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尖培养产生无病植株实际应用的大体过程

茎尖培养产生无病植株实际应用的大体过程 - 图1

接种后茎尖没有明显增大,但颜色逐渐变绿,最后形成一个绿色小点。这是由于生长素浓度偏低,或培养温度过低,如果转到稍高的生长素浓度的培养基中,同时适当提高培养温度,就能促进茎尖生长。接种后茎尖明显增大,一周内茎尖基部产生愈伤组织,但很少看到茎尖伸长,颜色一直较淡。这是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光照太弱,培养温度偏高。这时应立即转移到生长素浓度较低的培养基中,同时降低温度,增强光照。在正常情况下,接种后茎尖颜色逐渐变绿,基部逐渐增大,形成少量愈伤组织,茎尖也逐渐伸长, 大约一个月左右,即可看见明显伸长的小茎和小叶片。这时可转到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茎尖继续伸长,并形成根系,最后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

培育成的脱病毒植物苗,经过快速繁殖技术可生产出大量的脱毒苗。在自然环境下栽培脱毒苗,有一个被病毒再侵染的问题,通常栽培 1~3 年就需要再更换新的脱病苗。因此实际应用时往往在某一个地区建立一个脱病毒苗生产基地,不断向农民提供脱病毒苗,以达到长期高产优质的目的。我国的马铃薯脱病毒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在我国北方地区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使马铃薯产量提高十多倍,70 年代末期就已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建立了众多的马铃薯脱病毒苗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的幼苗培育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病毒传播媒介的侵袭,特别是防止昆虫,因为昆虫叮咬有病毒感染的植物后,就带有植物病毒,当它们再去叮咬另一植物时,就将所带的病毒传播到该植物体中,所以昆虫是植物病毒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基地中种植脱病毒苗时,往往要加盖昆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