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及韩国的现代小说现代朝鲜小说

1910 年朝鲜被日本吞并,受到了野蛮的殖民地统治。1919 年“3· l” 反日运动后,日本当局被迫采用“文化统治”。出现了崔南美创办的《少年》、《青春》杂志,1919 年以后,出现了“创造”、“废墟”、“自潮”三大流派,他们提倡“纯文学”,认为文学不是说教而是艺术,只有对美的追求才是文学的目的。作品充满了颓废、感伤和幻灭情绪。20 年代中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兴起,代表人物有李无谋、金东仁。 1923 年, “焰群社”为代表的新倾向派文学由于接近生活,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1925 年无产阶级艺术联盟(卡普) 成立。1927 年,“卡普”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展开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为李箕永、赵明熙等,日本当局先后两次对卡普成员进行了大逮捕。

30 年代在金日成领导下,朝鲜民族解放斗争开始,文学、文艺活动很活跃。

1945 年朝鲜北半部获得解放,次年 3 月成立北朝鲜文学艺术总同

盟,提出建设新文学的目标,建国 30 年来,朝鲜文学不断繁荣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小说《茂盛的向日葵》,李箕永的长篇小说《土地》、《图们江》;千世峰的《大河奔流》,中篇小说《战斗的村民》;石润基的长篇小说《时代的诞生》、李根荣的长篇小说《第一次收获》;河正喜的长篇小说《白杨树》;李贞淑的长篇小说《斗争之后》;金玄九的长篇小说《燃烧的港口》;朴泰远的长篇小说《甲午农民战争》等。

1.崔曙海和新倾向派文学

新倾向派代表作家崔曙海生于 1901 年,卒于 1932 年。曾在 1917 年来到中国东北,学过苦力,小贩。1923 年后回到汉城,当了记者,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24 年发表短篇小说《故国》。后参加“焰群社”是“卡普”的组织者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出走记》、《扑石之死》、

《大水之后》、《饥饿与杀戮》,小说集《身痕》、《红焰》等。

新倾向派是朝鲜本世纪 20 年代出现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文学社团, 它随着社会主义思想传统和工农运动,蓬勃开展而产生。其小说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揭露了日本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主要作家有崔曙海、赵明熙等。

《出走记》由朴君写给友人金君的长信组成,以回答他因离家出走而受到的责备。五年前,他带着母亲、妻子流浪到中国边境,满以为开辟一片荒地,就可养家糊口,还能读书、教农民文化。可是,那里没有荒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劳作一年连吃的都不够。为了生活,全家人拼命干活,主人公替人修屋砌灶、割草补锅,母亲、妻子替人洗衣、碾米。尽管如此,生活还是很苦。他认识到社会欺骗、拒绝了他们的忠实,却要虐待他们。他觉得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了,毅然离家投入社会。作品巧用书信体的形式,夹叙夹议表露真情,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李箕永 1895 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1 岁时入私立学校,后做过

苦力、矿工。1922 年赴日本,半工半读,1923 年归国。编辑《朝鲜之花》, 1925 年曾参加筹建“卡普”。建国后曾任最高人民会议副议长、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委员会等职。主要作品有:《故乡》、《土地》、《元甫》、

《造纸厂村》、《哥哥的秘信》、《人们的修行》、《江岸村》、《图们江》等。

作家的处女作《哥哥的秘信》描写高中生玛丽亚性格活泼好动,因为是女孩子,在家中常受哥哥的气。吵架时,哥哥总是说“死丫头,少废话”。玛丽亚常找同窗好友英顺诉苦。英顺总是袒护哥哥。玛丽亚很快就发觉哥哥和英顺谈恋爱的秘密,看不起女孩的哥哥一反常态,对英顺恭敬极了。一个月后,玛丽亚偶然发现一封哥哥的秘密信,通篇充满着吹捧姑娘如何美丽,还有哭啊、泪啊之类的词句。收信人竟是“我亲爱的玉珍”。玛丽亚跟踪玉珍来到哥哥的约会地点。英顺也尾随而来, 当两位姑娘伤心哭泣时,玛丽亚嘲笑了哥哥的行为,使他狼狈万分。小说通过日常生活中兄妹的矛盾,反映了深刻的思想主题。语言生动、活泼,含意隽永。

《故乡》描写元德村和全国一样处于被日本掠夺之下,农民们辛勤劳动一年,往往连酒糟之类的东西也吃不上。这时,留学日本的金喜俊回到故乡,他想唤醒祖国的同胞,可这里的现实使他失望,农民们对他所做所为并不理解,他参加的“青年会”里,都是些自私自利的人物。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离开了青年会,到农民中间去。他学着铲地、插秧, 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天灾,农民们一无所获,他领导本村农民,在工厂女工的协助下,向地主的代理人、二地主安承学开展了免交地租的斗争,金喜俊得到了锻炼更加成熟了。

作品写于 1933 年,是李箕永在“卡普”期间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也是朝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作品。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描写细致丰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一部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

赵明熙生于 1892 年,卒于 1942 年。1919 年因参加反日运动被拘禁。被释放后留学日本,参加马克思主义小说活动,并开始文学创作。1925 年崔曙海等创立“卡普”。1936 年在苏联从事新闻工作。1936 年后在苏联作协远东支部工作。主要作品有:《洛东江》、《到地下去》、《致 K 君》、《低气压》、《新乞》等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洛东江》描写朴成云是洛东江边的一个渔民的后代,他从简易农业学校毕业后,在郡厅当农业助手,“三·一”运动爆发后, 朴成云放弃了农业助手的职业,投身到运动中去了。运动失败后,被监禁一年半。出狱后,他和父亲一起随着逃荒的人流,远离故土,来到中

国东北。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回故乡后,重新组织社会运动团体,负责洛东江下游沿岸的活动,他办夜校,发起反对地主、日本人的压迫, 后来,在组织抢收芦苇的斗争中被捕,后因病重被释出狱,最终含恨而死。为成云送葬的行列从村口一直延伸向洛东江边,未婚妻立即踏上成云的足迹前进了。小说塑造了一个抗日群众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的形象,人物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到地下去》是典型的“新倾向派”的短篇小说。主人公在少年时, 就由父母操办了婚事。因夫妻感情不和,他到东京去求学。学成归国后, 他看到全家十五六口人挤在一座狭窄的草屋里,家境比先前更衰败。亲人们对他的归来抱着很大希望,认为他能当律师、做大官,一月能够挣几万元。为了糊口他来到汉城,这里许多人都失业,连一个栖身之地也没有,后来,他靠着低三下四地向朋友借钱度日。妻子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只得卖诗稿,审查机关又不准出版,主人公贫病交迫,倒在床上, 做了一夜恶梦。小说描写主人公——一个知识分子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生活濒临绝境,批判朝鲜丑恶的社会现实。小说运用白描手法,将主人公的矛盾心态展露在读者面前。

《土地》描写朝鲜江原道某村,雇工郭巴威曾打过日本人,因此坐过监狱,出狱后到山村里当长工。土改时分到了地主的土地。在领导的带领下,农民掀起了开荒夺粮的热潮,郭巴威发明了一种四头牛拉的锋利的铁耙,提高了效率,如期完成了工程。主人公结识了集镇上的金顺玉。她以前被地主霸占为妾,地主在朝鲜解放时逃走,她独自耕作使郭巴威很同情,经过波折,他们结了婚,过上幸福的生活。郭巴威组织互助组和农乐队,改革耕种技术。金顺玉负责村里的妇女工作,教给农民文化知识。郭巴威成为劳动模范,加入劳动党,当选为人民代表,亲耳聆听了金日成的经济恢复发展计划的报告,深受鼓舞。小说通过朝鲜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歌颂了朝鲜的民主主义制度。作品在构思布局、习俗描述上都很有特色。

朝鲜作家千世峰 1915 年出生于咸镜南道高原郡的一个雇农家庭。读

完小学后在家务农,劳动之余坚持读书,在家乡办起农民夜校,花了 10 年时间对农民进行启蒙教育。1940 年初,他在县城担任运输部门办事员。祖国解放战争期间,参加高原游击队,战争中仍坚持写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战斗的村民》,长篇小说《白云缭绕的大地》、《大河奔流》、

《新春来的年轻人》等。

《战斗的村民》描写朝鲜战争期间,飞龙江边的江内村村民躲避战乱,逃难到洼地。一些坏人成立了保安队。侵略军和当地的警察队为非作歹,村干部和他们的家属都受到虐待,崔致富受尽了敌人的折磨,他仍要村民坚持斗争。游击队领导权永毕侦察敌情时,看到敌人残忍地用火烧自己的母亲、妹妹,强忍悲痛指示村民进行抵抗。游击队得知江外镇、江内村的乡亲危险时,突然袭击打死了美军司令狄恩、申致桥及其喽罗,取得了胜利。小说塑造了以崔致富、桂德根为代表的典型农民形象。作品风格朴素,情节单纯明晰,人物鲜明。

千世峰的《大河奔流》成书于 1962 年,它以朝鲜 1945 年解放到土地改革这一时期为背景,描写了农民的觉醒和农村的发展。

《白云缭绕的大地》讲述了战斗英雄金哲沫因伤残回到故乡江南

里,这里已被敌机夷为平地,乡亲们住在山洞里。为了早日开始春播, 金哲沫带领村民抢修抽水站,完成工作后,金哲沫却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了。一个月后,金哲沫在英玉的陪同下出院,沿途看着绿葱葱的庄稼, 听着响遍田野的歌声有,说不出的喜悦。小说展示了朝鲜解放战争时期后方农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情节曲折、善于刻画人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