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志救中国

姜墨林,1921 年出生于牡丹江西岸宁安县红土墙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失去双亲,与哥哥两人相依为命、无依无靠,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遭受着地主盘剥、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双重灾难,在小墨林心里,新仇旧恨激发了他反抗的决心,启蒙了他的革命思想,在地下党组织的培育下,他毅然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时年仅11 岁。

1932 年,刚满 11 岁的小墨林参加了党领导的地下组织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并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儿童团员。别看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可胆大、聪明伶俐、机智勇敢,经常被地下党组织派往敌占区安宁镇、马莲河等地做侦察、联络工作。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无论任务有多么艰巨、情况多么复杂,他总能巧妙、机智地摆脱纠缠、闯过道道险关,及时、准确地完成组织上交给他的一切任务。因而,凡是接触过小墨林的同志,都非常喜欢他、器重他。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每到一处,就利用歌舞等形式向群众进行抗日救国宣传。通过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小墨林逐渐成长为一名爱憎分明、勇敢无畏的坚强战士。

1934 年初,13 岁的姜墨林参加了党直接领导的反日同盟军绥宁游击队。被编入王毓峰团当战士。初到同盟军“王团”时,瞅着他的个头,战士们议论纷纷,“一个孩子能打仗吗?枪一响就得吓哭了”,“枪都拿不动,还打什么仗?”⋯⋯姜墨林听到这些话,又急又气,暗自下决心:是英雄是好汉, 咱们战场上见分晓!从此,他苦练杀敌本领,硬是在很短的时间里熟练掌握了各种武器的射击要领,射击的准确度显著提高,叫老战士们刮目相看。同时,他还刻苦学习文化,在下到 3 个月的时间,识字 1000 多个,并学会了写便条和一般书信。渐渐地,战士们对他的看法有了改变。

姜墨林头一次上火线,是参加镜泊湖北面的杨胖子沟战斗。战斗一打响, 他便勇敢、机智地活跃在战场上。他利用一块大石头做掩体,双手紧握步枪, 两眼死死盯着敌人,不慌不忙,一枪消灭一个敌人。当一个日本军官扛着膏药旗向他冲来时,姜墨林手急眼快,取出一枚手榴弹,拉索一投出—“轰”, 就这样把鬼子军官送上了西天。战斗结束后,评功会上同志们都称赞姜墨林: “人如枪高、胆如象大”。小墨林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1934 年夏,姜墨林随部队由宁安县东老爷岭开始远征。部队渡过牡丹江,越过西老爷岭,进入苇河、石头河子一带。一路上经过了深山、大河、草地、沼泽,还要时常对付敌人的阻截袭击,但是,姜墨林始终不肯落后一步。部队一停下来休息,他便唱呀跳呀的做宣传,他顽强、乐观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战士们。

1935 年 2 月,东北抗日联合军第 5 军成立,姜墨林被编入 1 师 1 团 3 连当战士。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庄严向组织宣誓: 一定要把侵略者扫光!

这期间,姜墨林先后参加了袭击石头河子车站和攻打老黑山红袖头等战斗,转战于安宁南面的老松岭一带。由于他的出色表现,领导上调他到 2 军

4 师 4 团担任青年义勇军小队长。

不久,根据组织需要,姜墨林又被调回 5 军,在军部直属教导大队当队员。

进入 12 月下旬,日军向我游击根据地集结大批兵力,开始了疯狂的“讨

伐”,敌情日趋严重。部队党组织经研究后决定,将 5 军军部直属部和 2 军一部分队伍混合编为一支行动部队,突袭双河镇,以此转移敌人的目标。姜墨林所在的教导大队参加了这次突袭战斗。

姜墨林等十几名队员被选拔参加摧毁东关据点的突击队。他们不顾两昼夜急行军的疲劳,迅速编组,配备火力,做好战斗准备。突击队利用拂晓前的有利时机,越过一丈多宽的壕沟,悄悄地接近敌人据点。没想到,正要动手割铁丝网对,突然被敌人发现,顿时,枪声齐鸣,照明弹腾空而起。一时间,姜墨林及十几名突击队员暴露于敌人视野之中,情况十分危急!此时, 姜墨林异常沉着果断,他指挥战士们原地潜伏于深雪中,为分散敌人注意力, 将队员分为四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挖雪沟、匍匐前进,以接近敌人碉堡。接近碉堡后,姜墨林首先将事先捆好的手榴弹塞进敌人的机枪眼里,片刻,“轰隆”一声,手榴弹开了花,敌人的机枪哑巴了。随后,我后继部队冲上,歼灭日伪顽敌 100 余人,占领了敌人的核心据点,双河镇战斗胜利结束。

1936 年 2 月以后,东北的抗日斗争不断高涨,主力部队向北转移,越过

中东铁路,到牡丹江、松花江下游一带开展活动。姜墨林所在的原 5 军教导大队改编为二路军总指挥部直属教导团。之后,姜墨林经常被派往牡丹江、林口、勃利、依兰等地进行活动。1937 年冬,由于日军纠集 10 多万兵力, 对我游击根据地实行军事、政治、经济全面封锁,抗联二路军总指挥部和在外地作战的部分队伍的联系被切断,省委机关和上下党组织的联系也被切断。正值严冬,气温剧降,大雪即将封山,如何解决总指挥部和省委机关人员越冬需要的粮食和棉衣,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最后,组织决定派姜墨林率一支精干轻骑队突破敌人封锁,与外界取得联系,争取也下党组织、抗日救国会的帮助,实在不行,就想法自己动手购买。

接到命令后,姜墨林小队立即向依兰县城方向进发,在距县城只有 7、8

里路时,姜墨林命令战士们就地隐蔽,并准备好爬犁等候接应。随后,他乔装打扮,独自一人直奔依兰县城。他迅速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并通过抗日救国会,采取发动群众、以零凑整的办法,从四面八方买来所需物品,然后由群众分散带出城外,送到指定地点。就这样,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集中了 100 多匹棉布、上千斤棉花,还有不少胶鞋、乌拉和其他用品。

运输队在返回的途中,多次遭日军追赶,姜墨林沉着果断,指挥运输队继续赶路,自己则率轻骑队员迎击追兵,他对战士们说:“我们的目的就是缠住敌人,一定要让运输队安全返回驻地!”他灵活运用战机,边打边撤, 摆脱了敌人,使这批物资顺利运到驻地。

1938 年 8 月,姜墨林被派往苏联学习。回国后,他单独率领个部队,经常在牡丹江中东铁路沿线一带活动,也曾到过宁安、敦化、舒兰等地。

1940 年深秋,姜墨林率部到绥芬河大青山一带活动。一天,小部队来到乜河镇附近。乜河镇是一个战略要地,驻守着上万名日伪军。靠镇南有一个敌人据点,驻有日军 20 余人。黑夜里,在发现敌人未设岗哨,毫无防御准备

时,姜墨林下令袭击敌人。前后仅用了 20 多分钟,就全歼敌人,并摧毁了据点。随后,姜墨林率小部队迅速撤离,向东北方向前进。

不料,乜河镇的敌人发觉了,连夜纠集几百名骑兵和步兵向我小部队追击而来。姜墨林发现了敌人的企图,遂决定转向东南方向,直奔东宁县南部山区。当行至东宁以西 100 多里的二十八道河子时,小部队遭敌人包围。激烈的战斗展开了。姜墨林深知已陷入重围,情况十分危急,在与几名党员同志商定后,他们烧毁了文件、砸碎了电台。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下,战士们接连不断地倒了下去⋯⋯

最后,阵地上只剩下姜墨林等 4 名战士,他们仍与敌人坚持着顽强的战

斗。姜墨林一面射击,一面命令 3 名战友撤退。可是,战士们怎么能丢下队长离开呢?姜墨林急了:“总得有人回去报告呀!⋯⋯你们快跑吧,我能顶得住⋯⋯”,这时,敌人的一颗子弹打在他的腿部,鲜血直流,战士们刚想围拢过来,他又厉声喊道:“快撤!执行命令!”3 名战士只好含泪转过身去,顺着水沟向外跑去。突围中,1 名战士不幸中弹牺牲,另 2 名战士冲了出去。

姜墨林愤怒地架起机枪,拼命地向敌人扫射着,敌人接连倒下,尸横遍野。正在紧要关头,子弹耗尽,姜墨林迅速将机枪投入河中,又从腰间抽出一支 20 响的盒子枪。

当敌人发现只有一个人时,便蜂拥而上,想抓活的。姜墨林毫无惧色, 瞄准敌人,一枪消灭一个,一连打死敌人十几个。最后,他停止了射击,怒视着敌人,在敌人逼近时,姜墨林从容不迫地举起手中的盒子枪,用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一位年仅 19 岁的少年英雄壮烈牺牲在抗日救国的阵地上。

敌人最后从姜墨林的外衣兜里翻出了一张纸条,上面用铅笔公公正正地写着 23 个字:“中国必兴,日寇必亡!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救国胜利万岁!”

气急败坏的日军,将姜墨林的遗体投入了二十八道河的急流之中⋯⋯ 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少年英雄姜墨林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

年轻的生命,他的英名和英雄事迹将世代传颂、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