想,动手写了以著名的“乡下佬”起义为内容的历史剧《雅克团》(1828)。剧的主旨在于揭示人民反抗封建领主专制的斗争精神。

乡下佬“雅克团”大起义的烈火是从英法双方军队掠夺最厉害的法国西北部区域开始燃烧起来的。纪尔伯·达蒲莱蒙男爵是包阿锡最残暴的封建领主,农民不堪其苦,忍无可忍,终于揭竿而起。一个名叫若望的修士,有一定韬略,目光开阔,思想境界高,提出农民要解放自己就得“建立公社联盟” 的主张,于是被农民推举为头领。在他的领导下,“雅克团”英勇战斗,占领了城堡,杀了封建领主,围攻城镇,打败了政府军。他们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巧妙地利用了英国浪人部队与法国封建主之间的矛盾。但“雅克团”起义军内部的严重矛盾是起义失败的主因之一。奥勃朗台是“雅克团” 正式起义前就逃入森林过着“强盗”生活的一批自称为“狼人”的头目。他们身穿兽皮,手持弓剑,杀富济贫,但主要目的是为报私仇,掠夺财富,并不懂农民起义的真正目的。奥勃朗台一伙“狼人”,一度与若望修士的大军为同路人。但在情况紧急,起义军受到英法双方夹攻,前功尽弃的关头,他们再度遁入森林。由于内奸的破坏,农民起义终归失败。最后一个场景是在夜间的林子里展开的。头领若望修士并未失去信心。他对手下的人说:“我们明天设法隐蔽起来,然后图谋东山再起。”可一般人早已看到大势已去, 唯有各自逃生。他仍然坚持起义者应该团结再战。人们不听,并且怨恨若望“出卖”了他们,将他们引上死路。农民群众高呼:“干掉他!让他死吧! 打倒修士!”若望背后中一冷筋,倒地死去。没有组织的农民群众一哄而散, 起义彻底失败。

梅里美在《雅克团》中以特有的冷峻而真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中世纪法兰西民族史上的悲惨的一页,在不断转换的历史场景中描绘了“乡下佬”的壮举。梅里美眼盯历史,意在现实。年代久远的中世纪的法兰西,忧心忡忡地注视着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资本主义的法兰西:拿破仑的武功已成为远天惊雷,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正在“中原逐鹿”,法兰西往何处去?在《雅克团》中似乎可听到法国七月革命前夕的浪潮声。

《雅克团》的结构特点是以场景为主,不分幕,但场景多而不显得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