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宗教改革:禁欲主义的回归

英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一桩偶然的离婚案促成的;此前,他对德国的宗教改革不仅反感,甚至仇视,还令托马斯·莫尔写了《为七项礼辨护》及《答路德》——路德为了回敬莫尔的《辨护》写了《驳亨利八世》,而《答路德》是莫尔对反驳的反驳——两篇笔伐文章。

可是,当亨利八世向罗马教皇克利门特七世要求批准他和卡特琳皇后离婚遭到教皇拒绝——按照教义:以上帝的名义缔结的神圣的婚姻是不可人为地解散——以后,亨利八世摇身一变,站在了反罗马教会的人们一边。亨利八世从教权的地区化看到了俗权国家的前景,因而大力推行宗教改革。他使自己成了英国的马丁·路德。可以看出,这种改革,主要基于世俗仅力的考虑。英国国教不久形成,亨利八世成了国教的最高首脑。可托马斯·莫尔是位生性耿直的人,他对旧教的依恋并不因时事的改变而改变,不幸的是这位无所畏惧的爵士还不甘于保持沉默,结果成了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活人祭。

正因为亨利八世只是出于俗仪的考虑以及君王的意气而脱离罗马教会 的,所以他所建立的国教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而其实质仍是旧教精神。马丁·路德反对的繁文缛节以及偶像倾向——勿庸置疑,天主教是最有艺术倾向的宗教——仍是英国国教的内容,因而必在真正的宗教改革派中掀起一种“清洗”国教的运动。宗教的动荡一直持续到了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之女——的时代。伊丽莎白时代的歌舞升平人文主义兴盛的一种形式—— 与清教徒的“勤俭清洁”——不看戏,不饮酒,不抽烟,等等——的戒规冲突,可此时清教徒尚无力量进行“清洗”,反而一再受到王权的压制。清教从其戒规来看,就是一种严格的禁欲主义。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已将旧的禁欲主义阴影驱散,新的禁俗主义——作为人类世俗精神的一个反作用力,人类的宗教精神——必将回归。伊丽莎白一世的去世导致王权的衰落,继位的詹姆士一世却是一个胆小鬼,了无驰骋沙场——除了在皇苑里猎鹿——的嗜血气质,可他也胆颤心惊地镇压了清教徒们的多次企图,因为这些苦行僧们反对国教的铺张浪费的宗教仪式以及宫廷的戏剧享乐。他的这笔血债因他死得其时而由其子查理一世偿还。查理一世继位之时,清教徒的势力已不可小视,可是查理一世仍然奉行其父的政策,结果,登基十七年后,引起清教支持的资产阶级革命,他自己则被处死。清教徒掌握议会以后的第一个举措, 便是关闭伦敦剧场,这标志着禁欲主义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