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商业化

“体育搭台,经济唱戏”,几乎成了大型体育活动的共同特点。金钱不仅仅作用在体育运动的最小细胞——运动员身上,而且在宏观场景上导演出有声有色、波澜壮阔的一幕。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足球在英国的历史虽长,但长期以来英国足球的水平却徘徊不前,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只是在本世纪 50 年代后,各俱乐部改善球员待遇,提高薪金,足球水平才出现了飞跃。这种说法或许不足为训, 还是意大利的“足球经济”更能说明问题。在这个特殊的经济领域里,广告费、转会费、电视转播费、高价球票、体育彩票、球星工资、补贴奖金,金钱漫天飞舞,资本高速流动,堪称奇观。

更大规模的世界杯足球赛,其商业化程度可能较为典型。企业家把赛场变成了商品交易会,世界大公司、大企业的商标广告,随着无处不在的电波传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映现在数十亿人眼前。在 1986 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赛上,场地放置的广告牌价值达到每块数百万美元,庞大的跨国公司如日本的精工、佳能、西铁城,欧洲的奥佩尔,美国可口可乐、柯达、蓝吉列,德国的柯迪达,荷兰的菲利浦等公司,都竞相投入巨额资金,大做广告。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不无自豪地说:“足球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

不仅是足球,还有拳击、网球、蓝球等等体育赛事也严重地商业化了。不仅是简单的广告,还有电视转播、门票彩票、运动器材、出租场馆、提供就业、财政税收、运动饮料、赞助赠送、纪念商品、旅游推销、服装食品⋯⋯ 1988 年,美国在体育商业方面的总收入达到 631 亿美元,远远将石油工业、

证券交易业、电台电视台抛在后面,成为美国居第 22 位的大行业。

有这样一个例子。当今世界球星马拉多纳来到意大利踢球后,经纪人为他办理的健康保险中他的腿投保 3000 万美元!最初接受投保的那家保险公司老板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这桩买卖办好了要名利双收,紧张的是如此巨额的投保,风险太大。于是,肥肉虽香,这个老板却不敢独吞,最后由他牵头在那不勒斯成立了由 34 家保险公司参加的联合保险集团共同承保。仅从马拉多纳腿部的保险额,就可见西方现代体育经济的规模。

奥运会,也是充分显示体育商业化的展厅,只是奥运的帐算起来更为复杂一些。

一般来说,奥运会由城市申请,国家与地方共同承办,于是人们往往以盈亏来衡量奥运承办的成功与否。蒙特利尔奥运会,负债达 10 亿美元,人称“蒙特利尔陷井”,巨额欠款要到本世纪末才能还清;莫斯科奥运会,耗资90 亿美元,为奥运历史之最,是赔是赚,无法计算;洛杉矶奥运会,财源滚

滚净赚 2.25 亿美元;汉城奥运会,创了历史纪录,赢利 5 亿美元。

上述盈亏,自然取决于不同组织者的才能,但不能忽视国家原有的体育

设施和服务设施基础。规模宏大的奥运盛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美国人赚钱的经验并不适于那些穷国。不过奥运会的帐也有另外的算法:用于奥运会的各项设施,如体育场馆、交通道路、旅游服务等,对于一个国家和城市早晚是要搞的,钱虽花得多,却“肥水不流他人田”。何况奥运会为旅游业、商业所带来的短期收益和为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活力,还会进一步显现出来,更何况还有不可忽略的政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