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的是事业

浙江大学 95 届优秀毕业生曹克林,原本可以在大城市找到一份既体面又实惠的工作,他却选择了这里。那是毕业前,他被厂家请到这山沟沟一游, 满目的简陋令他打起了退堂鼓。老板问他有何要求,曹克林试探性地提出: 能否添置一台高效液相检测仪?

这台检测仪市价至少 18 万元,对于这家老板上班还骑车翻山越岭的乡企来说,它不是一个小数目。何况,又是一位“乳臭未干”的大学生“狮子大开口”呢。

没想到,老板马上就问:买美国产的还是日本产的?你来选! 曹克林说,他就在那一刻下定决心的。

进了厂里,勤奋又敬业的曹克林很快成为骨干,不久又被提升为车间主任。工作不到半年,曹克林有 5 项科研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这一年多来,他的科研成果总效益将近 400 万元,几乎每周都有改进和

创新。仅消旋工艺改革一项,年效益可达 150 万元以上。

曹克林认为,这里就像是研究生院,不仅有条件钻研新项目,而且还能学以致用。而此时,他的大多数同学也许还在办公室里谨小慎微地等待见习期满转正呢。

曹克林“上山”,放弃了进城的“绿卡”;而蒋邦武“下乡”,不仅辞去了公职,还承受女友分手、父母断情的沉重代价。

这位华东化工大学的高材生,95 年毕业分配到攀枝花钢铁公司某研究所。这里条件好、待遇好,对于一个农家子弟而言,已相当不错了。然而不久,蒋邦武就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抑:这个研究所“论资排辈”的结果, 居然是新来者为“前辈们”放哨,而“前辈们”则公然在上班时间聚在实验室内打扑克。

经同学引荐,蒋邦武毅然辞职,来到了仙居。也许农家孩子太屈,他事先没和女友、父母商量一声。于是女友来信:你走你的路吧。父母说:你已经不是我们家的人了,回家来我们也不认!

“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我是老家十里八庄第一个考进重点大学的。可我需要的不是安逸,而是事业啊!”

如今,蒋邦武果真在事业上“小”有所成:先任酰化车间主任,后担当

技术科负责人,并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改造了酰化工艺,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天可达 1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