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梦泪洒慕尼黑

谁是当今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是联合国秘书长?还是某国的领导人? 都不是。当今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是萨马兰奇先生。从欧洲到非洲,很少有哪个国家敢于公开违逆国际奥委会的意志,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国家元首般的礼遇。

谁是当今世界上飞行距离最长的人?是服役多年的飞机驾驶员?是跨国公司的老板巨擘?或者,是穿梭外交的政治风云人物?都不是。当今世界上飞行距离最长的人是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萨马兰奇,据统计,自 1980 年以来

这位西班牙老人已经飞过了约 800 万公里,到过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度在全世界屈指可数。

萨马兰奇先生之所以受尊重,是因为他代表了国际奥委会;国际奥委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掌握着当代世界体育的命运;当今体育之所以影响巨大,是因为它同民族、同国家、同政治密不可分。而民族、国家和政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古代奥林匹克的理想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继承了, 可那块“圣地”,却难以留存在人类世界之中。政治风云变幻无常,体育赛场阴晴不定,几乎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战争、党派、民族、国家的各种利益就通过体育开始了争夺,政治以强权的面貌出现,体育在这种状态下, 痛苦地挣扎⋯⋯

1972 年 9 月 5 日,凌晨 4 点 30 分,西德慕尼黑。在距离奥林匹克体育

场仅几百米的奥运会选手村,选手们正在酣睡。这里正在举办第 20 届奥运会。7 名背着运动包的人出现了。他们迅速翻过两米高的架有铁丝网的栏杆, 径直朝着科隆利街 31 号冲去,那里住着以色列、香港、乌拉圭代表团的运动员。以色列举重教练摩西·温柏格听到杂乱的脚步声,推门出来正想喝斥, 一排狂风般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这位才当了五个星期父亲的以色列人当即倒在了血泊中。举重选手约瑟夫·罗曼诺急忙关门,想用门挡住突如其来的入侵者,然而门却挡不住穿透过来的枪弹,他当场被击中身亡。枪声及温伯格的叫喊声,使几名敏捷的以色列选手得以越窗逃走。他们报了警,警方马上切断了交通,包围了现场,枪手们将这幢三层楼房围得水泄不通。

事情很快清楚了,这是一个令全世界感到震惊的事件:七名巴勒斯坦“黑九月”分子,劫持了 11 名以色列选手作人质,其中一人死亡,一人重伤。“黑

九月”分子提出了条件:要求以色列当局在当天下午九点钟以前释放 256 名巴勒斯坦政治犯,并要求西德当局提供撤离的飞机,否则,他们将在期限过后枪杀人质。

一片混乱之后,西德当局、警方、组委会和国际奥委会在附近的组委会办公楼组成了临时指挥部。慕尼黑至西德首都波恩、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电话铃声不断。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宣布,国际奥委会坚决主张人质不能离开西德。与此同时,奥运村村长瓦尔特·特罗格和慕尼黑市市长进入楼内,同劫持者开始了长达 14 小时的谈判。他们提出了许多建议,包括愿意支付任何数额的款项来代替被劫持者,都遭到了拒绝。期限一次又一次到期, 又一次又一次地推延,谈判毫无进展。以色列首相果尔达·梅厄夫人表示,

决不释放巴勒斯坦政治犯来做这场交易,不过,她表示可以考虑把人质和劫持者都转移到第三国埃及后再进行谈判。

又一个夜幕降临了,气氛愈发紧张起来。夜 10 点左右,恐怖分子终于同意跟人质一起撤离。三架直升飞机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菲斯藤菲布德布鲁克军用机场降落了,恐怖分子准备在此换乘波音 707 飞机。西德警方决定在此刻采取行动。五名神枪手配备了夜里使用的红外线高倍瞄准镜,枪口对准了恐怖分子乘坐的直升飞行。第一架直升机停稳后,从里面出来了四名恐怖分子,两名押着飞行员和助手,另两名则去检查波音 707。

警方射手的枪响了,第一轮射击便令三名恐怖分子一命呜呼,接着负隅顽抗的一名恐怖分子也被消灭。枪声停了下来,一个小时死一般的沉寂。西德警方正准备向另一架载有人质和另三名恐怖分子的直升飞机发起最后进攻。性急的警方甚至向守在波恩电视中心的首相勃兰特报告说,机场行动已获成功,人质安全无恙。这个消息立即通过电波飞往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终于放下心来。然而惨剧却在这时正式开始上演了。午夜刚过,剩下的三名劫持者突然跳下飞机,返身向直升飞机投出了手榴弹。在巨大的飞机爆炸声中, 所有人质无一生还。

警方抓获了三名恐怖分子,历时 20 多小时的劫持事件结束了,结果是共

有 17 人丧生,包括 11 名以色列人,4 名恐怖分子,1 名警察和 1 名飞行员。次日,奥运会停赛一天。9 月 7 日,在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的竭力坚持下, 比赛继续进行。选手们悲愤不已,4 天里刷新了 14 项田径记录,创造了一个奇迹。然而,这个奇迹依然不能驱散人们心头浓重的阴影,因为恐怖主义者一手制造的血腥事件在嘲笑着为体育理想而虔诚拼搏着的人们。

慕尼黑惨案是迄今为止体育赛事中唯一的一起大规模流血事件。从那时起奥运会的治安保卫工作变得十分重要,满载着和平、友谊而来的各国运动员,不得不在大批武装军警的环伺之下来从事和平和友谊的活动,奥运村往往如同一个大兵营。

但是慕尼黑事件绝不是第一起明显的政治纷扰体育的事件,政治风云不断地在赛场上卷起漩涡。

1908 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芬兰代表团拒绝持旗入场,因为大会要他们使用俄国旗帜。经顾拜旦和俄国使馆商量,结果是进场两国打一面统一的俄国旗,如果芬兰人拿了金牌就在统一的大旗上加一个三角小旗。捷克与奥地利的旗帜问题,同俄国与芬兰处理方法一样。而澳大利亚、南非和新西兰欲打本国旗帜,却遭到了英国政府的激烈反对。旗帜问题反映了殖民地同宗主国之间的政治矛盾。在第五届奥运会上,芬兰选手柯迈尼果然夺得了 5000 米跑的金牌。他看着升起的俄国国旗痛苦地流下了眼泪。

1936 年德国柏林奥运会,正值希特勒上台执政。希腊人在全世界善良人们的虔诚注视下,把象征和平友谊的火炬交给了希特勒,给奥运历史抹上了一笔耻辱。尽管希特勒在开幕前表示将遵守奥林匹克宪章,也只是象征性地让少数犹太人进入代表团,而坚持不许他们到赛场比赛。在颁发奖牌时,希特勒当着各国代表团的面,拒绝同美国黑人田径巨星欧文斯握手。

第 16 届和第 17 届奥运会,于 1956 年、1960 年在墨尔本和罗马举行, 中国、德国分裂的状况在奥运会上体现了出来。1956 年,奥委会邀请中国大陆和台湾同时参加,大陆没去,台湾去了。东德同意与西德共同参加奥运会, 但两国虽然国旗相同,国歌却不同,聪明的布伦戴奇建议用贝多芬第九交响

乐作为国歌,双方同意了。1960 年,国际奥委会仍坚持中国大陆与台湾同时参加奥运会,中国激烈反对,断绝了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东德在国旗上加上了锄头和五星,西德反对,于是布伦戴奇又建议:在原来的三色旗上加五环标志作为两国的共同旗帜。第 18 届东京奥运会,南非因种族歧视制度而被国际奥委会开除。

这些不过是历届奥运会所遇到的政治纷扰的极小部分,有时强大的政治原因不但使体育比赛暗淡无光,甚至将奥运会扼杀。两次世界大战就使第 6

届、第 12 届和第 13 届奥运会被迫取消。1944 年第 13 届奥运会,本该为现

代奥运 50 周年而大肆庆祝一番的,可当时国际奥委会只好凄凉地来到顾拜旦墓前,搞了一个简朴的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