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是美国的“发现者”1 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美国就开始研究利用人造天体实施军事侦察的可能性。此后,即拟订了一项照相侦察卫星综合试验计划,即“发现者”计划。

1959 年 2 月 28 日,“发现者”1 号照相侦察卫星,由美国空军委托,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成功。发射日的是,测试侦察卫星的技术性能,拍摄其它国家的侦察照片。该卫星的技术性能主要是:形状和尺寸(带有前锥体的圆柱体):直径 1.52 米、长 5.85 米:运转重量 600 公斤,有效重量 111.1 公

斤:运载火箭为雷神一阿吉纳 A;轨道倾角 89.70 度;运转周期 95.90 分;

近地点 165 公里,远地点 970 公里,寿命 5 天;终止日期 1959 年 3 月 5 日。

苏联直至 1962 年 4 月 26 日才发射成功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字宙 4 号”,

要比美国晚 3 年多。

美国自发射第一颗试验型照相侦察卫星后,1962 年即进入了实用阶段, 至今已发展了五代。第一代,1962~1963 年,共发射 36 颗,特点是分辨率

低、寿命短。第二代,1963~1966 年,共发射 37 颗。是第一代改进型,性能有所提高。第三代,1966~1972 年,共发射 30 颗,与第二代相比,性能有较大提高,分辨可达 0.15 米。第四代,1971 年至今,共发射 2O 颗左右, 性能比第三代更为先进,装备了大型高分辨率相机,获取照片的时间大为缩短。第五代,1976 至今,命名为“锁眼—11”,它是一种不用胶卷而用无线电信道实时传送数字图象信息的照相侦察卫星。85 年底后又投入使用了“锁眼—11”的改进型“锁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