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化圈中的东方文学
先从“东方”这个词讲起。 “东方”当然是一个地理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而在方方正
正的“地”之上,中国居中心。于是,中国人以“中国”为“中”,来区分东南西北,在中国西边的称西方,在中国东边的称东方。比如,印度在古代中国的西南方向,所以属于西方。中国佛教徒心目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印度;写唐僧玄奘到印度取经的长篇小说,也叫《西游记》。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都受到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与压迫,在外族的入侵面前,“中国中心论”被“欧洲中心论”取而代之, 连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自己也不得不用“欧洲视角”来重新确定地理方位。这样一来,“西方”就是指欧洲和美洲,“东方”则指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缅甸等国,连古代中国人称之为“西方”的印度、阿拉伯国家,也成了“东方”。
再讲“东方文学”这个词。
照理说,中国是当然的东方国家,那么中国文学也应该是东方文学。但是,在中国国内学术界,所有讲“东方文学”的书,都不讲中国文学。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中间并没有深奥的道理,只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你想, 我们都是中国人,知道许许多多中国的文化、历史和文学,我们来学东方文学,就没有必要学其中的中国文学了;再说,中国的文化、历史和文学那么丰富那么悠久,需要专门的书,需要大量的篇幅才能说清楚,如果在一本关于“东方文学”的书里面,化一点篇幅讲中国文学,很难讲清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中国学者写的“东方文学”的书,一般都不讲“中国文学”。正是沿用这一惯例,我们才能够用比较的方法,来谈谈东方文学与中国的关系。
著名的东方文学专家季羡林先生,将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分成四大体系: 一、中国文化体系
二、印度文化体系
三、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四、欧洲文化体系
这四类古老的文化体系,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她们之间又互相影响。前三类,都属于东方文化,第四类是西方文化。我们先来谈谈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然后再谈东方文化各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东方文化之中中国文学与东方文学的相互影响)。
东方,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最早的史诗、戏剧、诗集,庞大的文献集和民间故事集,都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东方还是世界三大宗教,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诞生地。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文化,就是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几个古老的文明之邦向世界扩散的。历史早已雄辩地证明:当人类文明出现在东方的时候,欧洲大陆还处于蛮荒之中。大家知道,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近代文明的摇蓝,而古希腊文化从近邻东方诸民族的文化中吸取了营养而丰富了自己的创造。远在埃及的前王国时期(公元前 3,200—公元前 2,700 年) 和古王国时期(公元前 2,700—公元前 2,200 年),就已产生了神话、诗歌、箴言和故事等文学作品。古埃及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
曾激励希腊人,使他们在诗歌、神话、戏剧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对以《旧约》为代表的古希伯来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希伯来人也就是后来的犹太人和以色列人;《旧约》(也称《旧约圣经》或《旧约全书》,虽说是犹太教的教义和教规,却以大量的篇幅记录了古代巴勒斯坦、埃及和两河流域诸民族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诗歌谚语和小说传奇等,可以说,《旧约》是希伯来文学的总集,其中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由于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使得《旧约》对欧洲和美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约》中的许多故事、传说和典故经常成为西方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时的题材,如但丁的《神曲》,十七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等作品,就是很好的证明。
东方古老的三大文化体系,一方面整体地影响着西方欧洲文化,同时, 三大体系之间又相互影响。我们先说印度文化。古老的印度,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占代印度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对亚洲各国,特别是对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罗摩衍那》向北传到尼泊尔、我国的西藏、新疆,向东传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向南通过海路传到斯里兰卡、爪哇、苏门答腊、马来亚等地。《摩诃婆罗多》也传到了尼泊尔、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这两部作品的故事情节被加工、改编成当地的作品,人物形象也被民族化了,成了当地历史上的英雄。这两部史诗在十九世纪还传到了欧洲,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兴趣,一时兴起了研究印度两大史诗的热潮。
古印度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更多地还是通过佛教。在庞大的佛教经典中,有不少的小故事,最集中的是《佛本生经》(《佛本生故事》),里面有五百四十六个寓言和故事,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这些故事大多来自民间,经过佛教徒的整理和加工,成了宣传佛教教义特别是宣传佛祖释迦牟尼的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是人或是禽兽,开始是一个引导的故事,用散文叙述过去的事,然后是诗歌,最后点明故事的主人公是佛祖,而他的对立面则是反面人物或禽兽,有些故事是很优美的,带有小说的性质。
《佛本生经》随着佛教的外传,流行于亚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在这些国家里,印度的佛教故事也被加工、改造和民族化,成了这些国家的重要文学遗产的一部分。此外,印度的文艺理论也是自成体系的,它对东方其它国家乃至对世界各国的文艺理论都产生过影响,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将要作专门的介绍。
印度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巨大。佛教在西汉末东汉初开始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佛教正式传入,并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比如梁武帝萧衍和他的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皆笃信佛教。萧衍还数次舍身,率群臣信佛。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原有的孔孟儒学、老庄道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以至形成“三教合流”的文化态势。说起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要提一提著名的玄奘,他从印度取经回国后,花了整整十九年时间,译出佛经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共计一千三百多万字,另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我们来看看位于我国东邻的朝鲜的日本。朝鲜半岛在公元十世纪左右形成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出现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朝鲜半岛的三国开始接受汉文化的影响,比如用汉字标
记朝鲜语的形成,记录民间传说和故事,写作抒情诗歌。朝鲜的古典名著《春香传》,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很有些中国味道。《春香传》写的是爱情故事,开始是由民间口头传说,后来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补充,到十八世纪中页出现了说唱本,十九世纪初形成朝鲜国语小说。作品中有不少地方引用汉诗和汉典故,其主题和结构,也是受中国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写男女主人公地位悬殊却真诚相爱,矢志不逾,坚贞不屈,表现了爱情的纯真婉丽和封建官僚制度的残酷黑暗。
日本列岛上的居民,在公元前十世纪左右仍过着原始公社的生活,公元二一三世纪,建立了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开始派遣使者与中国的曹魏政权交往。约在四世纪中叶,大和朝大体上统一了日本,与中国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唐代的诗歌,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到了公元八世纪,日本开始采用汉字标记日语的读法来创作,如公元 759 年编写成的《万叶集》。日本的诗歌,有用汉文写的,也有用日文写的,用日文写的诗歌,最著名的是俳句。俳句在形式上与汉诗没有相通之处,但在内容上则与中国诗有着许多共同点,都受到佛教禅宗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讲“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要求诗人写诗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等等,这些理论,西方人很难懂,日本人却能一看就懂,日本的俳句,最能表现这种意境。日本的许多叙事作品,或取材于印度神话,或采用中国典故, 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杂糅在一起,比如《源氏物语》这部百万字的巨著中,就既有儒家思想又有佛家思想。
到了近现代,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泰斗——鲁迅和郭沫若——都曾留学日本,他们一方面翻译介绍日本的近现代文学作品,同时,他们自己也或多或少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以八十岁高龄,创作小说《孔子》,抒写了作者对孔子及中国儒家文化的景仰和崇敬,这也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
东方文化的三大体系,在上古和中古时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自从西方文化随着殖民者进入东方之后,西方文化便反过来对东方文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比如,英国文学和英国殖民者一道,在印度占居了垄断地位,后来德、法、俄以及北欧文学也相继传入印度。又比如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受西方各文学流派的影响,相继产生了诸如浪漫主义、唯美派、新技巧派、新感觉派等颇具西方色彩的文学流派。中国的五四运动, 大胆引进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以西学批判、改造中学,胡适提倡白话文,郭沫若大写自由诗,鲁迅大量翻译外国小说⋯⋯从此,中国文学走进了“世界文学”的行列。二十世纪末期,无论是东方文化的三大体系, 还是欧洲文化体系,都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中,手拉手,肩并肩地走进了“世界文学”这一庞大的体系之中。
马克思曾说:“我是一个世界公民”,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世界文学”这个概念。他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生产的世界化,决定了精神生产的世界化。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无论从事物质生产或精神生产,都不可能闭关自守、与世隔绝
了。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我们现在谁也离不开谁,是其他民族的思想培育了我们的才智⋯⋯不论我们知道不知道,不论我们愿意不愿意, 我们都是世界公民⋯⋯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文化成了我们的思想源泉,而我们的思想又哺育着现代的印度、中国和日本。”各民族的文学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也是各民族文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来探讨东方文学与中国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将在“世界文学”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来逐一考察东方各国文学与中国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并追寻东方各国(包括中国)的文学是如何走向“世界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