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调查

第一章 绪 论

土地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区域,包括陆地、岛屿和内陆水域。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包括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同时也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1]

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生产力,是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但同时,土地的生产力又是一定的。合理地利用土地可以使土地的生产力永续发挥;如果利用不合理,将会导致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

20 世纪以来,由于世界性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关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是要摸清土地资源状况,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土地质量等。土地利用(land use)着重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对土地的“人为世界”进行分类,通常是指耕地、林地、牧场、建设用地、交通用地等的划分[2]。土地利用调查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定各项经济建设规划、改善生产布局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区域性和生产性很强的工作。

常规的土地利用调查是通过实地测绘的方法来进行,工作量大,调查周期长。近一二十年来,国内外开始广泛应用遥感技术来进行土地利用调查。遥感(remote sensing)技术是指以现代工具(仪器、设备)为技术手

段,对目标物进行遥远感知的整个过程。遥感技术在获取地面物体信息中具有宏观性、实时性、动态性等特点,是土地利用调查的有效手段,已在许多应用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例如,英国曾进行过一次英伦三岛 24 万 km2 的土地利用常规调查,当时动员了 6000 名中小学教师,花去 6 年时间才完成,等到土地利用图绘制完成

后,土地利用状况已发生很大的变化; 1976 年英国应用卫星图像分析与野

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只用 4 个人 9 个月就完成了全国的土地利用调查,而且统计非常详细,大大缩短了调查的周期[3]。

又如,上海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调查,90 年代初曾用常规方法花了 2 年多的时间才完成,但完成后的图件已不能反映 2 年后的情况; 1995 年初利

用航空遥感方法,只花了 2 个多月就完成了调查,并且比常规方法更加详细[4]。

土地覆盖(land cover)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它的含义与土地利用相近,只是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5]。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土地覆盖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如对林地的划分,前者从林地的利用目的和利用方向出发,将林地分为用材林地、经济林地、薪炭林地、防护林地等;后者则根据林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将林地分为针叶林地、阔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等。

由于土地覆盖是按照遥感图像所反映出的信息进行分类,但土地的某些信息(主要是社会属性信息)在遥感图像上反映不出来;同时,遥感图像上反映出的一些信息又是常规调查中无法取得的,因此,遥感调查常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两者合并考虑,建立一个统一的分类系统,统称为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其中以土地利用为主的调查简称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 以土地覆盖为主的调查则简称为土地覆盖遥感调查。表 1—1 为美国地质调查

所提出的用于遥感探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系统。

表 1—1 用于遥感探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系统

(美国地质调查所 671 号通知,美国内政部,1972 年)

1.城市和建设用地

( 1 )住宅用地

( 2 )商业用地

( 3 )工业用地

( 4 )农业用地

( 5 )运输、交通和公共事业用地

( 6 )科研机构用地

( 7 )狭长式和集团式用地

( 8 )混杂用地

( 9 )空隙地及其

4.林地

5 .水域

6.难以利用的土地

( 1 )落叶林设用地

( 2 )常绿林

( 3 )混交林

( 1 )河流和航道

( 2 )湖泊

( 3 )水库

( 4 )海湾和河口

( 5 )其他

( 1 )有植物生长

( 2 )裸露地

  1. 农用地

  2. 放牧地

( 1 )作物地和牧场

( 2 )果园、幼林、灌木

果树、葡萄园和园艺地

( 3 )饲养业活动范围

( 4 )其他

( 1 )草原

( 2 )热带稀树干草原

( 3 )丛林

( 4 )荒漠灌木

  1. 荒地

  2. 苔原

  3. 冰雪永冻带

( 1 )盐滩

( 2 )海滩

( 3 )除海滩以外的沙地

其他

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调查对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布局生产和安排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等均有重要意义。同时,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状况又是遥感图像所反映的最直接的信息,是进行其他内容调查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的基础上,调查各种地类的有关特性,如农作物估产(Sridhar et al.1994)、灾害评估(Reed 1993)等;②某些现象的分布不能直接从影像上得出,但根据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与这些现象的相关关系,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的基础上,可获得这些现象的空间分布信息,如人口分布调查(Lo 1989)、畜群分布调查(Thomson et al.1989)、渗水层与非渗水层的区分(Finch et al.1989)等。

遥感技术按遥感平台可分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其中航天遥感又包括

陆地卫星遥感和气象卫星遥感。航空遥感、陆地卫星遥感和气象卫星遥感是在不同的高度对地面进行成像,所获得的图像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对应于不同的空间范围,同时,图像的成像周期也不一样。

根据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成图比例尺和调查目的,应选择相应的遥感方法。如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图,一般比例尺是几千分之一到 10 万分之一,主要是配合小范围地区的全面详细调查或专题调查而编制,内容能较详细地反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特性和微域差异,这类图件主要是根据航空遥感方法来编制,其中 1∶5 万~1∶10 万的图件也可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陆地卫星资料编制。中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图,比例尺一般为 1∶10 万至1∶50 万,往往是配合一个中范围地区的调查研究而编制,供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国土整治参考,这类图件一般是利用陆地卫星遥感方法来编制。小比例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图,其比例尺小于 1∶50 万,主要是配合大范围区域或全国性研究而编制,供研究宏观布局、编制大区或全国生产发展规划和经济区划、国土规划、农业区划工作参考。陆地卫星遥感和气象卫星遥感是土地调查的主要方法,其中气象卫星遥感在这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和潜力。

遥感技术按接收的电磁波波段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及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其中,可见光及近红外遥感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调查中最常用的遥感方法。但其他类型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特别是微波遥感,能全天时、全天候成像,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实时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波段遥感数据的相互结合将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调查工作更加全面与深入。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是近十几年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们与遥感(RS)技术一起统称为 3S 技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有着密切联系。遥感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反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也将促进遥感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调查中的应用尽管目前还不是很广泛,但已经显示出很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