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及其效果

在搞塑料大棚的同时,如果结合地膜覆盖,其栽培效果会成倍提高。在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国家的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已普遍应用,日本在 1977 年就达到了 20 万公顷面积,占整个种植面积的 16%。

所谓的地膜覆盖就是用塑料薄膜紧贴土壤,覆盖于垄上,并将农作物栽培在薄膜的孔洞之中。近年来我国地膜覆盖栽培已遍及 28 个省市,增产效果在 30%~50%左右,它特别适合疏菜、草莓、酉瓜、大蒜、甜玉米、烟草等

经济作物的栽培。地膜覆盖的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点:

提高土壤湿度:太阳光照到地面后,土温升高,但在无覆盖时,大部分热量会自然散失,特别是随水分的蒸发而散热。地膜覆盖后,热量散发缓慢, 地温提高,在最冷的时候也能提高 2~3℃, 覆盖充分时可提高 5~6℃。冬春季节开始覆盖无色透明的聚乙烯新薄膜,升温效果好。随着覆盖时间加长, 表面泥土污染,再加上不断繁茂的枝叶遮荫,升温效果越来越差,到夏季会自然失去升温效果,甚至较无覆盖的还会降温 1~2℃,正好符合季节的变化。

保持土壤湿度:覆盖后阻止了土壤水分蒸发扩散,土壤水分蒸发后薄膜反面形成水珠重新滴入土中。因此地膜覆盖后土壤的含水量较稳定,大大减少了灌溉次数,这在北方干旱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

维持土壤疏松:地表覆膜,高垄栽培后,浇水只能在垄沟中进行,水分只能横向渗入耕作层,栽培垄不会因浇水而发生板结现象,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都会处于疏松的沃土之上。

改善土壤营养:覆膜后由于减少了土壤中无机离子随雨水或浇灌流失, 相对地改善了土壤营养。同时由于土温、土壤湿度、上壤疏松度等的改良, 使土壤根系有益于微生物旺盛生长,加速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使土壤中速效性氮的含量增加,氮肥可少施 30%。

抑制杂草生长:地膜覆盖时,如采用黑色或绿色薄膜,可基本上全部根除杂草的生长。因为黑色或绿色薄膜,阳光不能通过或只通过绿光,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生长。

防止病虫危害:由于改善了栽培条件,植株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同时地膜阻止了土壤水分蒸发,降低了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限制了真菌、细菌的繁殖与生长。由于白色膜或银色膜对紫外线的强烈反射作用,控制了有翅蚜虫飞来,也限制了蚂蚁的活动,使一些以蚜虫为传播媒介的病毒病大大减轻。

地膜覆盖有以上诸多优点,但在进行地膜覆盖时,必须掌握其科学的方法:

首先要深耕细耙,碎土活土。地膜覆盖要求严格的耕作质量和操作规范。如进行春季栽培的,应在上年秋末进行深耕,熟化土壤,消灭病虫。开春后早盖棚解冻,进行春耕,要多耙几次,使土粒完全细碎,加厚活土层,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上下交换。只有土粒碎,才能畦更平,覆盖质量才有保证。

其次是增施、均施有机基肥。一旦进行地膜覆盖后,整个作物生育期是不会去动薄膜的,栽培垄一动不动,少者 3~6 个月,甚至整年不动。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虽然可以通过垄沟施肥和根外施肥来补充肥料,但栽培垄中的肥料数量与质量必须保证。在作垄覆膜前,结合深耕,应多施均施有机肥, 多施迟效肥,多施底肥。而且应该深层施肥,分层施肥,全面施肥。在秋季深耕时施一部分,春耕时再施一部分,定植盖膜前再施一些腐熟肥料,尽量少施氮肥和速效肥。并多次翻土,使肥料均匀分布。

第三是高畦起垄栽培。为了节约薄膜,便于浇水施肥、搭架整枝、收获作业等的进行,一般都进行高畦起垄栽培。薄膜只覆盖垄的表面,大约占总地表面积的 60%~70%。畦面不要过高,只要保持在 10~15 厘米即成,畦宽可保持 50~80 厘米不等,一畦栽两行,垄沟宽 35~40 厘米,便于作业。第四是铺膜要紧贴地面。地面覆膜时要紧贴地面,贴得越紧越好。为此

应有精细的土壤耕作,细土碎土;压平畦面,利用铁皮或木制的镇压器进行覆盖前的镇压;铺膜时将薄膜拉平,一条条顺序覆盖,将两头拉紧压好,再压好两边,一定要压死压实,防止风吹起或挪动薄膜。

第五是打孔栽苗、压紧压严。在定植时,应在薄膜上打孔,以便栽苗。一般是在定植处前开十字,栽苗后再盖好压紧,用砂土封严。

由于我国地域大,南北气候相差悬殊,种植的作物品种也差别很大,在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时,一定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使用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日本在 70 年代初将地膜覆盖技术应用于花生栽培上,但由于所选的是早熟品种,经济效益很不理想,后来经过试验,在中晚熟花生品种的栽培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还应该注意到,一些生育期很长的作物,往往在生育后期会出现早衰现象,不宜应用地膜覆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