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亲的故事

在这次社会实践队中,李素同学算是个比较特殊的成员。相对于其他人, 她对戈壁滩的军人有着更深切的感情。因为她是一名军人的女儿,她的父亲就一直在这戈壁滩上工作着,生活着。军营,是她童年的摇篮。

在西行的列车上,面对同伴们探寻的目光,李素同学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她父母的故事——记得小时候,在我朦胧的记忆里总是有两个场景异常清晰:那是一天下午,我从外面跑回家,见院里有一个黝黑壮实的人在洗脸, 妈妈在一边笑咪咪地递给他毛巾。我很奇怪,不知这人是谁,妈妈告诉我这是“爸爸”,尽管幼小的心中模糊地觉得“爸爸”是个很亲切的词,可我还是躲到了妈妈身后。另一个就是我和妈妈在火车上,爸爸和很多叔叔在下面, 我当时很着急,因为火车就要开了,我怕爸爸被落在下面,大声喊他,可他只是笑着向我挥挥手。车徐徐开动了,爸爸却没有一点上车的意思,我当时还不懂这就叫做分离⋯⋯

后来,终于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已经上了小学初谙世事的我很快发现, 这儿与冀中平原家乡的不同:那西北大漠干燥的气候和那十几个人一班的小学校。我也见到了家属临时来队时简陋的生活设施和那些因随军家属没处安置而不得不养鸡、种菜、扫大街的阿姨们。但依旧幼稚的我,从未考虑过这是否合情合理,更谈不上赞美他们的奉献与牺牲。这些家家都可能出现的场景,只不过是我童年记忆里留下的一两道划痕而已。

但我毕竟曾目睹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肩膀独自支撑起这风雨飘摇的家,也曾品味过缺少父爱造成的苦涩和寂寞。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中固有的那份早已习以为常的情感渐渐地模糊起来。我开始觉得,这世界很不公平,为什么别人可以经常和父亲上公园划船,而我一年才见一次面的父亲还常常提前归

队;更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和其他军人们能无怨无悔地做出这一切。直至上大学,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终于发现,和蔼的父亲心里充满的是对祖国、对军队、对家庭深沉而真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