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宝库——清东陵

清东陵坐落在河北省遵化西北部马兰峪的昌瑞山,是清朝三大陵园中最大的一座。清东陵共有帝陵5座,世祖顺治帝之孝陵、圣祖康熙帝之景陵、高宗乾隆帝之裕陵、文宗咸丰帝之定陵、穆宗同治帝之惠陵。

此外,孝庄文皇后昭西陵、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及慈安太后的普祥峪定东陵也建于此。

清东陵占地78平方千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清东陵的曲折发展历史

在距离北京125千米的河北省遵化,有个地方叫马兰关,也被称为“马兰口”。它地处长城隘口,北临兴隆县,南与马兰峪相望,东傍雄山,西倚关城。

马兰关地处交通要塞,是自古以来兵家的必争之地。

明代时,马兰关建有东西两个城,东城周围232丈,连垛高两丈,有城门两座。南门名“马兰谷关”,西门无字。西城周围150.8丈,高1.7丈至1.8丈不等。

有城门两座,东城门名“永镇”,南城门名“建安”。东西两城的北面都靠倚万里长城,东、西两城之间那段长城是一个城口,名为“正关城口”。

至清顺治年间,年轻的顺治皇帝也像以往的皇帝那样,早早地给自己选择陵址。

据说清朝祖制,皇帝登基的同—天,就要派出大臣,会同钦天监官员,外出寻找“万年吉壤”。当时派出的是江西术士陈壁珍,可他找了两年多,却没有找到中意的地方。

有一次,顺治帝带着随从狩猎,来到遵化马兰峪,走到—个高阜时,顺治帝勒马四顾,看到凤台山苍松翠柏,岗峦起伏。

而昌瑞山又蔚然深秀,明丽喜人,特别是这里的层峦叠嶂的山峰若起若伏,又有石壁峭立,俨然一扇门的样子,其势可纵可合,顿感王气葱郁,有龙蟠凤翥的感慨,使他浏览往返。

于是,顺治骑在马上说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清世祖的孝陵陵址就这样定在马兰峪凤台山了,清东陵的陵墓工程也就这样开始了。

后来,钦天监刻漏科杜如预、五品挈壶杨宏量等人,专门又去了昌瑞山凤台岭相看地形地貌,勘测地质、水文状况,进行总体设计,他们都对当地可作为最佳陵墓的风水宝地惊叹不已。

后来,有个风水先生路过此处,惊讶地说:“即使命令我们踏遍四海,也难寻找到这样一块万年吉地。”

按风水先生的说法,这里是“四出之山,生八方之龙,如万马自天而下。”

东陵地方,龙脉来于太行,连接燕山,势如巨波。山如五魁站班,指峰佛手。所依的昌瑞山,前有金星峰,似朱雀翔舞,后有分水岭,若玄武垂头,左有鲇鱼关,青龙蜿蜒,右有黄花山,白虎麒祥。

左右两水,分流夹绕,天地邂逅,龙虎交牙,烟炖、天台两座山对峙,形成天然关隘,称为兴隆口,确实尽得风水之吉。

按选陵的规矩,随行的堪舆大臣、钦天监官员要用木铣在地上挖个磨盘大的圆坑,叫做“破土”,这个圆坑叫做“金井”,然后在圆坑上盖一个斛形的木箱,使金井永远见不到日、月、星三光。

再以金井为中心,支搭一座高13丈,圆径60丈的大圆席棚,这是为了避免三光照射,挡住飞鸟遗屎。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他信仰佛教。在顺治皇帝当政时,常常把和尚召进皇宫,和他们研讨佛门理论。由于顺治皇帝笃信佛教的灵魂升天说,因此曾多次嘱咐大臣说,自己驾崩后务必要实行火葬。

1661年的时候,这位佛门天子因病驾崩了。大臣们不敢违背顺治皇帝的遗旨,破例为他举行了火葬。要是完全按照佛教的讲究来说,教徒死后是要靠宝塔来代替墓室的。

可是尽管顺治皇帝信佛,却始终是一位真龙天子,仅仅一个宝塔是绝对不够纪念他的,也不够显示皇家的威严。

于是,大臣们经过认真的讨论,决定不建宝塔,而是仍然按照传统的皇家礼制标准,为顺治皇帝兴建一个大型的陵墓,而且陵墓的建制和规模也要和自古以来的其他皇陵一样。

但由于火葬的原因,陵墓中将无法存放一个完整的龙体,而是一个盛着顺治皇帝遗体骨灰的骨灰罐。由此,清孝陵是清东陵中的第一座帝陵,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只有皇帝遗体骨灰的皇帝陵。

在1661年,也就是顺治皇帝去世的那一年,陵墓开始动工修建,与顺治皇帝合葬的还有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和孝献端静皇后董鄂氏。

至1664年,清孝陵的主体工程告竣了。

1668年营建神功圣德碑亭。清孝陵的规模十分宏大,体系也相当完整,是清东陵陵园总体格局的奠基之作。

1674年,康熙皇帝的嫡皇后孝诚仁皇后崩逝,康熙皇帝下令开始筹建景陵。

1676年,景陵破土兴工。

在1681年孝诚、孝昭两位皇后入葬时,景陵隆恩殿还在修建之中。与此同时,埋葬康熙帝纪嫔的景陵妃园寝已经完工了,成为清王朝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妃园寝。

1688年康熙皇帝遵照祖母遗命,在风水墙外,大红门东侧建造暂安奉殿。在孝庄文皇后的暂安奉殿建成后不久,康熙皇帝就决定在孝陵东侧为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兴建陵寝,这座陵墓约于1693年建成。

这是清王朝营建的第一座皇后陵,开创了清代为皇后单独建陵的先例。因位于孝陵东侧,又与孝陵为同一体系,因此名叫为“孝东陵”。

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与康熙帝同葬景陵的有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也就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佟国维的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雍正帝的生母,康熙的德妃,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和十三皇子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清景陵是清代五朝在清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局部有所改创,但在建筑规模的总体上还是以孝陵为蓝本。比如说,在圣德神功碑亭内立了双碑,将石像生缩减为5对,把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

清景陵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另外还摒弃了尸体火化入葬的传统而改为土葬。

清景陵皇贵妃园寝位于距离清景陵大约东南1000米处,建于1973年。清景陵皇贵妃园寝是坐北朝南而建,内葬康熙皇帝的悫惠皇贵妃和敦怡皇贵妃。

在清代本来没有给两位妃子单独建园寝的传统,因此这座皇贵妃园寝是一个特例。虽然入葬的是康熙皇帝的皇贵妃,但这座园寝却是康熙皇帝的孙子,后来的乾隆皇帝。

1772年,当时的皇孙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宫中生活期间,得到了这两位皇贵妃的精心照料,而这两位妃子在乾隆登基后仍健在,所以乾隆皇帝为表示自己的孝道,回报她俩的抚育之恩,不仅为她俩单独修建园寝,还大大展拓了园寝的规制。

景陵妃园寝位于清景陵东侧500处,内葬49人,有康熙帝的48位妃嫔和一位皇子。在48位妃嫔中,贵妃1位、妃11位、嫔8位、贵人10位、常在9位、答应9位。

这些人均各自为券,其葬位按生前地位而定,地位高者在前,居中,地位低者在后,列两侧。景陵妃园寝是清代内葬人数最多的妃园寝。

景陵妃园寝内葬圣祖皇帝妃嫔及皇子。园寝后院有7排50个宝顶东西排列。宝顶下葬有贵妃1人、妃11人、嫔8人、贵人10人、常在9人、答应9人、阿哥1人,共计葬49人。其中一个是空券。

孝东陵的墓主人是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她是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也是蒙古的科尔沁贝勒绰尔济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在1654年5月入宫,被顺治册封为妃,6月时又被立为皇后。

顺治帝驾崩时,博尔济吉特氏年仅21岁。因为是顺治皇帝的孝惠章皇后,虽然没有子女,但在康熙皇帝继位后,孝惠章皇后与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一同被尊为母后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在1717年农历十二月初六崩,终年77岁,1718年入葬孝东陵。

与孝惠章皇后一同葬入孝东陵的还有7位妃子,分别是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宁悫妃、恪妃、贞妃和悼妃。此外,孝东陵内还葬有17个格格和4个福晋。

虽说她们的封号是格格和福晋,但实际上都属于顺治帝的嫔妃。只是由于清初时,后宫的典制章法还不齐全才使封号混乱了。

孝东陵首开了为皇后单独建陵的体制,其规制是后世皇后陵效法的蓝本。

1723年的时候,雍正皇帝将他的万年吉地确定在遵化境内的九凤朝阳山,并运去了大量的建筑材料。

但至1729年,雍正皇帝改变了主意,以九凤朝阳山“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为由而废置了它,又在河北易县泰宁山下另辟兆域,营建泰陵。自此才有“清东陵”、“清西陵”之分。

乾隆皇帝弘历继承父祖之业,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武功十全,拓疆10000千米,使清王朝达到了极盛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贤明君主。

乾隆皇帝即位不久,为报答祖母辈的康熙皇帝的悫惠、惇怡两位皇贵太妃的抚育之恩,特在景陵东旁为她俩单独修建了园寝,称“景陵皇贵妃园寝”,俗称“双妃陵”。

1742年,乾隆皇帝将东陵境内的胜水峪确定为自己的万年吉地作为皇陵,1743年2月破土兴工,1752年完工,1799年定名“裕陵”。

清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陵寝建筑,基本上是沿袭明朝十三陵建造,并加以改进。

往北依次为东西朝房、班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周围红墙环绕,与隆恩门相衔接,工精料美,富丽堂皇,其雄伟与豪华程度令人称奇。

在裕陵的体系中也没有皇后陵,只有一座妃园寝依附于裕陵之侧。裕陵妃园寝中的一石一瓦,同样印证了乾隆时期的繁荣与富足。

裕陵妃园寝是乾隆皇帝的妃园寝,位于清裕陵的西旁,始建于1747年,又在1760年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续建,增建了方城、明楼、宝城和东西配殿。

为了平衡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关系,1796年太上皇弘历曾谕令以后各帝陵按昭穆次序在东、西两陵分建。道光皇帝即位以后,遵照此谕,1821年在东陵境内的宝华峪营建陵寝,1827年建成。

其妃园寝和公主园寝也随之完工。

宝华峪陵寝建成第二年因发现地宫渗水,道光帝震怒,不仅严惩了建陵臣工,而且不顾昭穆东西分建的谕旨,另在西陵境内相度陵址。随之将已建成的东陵宝华峪陵寝及妃园寝废掉,拆运到西陵重建,于是在东陵界内留下了一片废墟。

咸丰皇帝即位以后,又命令大臣在清东陵和清西陵两个地相度陵址,由江西巡抚及吏部尚书等人商量后,最后选定清定陵的陵址在东陵界内的平安峪。

咸丰皇帝亲临阅视后同意了,他形容平安峪说:“左龙蜿蜒,右虎训俯,贴身蝉翼、牛角两砂隐约缠护;虾须、金鱼二水界划分明,灵光凝聚,穴法甚真……洵属上上吉地。”

于是,清定陵的修建日期就定在了1859年。虽然始建日期是在1859年,但清定陵的大部分营建还是在咸丰帝驾崩之后,也就是1861年。

清定陵兴工不久后,大臣们在清定陵规制的修建上发生了一场争论。

工部侍郎宋晋认为,道光皇帝的清慕陵撤去了大牌楼、石像生、二柱门、方城、明楼等建筑,还将隆恩殿、东西配殿规模缩小,使陵墓朴实无华,更节省了民力。再加上修陵工程应该抓紧进行,因此应该把清定陵仿照清慕陵的规制营建。

但宋晋的这个建议遭到了礼亲王世铎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清定陵还是要按皇家祖陵的传统规制为主的好。

最后,两宫皇太后采纳了世铎的建议,坚持以祖陵的传统规制为主,同时又部分效仿清慕陵,裁撤了大牌楼、二柱门,地宫内也不再雕有经文、佛像等。

直至1866年,清定陵才最后完工,但清定陵的妃园寝1865年8月时就完工了。

清定陵妃园寝与定陵同时兴工,位于清定陵以东的顺水峪,是咸丰帝妃嫔的墓地。清定陵妃园寝内共葬有咸丰帝的15位妃嫔,其中皇贵妃2位、贵妃2位、妃4位、嫔4位、常在3位。

清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清同治帝的陵寝,位于距离清景陵东南3000米处的双山峪。

同治帝生前从未选过陵址以及修建陵墓,因此,在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之后,朝廷才选择双山峪作为同治帝的万年吉地,为陵墓定名叫“清惠陵”。

清惠陵从1875年农历八月初三动工,直至1878年农历九月才竣工,历时3年多。承修的大臣有醇亲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人。

清惠陵妃园寝坐落在清惠陵西侧的西双山峪,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也就是同治帝的妃园寝。清惠陵妃园寝内葬有淑慎皇贵妃、恭肃皇贵妃、献哲皇贵妃、荣惠皇贵妃这四位皇贵妃。

其中,淑慎皇贵妃宝顶居前排正中,恭肃皇贵妃、献哲皇贵妃、荣惠皇贵妃这另外三位皇贵妃的宝顶居后排。

昭西陵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位于清东陵的大红门外东侧,与东陵之间有一道风水墙相隔。

孝庄文皇后虽然也属于入葬在清东陵之内的皇族,地点却在清东陵的大红门外东侧,这其中有几点原因。

一是,孝庄文皇后是顺治帝的生母,但顺治帝的清孝陵就建在清东陵的昌瑞山主峰之下,处在陵园内至尊无上的位置。因此,清东陵内的任何一处其他地点的尊位都低于孝陵,和孝庄文皇后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二是,孝庄文皇后是太宗皇太极的皇后,皇太极的陵墓称为“昭陵”,因此孝庄文皇后的陵名要叫“昭西陵”。把皇太极的皇后陵墓葬在清东陵的陵园之外,是为了区分等级。

三是,在清代,无论皇帝还是钦点的皇子王公谒陵,都要先从辈分最高的墓主的陵寝开始。孝庄文皇后身为清东陵所有内葬人中辈分最高的墓主,所以在谒陵时,每次都必须先从昭西陵开始。

大红门是清东陵的正门,是谒陵人的必经之处,而昭西陵就在大红门一侧,对于谒陵来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四是,清代有左方为尊贵之位的说法,把昭西陵建在大红门的左侧,也正反映了孝庄文皇后的后代子孙们对她的尊崇景仰之意。而且从清东陵地势来说,右侧低洼多石,又濒临西大河,常有水患之虞,所以昭西陵建在大红门东侧也是理所应当。

1687年,孝庄文皇后崩了。按清朝早期葬制来说,皇后无论死于皇帝前后,都要与皇帝合葬,同陵同穴。但孝庄皇后在生前就曾嘱咐康熙帝说: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康熙帝向来对祖母非常孝顺,所以在孝庄归天后,他听从她的意见没有将其葬入昭陵,而是在东陵边修建了暂安奉殿。院内有享殿和暂安奉殿各一座,未建地宫。

因为孝庄生前对所住紫禁城内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小殿十分喜爱,所以康熙命人拆掉,移到陵区重建成享殿。享殿旁有东西配殿,院门为3扇门。孝庄的棺椁被葬在暂安奉殿的宝座上,以土掩埋后永闭殿门。

康熙前往遵化祭谒暂安奉殿、孝陵共26次,平均每年0.74次,而且大都集中在冬季。他有意将谒陵安排在地冻冰封、难于行进的日子,是为了要在临近当年祖母与他诀别的时刻,去拜谒、慰藉祖母。

1725年,是皇太极与孝庄成亲的100周年。雍正皇帝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圣祖在位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为由,认为此地颇吉,所以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因地势原因,未建马沟槽和桥梁涵洞。

1866年,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派出大学士周祖培等人,来清东陵为她们选择万年吉地。因为清定陵的西侧是西大河,就只能在清定陵的东侧选中了平顶山和菩陀山。

1873年农历三月初九,慈安、慈禧到清东陵谒陵的时候,亲自阅视了地势雄秀,山川环抱的平顶山和菩陀山,觉得很满意,当时就确定为万年吉地,并将平顶山改名为“普祥峪”,菩陀山改名为“菩陀峪”。

普祥峪定东陵是孝贞显皇后,也就是慈安皇太后的陵寝,位于昌瑞山南麓偏西的普祥峪,东边并排而建的就是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由于两陵都在咸丰帝的清定陵之东,所以它们统称为“定东陵”。

慈禧陵与慈安陵在规模、规制上完全一样。尽管陵寝的修建规制崇宏,典制齐备,在有清一代诸后陵中均属上乘之作。

但在1895年,慈禧仍然下令将菩陀峪的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全部拆除重建,把宫门、朝房、小牌楼、神厨库等建筑也揭瓦大修,连地宫各券及石五供也在维修之列。

这个浩大的重修工程从1895年开始至1908年才告结束,历时13年之久。

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

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位置至尊无上,其余皇帝陵寝则按辈分的高低分别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

清孝陵的左边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再左边的是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而清孝陵的右边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再右边的是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这个格局形成了儿孙陪侍父祖的局面,突现了我国古代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

同时,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它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此外,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其统绪嗣承关系十分明显,表达了瓜瓞绵绵、生生息息、江山万代的愿望。

清东陵的建筑恢宏、壮观、精美,体现了明清两代宫廷建筑的基本形式。整座清东陵在木构和石构两方面都有精湛的技巧,可谓集清代宫殿建筑之大成,是我国建筑学和历史文化方面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旁注】

王气 又叫“天子气”或“帝王气”,是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瑞气中最高贵,最难得的一种。王气里面是红色,外面呈黄色,看起来是正四方的形状。风水学认为,王气与天地相通,可以上天入地,出神入化,出现天子气的地方,就会有天子。

龙脉 我国古代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的地理五诀,就是龙、穴、砂、水、向。相应的活动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而龙就是山的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

朱雀 因为有从火里重生的特性,也叫“火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神兽之一,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又有说是由佛教的大鹏金翅鸟变化而成的。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南方的神兽,代表的颜色是红色,代表的季节是夏季。

破土 我国古代风水学上把埋葬死者的过程或者在凶煞的地方施工的行为称为破土,破土专属阴宅和凶煞工程,比如修建墓地、修建兵工厂、狗肉店、停尸房等。风水学认为,在破土结束后要举行谢图的仪式,并按照修建月份添加结印。

礼制 我国古代时期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我国历史悠久,拥有5000年文明,号称“礼仪之邦”,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礼制。礼制是礼仪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

辅政大臣 由于新皇帝太过年幼或无法执政时,由先皇指定的帮助新皇帝打理朝政政治国家的大臣。辅政大臣一般都是曾经跟随先皇多年的忠心耿耿的大臣,又因为新皇帝缺少执政能力,所以辅政大臣在治理朝政的方面也要有过人的能力。

孝道 我国主要传统美德之一,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中心。“孝”在我国古代时期被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孝的含义主要有尊祖敬宗和传宗接代这两个方面。我国传统孝道也包括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

常在 我国古代时期清朝的宫女称号,与“答应”一样,是最低级妃嫔的称号,但常在要比答应高一等。清朝的常在有9位,分别是尹常在、色常在、路常在、寿常在、常常在、瑞常在、贵常在、徐常在、石常在。

格格 我国古代时期贵族女性的称号之一。一般是把国君、贝勒或者无正式封号的贵族的女儿称为格格。在清代,格格这个称号有时候也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比如亲王的低阶妾。低阶妾所称的格格地位在侧福晋、庶福晋之下。

福晋 我国古代时期清朝皇子的妻妾的封号。福晋称谓有嫡福晋、侧福晋、庶福晋之分。其中,正房妻子是嫡福晋,有强调“第一夫人”之意。侧福晋和庶福晋是偏房。嫡福晋与侧福晋都是由礼部册封,但庶福晋的地位比较低,相当于婢妾。

皇陵 是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们死后安葬的闷宫。皇宫是阳宅,皇陵是阴宅。在帝制时期,特别是明清两朝,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坟墓才可以称为陵,其他任何人的坟墓都不能称作陵墓,皇陵是皇帝和皇后坟墓的专用名称。

侍郎 我国古代时期的官位之一。是郎官的一种,起初是宫廷的近侍,后来作为尚书的属官。属官初任为郎中,满一年为尚书郎,满三年就是侍郎了。侍郎的地位很重要,在我国古代设立了六部之后,每个部的侍郎都是辅佐尚书主官的人,也是实际执行者。

贵妃 我国古代皇帝妃嫔的封号之一。贵妃的地位要在皇后和皇贵妃之下。在唐宋两个朝代时期,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称四夫人,爵位正一品。明朝时期,宫中皇妃的封号有很多,如顺妃、宁妃、良妃等,但贵妃仍是最高级的封号。

雍正 爱新觉罗胤禛,我国古代清朝的第五位皇帝,是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的第四个儿子。雍正皇帝1722年至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庙号清世宗。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了军机处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我国古代时期清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因为年号是康熙,所以也被称为康熙皇帝。康,是安宁的意思,熙是兴盛的意思,康熙两字寓意着万民康宁、天下熙盛。康熙大帝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共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阅读链接]

清代的乾隆皇帝共当政60年,终年88岁,这一寿龄在我国古代的帝王中是名列第一的。原因之一,乾隆是个品茶高手。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

传说,乾隆私巡杭州时,曾在狮峰山茶园一杯接一杯地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当地龙井。喝过之后,乾隆余兴未尽,又挥毫题诗,有“火前嫩,火后老,唯有骑火品最好”之句,足见乾隆品茗功底不凡,堪称行家。

当时的茶农为感恩这位皇帝知音体己,就把乾隆“垂青”过的18棵茶树围作“御茶园”,以志纪念。

乾隆还在太湖边品尝了一种叫“吓煞人香”的绿茶,对其冲泡出来的绿汤澄汁,“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大加赞赏,于是根据茶叶螺状的外形,改名为“碧螺春”。从此碧螺春名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