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位教官的故事
我们在基地见到了很多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航天事业的佼佼者,其中印象很深的有两位:林小江上校和林卫东中校。他们的业绩是骄人的:43 岁的林小江上校曾经先后参与了“东方红”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澳星、瑞星、潜艇发射火箭等的研制工作将近 70 次,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经历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林卫东中校是基地青年科研人员中的楷模,他参与研制的超音速无人靶机在今年 4 月试飞成功,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
白。当年,年仅 28 岁的他便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可同大多数基地官兵
一样,这些显赫的功绩背后,有他本人和家庭作出的巨大牺牲。可以说,这些成就是用超量的代价换来的。
林小江上校历经了多次感情的波折,姑娘们跟他分手的原因都是因为“他在大西北工作”,直到 33 岁那年,他才获得了纯洁的爱情。可善良的妻子却没有力量给他足够的关怀和爱护——迫于工作,他和北京的妻子、孩子一直分居两地;在婚后的 11 年中,上校算了算,“和妻子共处还不到 1 年”!他
不是没有资格享受家庭的安逸——他先后 3 次自愿放弃了调回北京工作的机会。他丢不下挚爱的航天事业,他深深地眷念那片升腾起他理想的苍茫戈壁! 从 1969 年林小江上校参军入队到现在,他已在艰苦的大西北奋斗了整整 26 个年头!这是曾经令到基地参观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瞠目结舌的一个数字。林小江上校的父母都是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英雄的家庭遗传给他英雄的气魄:“人,就是不能给自己留太多的退路!”
林卫东中校的一句话“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一直被我们奉为名言。他把对祖国对人民最诚挚的情最深厚的爱,化作了言行点滴中的责任感,化作了处世为人的基本美德,鼓舞和激励自己在戈壁滩上兢兢业业了近 14 年。这位从小立志继承父亲的职业,作一名真正的军人的汉子,在大学毕业志愿书上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我的第一志愿是到部队,第二志愿还是到部队,好男儿志在四方。”虽然他也有过“火车过了兰州,路越走越荒凉,心也越走越凉”的酸楚往事,但他终究挺过了重要的考验,并且取得了优于常人的成绩。因为他觉得:“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花了很多钱,就算是作为人的良心,应该知恩图报。到了工作岗位,拿着国家的钱,吃着军队的饭,不踏踏实实地做出点儿什么,问心有愧,于心不安呀!”
在基地,我们时常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很多话从军人的口中说出来, 便显得格外的真挚和朴实,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