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信息的增值理论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这样描述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信息具有减少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提高人们认识能力的功能。可以说,人们研究信息,重视信息,就是为了在生产和决策中运用信息,增加信息含量。

另一方面,信息又是一种资源。控制论的缔造者维纳(N.Wiener)认为: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一提法的积极意义在于把信息看成是与物质、能量等量齐观,并且是与物质和能量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人们可以利用这种“软资源”替代或优化其他生产要素,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和创造财富。

纵观信息活动的全过程,信息的增值现象和增值使用无处不在,形成了信息最重要的属性之一。

下面从理论上对信息运动过程中的信息增值行为和现象进行归纳和概述。

一、知识增长中的信息增值原理

英国的著名情报学家布鲁克斯(B.C.Brooks)将信息看成是知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信息可以改变知识的结构,并且提出了信息作用于知识结构方面的基本方程式:

K[S]+△I=K[S=△S]

式中,K[S]、K[S+△S]分别表示吸收信息前后知识系统的状态,△I 表示该知识系统吸收的信息。

这个简单的方程式可以看成是对信息增值功能最直接的描述,也是对信息的概念和作用最基本的描述。

情报界对该方程式的一般解释是:知识结构 K[S]由于吸收了信息△I, 增长为 K[S+△S],新的知识增加是由于吸收信息的结果。

这便是建立在信息的吸收与利用上的信息增值原理,由于信息的介入, 知识得到了增长。这也是信息的增值的最基本的体现。

二、信息交流中的增值原理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它能够依靠光、声、磁(自然界)与语言、表情以及文字符号(社会界)等得以呈现和传递。信息的这种传递性使信息可在时间和空间上广泛

扩散,导致信息交流和转换,促使信息的量和质发生变化。这种在信息交流中出现的现象,可用信息增值原理加以表示。

假定信息在一般情况下不因传递发生损耗和歪曲,信息交流中的增值原理包括几层含义:

  1. 伴随信息交换,信息输出者双方的信息占有量以总投入交换量为极限而同时增加。

  2. 当交流带来的激发、启迪、灵感、联想、联合投入加工时,交流便带来了新质的信息。此时各自的信息占有量将不受原总投入交换量的限制。这时不但扩大了信息量,而且使信息交流升级,产生了新的对话基础。

  3. 交流产生的不只是直接的生产力和生产率,而且因其独特的信息环境,将产生信息技能和信息能力的提高。这种增值是潜在的,而且可能是更为巨大的。

  4. 当交流伴随当事者的感情、气质交流,产生交流引力后就会形成有效的信息网络。

  5. 交流结束后惯性使其滞留,引起回味、联想和思维的跃进。

这种伴随在交流中的信息增值便是最为常见的信息增值现象,它可以不花费任何财力和物力,仅仅需要时间以及智力的参与。可见,信息交流的本质与其说是传递,不如说是生成与创造,达到信息的最大增值。

三、基于信息交合论的信息增值

信息交合能力,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的结构、功能、材料等信息要素的系统分解,从信息要素的各种组合、联系中,寻求创造性构想的能力,它有四种基本类型:①自体交合,即把一事物或系统,按层次、系列的逻辑顺序, 分解为若干信息标(即把信息依次排列物标线),并以此形成信息反应场, 进行信息交合。②异体交合,即自体交合的信息反应场与其它相关事物、系统的信息相互渗透,进行信息交合。③多元体交合,即在由三个以上事物的信息标组成的信息反应场中,进行信息交合。④多系统交合,即在多个系统的信息反应场所组成的信息网络中,进行信息交合。一个复杂事物或决策包含多个系统,需要在多系统的信息反应场中,进行信息的优化组合。

引进信息交合论是为了说明,信息在信息反应场、信息网络中相交合,能产生新信息,即实现信息在量和质上的增值。这可用两条公理加以阐述: 1.不同性质的信息相交合能产生新的信息。同一性质的信息相交合,只

增加信息的数量,使信息发生量的变化,而不能产生新的信息。只有不同系统、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信息相交合,才能产生具有新质的信息。 2.不同联系的交合产生新的联系。同一联系的信息交合,只能扩大信息

联系的范围;只有不同系统、不同层次联系的信息交合,才能产生具有新质的联系。

信息交合中的信息增值对于信息的加工组合与信息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信息在加工处理中的增值

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一种智力劳动,是信息加工人员把零散的、无序的、形式各异的、内容交叉渗透的、优劣混杂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浓缩、整序,使之成为有序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道具体的工作程序,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和脑力劳动的过程,它包括加工人员的思维、判断、计算、推理、分析和综合,使那些经过加工后的信息增加原来没有的含义,产生一些新的

更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它的效用,实现信息的增值。例如,预测性、决策性信息的加工过程,便是在大量信息基础上分析与综合的结果,它赋予信息以新的含义,并且能获得实际的效益。信息加工处理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产生出对用户更为有用的新信息,这是一种信息的“扩大再生产”,也是最基本的信息增值过程。

当这种经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作为一种服务和产品提交给信息用户时,其信息不再只是信息加工过程中所耗物资的价值,更包括信息劳动者在劳动中创造的价值,即增量的价值,这种信息的增值过程可图示为:

信息源 用户

↓ ↓

搜集→加工→存贮→检索→分析研究→提供V1 V2 V3 V4 V5 V6

信息源信息的总增值量为 V=△V1+△V2+△V3+△V4+V△5+V△6。

其中,△V1 为上面图示中所示六个过程中的增值。分析△Vj(j=1⋯6), 可以发现△Vj 由三部分组成:△Vji+△Vje+△Vjo,,其中△Vji,△Vje,

△Vjo 分别为第 j 过程中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所耗物资的转换价值以及其他方面的转换价值,这样,

6 6 6 6

V = ∑△Vj = ∑△Vji + ∑△Vje = ∑△Vjo

j=1

j=1

j=1

j=1

=△Vi+△Ve+△Vo

上式中:△Vi 信息工作者劳动中创造的价值

△Ve 全过程中所耗物资的转换价值

△Vo 其它费用转换的价值

信息产品便是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劳动过程转化而成的。知识成果中的价值是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转移到信息产品中的,而信息工作者创造的价值则主要以活劳动的形式体现在信息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