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和“业余”

运动员的职业与业余问题时时困扰着现代奥运会。在 1896 年恢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时,“业余”就作为一个原则贯彻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原则在体育自身的发展面前,日益面临着崩溃的命运。至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奥运会在名义上仍是“业余”的,到了 1988 年汉城奥运会,开始有网球、足球等职业选手进入了赛场。从世界范围看,在不久的将来,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可能会进行观念上的革新,放弃已经难以为继的业余立场。

这个立场的不稳固,首先在于已经无法合理划分“职业”与“业余”的区别。就定义而言,职业运动员是“以运动技术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实际上,多年来已经有相当多的“业余”运动员同样以运动技术为生活的唯一来源。前苏联、东欧和我们中国的国家体制中的选手,由国家出资从事体育专业训练,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职业。一些企业队的选手,实际工作并不是纺织工、炼钢工或电器工人,而是彻头彻尾的职业选手。多年来在奥运会上, 多数选手很可能已经是实际上的职业运动员了。

职业与业余选手在资格上的混乱,不但使“业余”原则名存实亡,也使

奥运会比赛成为不公平的竞争。 “业余”立场的难以坚持,还在于它妨碍着奥运会水平的提高。足球、

篮球、拳击、网球等项目中,职业比赛比业余比赛明显高出一筹。奥运会要想成为人类社会水平最高的竞技场合,就必须不断提高运动成绩,从而保持它的凝聚力。

国际奥委会对于业余原则的坚持曾经是严格而近乎苛刻的。第五届奥运会时,美国印地安选手索普为本国赢得了一堆金牌,被美国总统塔夫脱称为“美国公民的最高标准”,他仅仅因为参加了职业棒球队的比赛,领取了少许报酬,便被迫缴回了所有奖牌。第十届,美国女选手特丽克逊参加了全部5 个女子项目中的 3 项,三度挂冠,打破 3 项世界纪录,然而又仅仅因为她在汽车广告上的一张相片而失去了参加下届比赛的资格。不得已,这位天才选手只好去打职业高尔夫球,竟创下连续赢得 17 项公开赛冠军的纪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当今国际赛场上的竞技体育已日益摆脱依附于其他职业的地位而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兴的、特殊的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 自己要付出甚至一生的艰苦劳动,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力的熏陶。奥运会如果想成为竞技体育最高水平的舞台,恐怕不得不正视职业化的现实。奥委会各成员国对此看法尚未取得一致。1986 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这样一个规定“如果优秀职业运动员不拿奖金,并得到其所属国奥委会的认可,奥运会将为他们敞开大门。”但是这个距职业化尚有一段距离的初步建议,还是被同年 4 月 24 日的各国奥委会协会大会否决了。无论如何,国际体育运动正呈现许多新特点,这些特点带来了诸多消极问题,也对传统体育观念提出了挑战。体育,永远处在生生不息的变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