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息产业

第一节信息产业的理论问题

一、产业划分的一般问题

所谓产业,是对国民经济结构的一种描述,在对国民经济的分析过程中, 人们习惯上把社会的经济活动按某种标准分成若干部分,将每一部分称为一种产业。

传统的产业划分是将国民经济结构分成三个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指广义的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种植业等等,第一产业主要与人类从自然界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有关。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包括工业、矿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等,第二产业是在第一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第三产业属服务性行业,包括商业、金融业、保险业、邮电业等等,是为满足社会的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都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划分也不能完全揭示社会的经济结构, 于是,经济学工作者又开始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法。1977 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将传统的三分法修改为四分法,将第三产业进一步分成两个产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认为应将社会经济结构分成四个产业,即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目前,人们已经比较普遍地接受了这种分类法。

二、信息产业的结构

信息产业系指从事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信息设备与器件的制造以及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的要求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和基础结构。

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划分国内外有许多种说法,按一定规模、较大独立性和一定战略意义这三个基本要求,可以将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划分为以下几部分:

  1. 信息技术服务业。这是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提供软件服务和设备服务。它是适应信息产业技术性强的特点而形成的重要部门,对初级信息产品加工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信息需求的产业。

  2. 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信息产业提供所需的硬件设备,即信息采集、处理、存贮、传输显示的工具。如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尺度一样, 信息设备是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正是信息设备制造技术的进步,才带来了当今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局面。

  3. 信息开发业。包括新信息和信息不同形式的制造业以及对现有信息资源的发掘、采集、制作业。它决定着社会可以利用的信息数量和质量,是信息产业的第一生产环节,从事初级信息产品的生产。

  4. 信息传输业。包括电子信息传输业、非电子信息传输业和教育业三大类。这是信息产业赖以发挥社会效益的最终生产环节。

  5. 其他信息业。如数据库服务业,咨询业等。

上述信息产业结构的划分,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市场或产品结构。信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它产业的形成一样,都是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换的必然产物,这是由商品经济和客观规律和内在运行机制决定的。它的建设与发展和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应加以区别。同样,信息产业的结构划分与企业内部的联系部门划分也不能等同。

三、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产业正向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以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信息经营的企业化方向发展。整个信息产业依附于其它的产业而变为独立的产业体系,并在产业结构中逐步向主导地位迈进。因此,信息产业的意义及其划分范围就不仅仅局限于某种固定的状态,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划分依据。

四、信息产业的测度

对信息产业的计量,我们可以用“信息化指数”和波拉特信息产业计量方法求得。

  1. 信息是生产力,是一种新的人类社会形态,社会的信息化是依赖于社会信息经济的总和发展而构筑的,建立在对信息化进行社会测度上的模式称为信息化指数模型。此模型中的“信息化指数”代表了社会信息化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Xij

信息化指数=

i= 1 j

4

∑∑Sij

i=1 j

其中,Xij 为某项指标的实际数据项,Sij 为相对指数标准(基数)的某项指标值。

“信息化指数”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信息化水平总指标,进而进行国际与国内比较,以调控各相关指标变量的增长,加速社会信息化进程。

日本学者曾在 70 年代后期,提出了综合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测量指标体系,很值得我们参考。

信息化指数( I.I )

信息量 Q

信息装备率 E

通信水平 P

信息系数 U

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每百人每天报纸发行量人均年通话次数人均年使用函件数

每万人电子计算机数每百人电视机数每百人电话机数

每百人中在校大 学生数第三产业人数百分比

个人消费中(除衣食)杂费的比例

  1. 波拉特方法是从人类信息活动的经济角度着眼,考查信息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中所占比例,可以衡量信息产业规模和信息经济发展的宏观测度,根据国际上流行的测量范围和方法,可将它进一步分为以下几方面:
  1. 第一信息部门的计量方法。由于该部门相对较独立,可从国民经济行为中识别开来,通常用最终需求法(支出法)和要素分配法(收入法)来计算。收入法的公式为:

GNP=劳动者收入(工资+福利资金)+ 利润+ 税金+净利息支出+ 固定资产折旧+ 其它=净产值+折旧

  1. 第二信息部门的计量方法。包括在非信息行业就业的信息劳动的收入以及非信息行业购入信息资本的折旧。其计算公式为:

第二信息部门增加值=第二信息部门的信息劳动者收入+第二信息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值=第二信息部门

信息劳动者人数×(人均工资+人均固定资产折旧)

  1. 信息部门就业人数的测算。除了这二种主要测量方法外,对信息产业的测量方法还有 IPU(信息利用潜力指数)模型,厄斯的经济—信息活动相关分析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