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像只小老虎”

1943 年 11 月 16 日,刘顺清光荣地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

会。会上,他被评为一等劳动英雄,荣幸地接过了毛主席、朱总司令颁发的荣誉奖状。

1922 年,刘顺清出生在湖南大庸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 岁那年,他就因生活所迫外出学徒,受尽了人间的苦难。1934 年,老百姓到处在传说红军的故事: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为穷人做事,帮穷人出气。12 岁的刘顺清想,要是能当个红军多好哇!于是,他便偷偷地离开了家。正好当时红军打开了永顺城,他就跑到永顺,迫切要求加入了红军。第二年,13 岁的刘顺清就经历了万里长征的千辛万苦。艰苦的革命斗争,很快把他锻炼成一名机智勇敢的红军战士。

1940 年,刘顺清当了连长。他真正出名,还是在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中。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困难。1941 年初,刘顺清所在的 359 旅奉命进军南泥湾,屯垦生产,守卫边区的南大门。刚来时,这里是一片荒山,荆棘满地。指战员们没有地方住,没有粮食吃。在既没有生产基础,又缺乏生产经验的重重困难下,不少人都信心不足。可是刘顺清却干得非常起劲,部队粮食困难,他带头吃野菜、啃树皮,把粮食节约下来做种子。他带领连里 40 多人,连续 22 天。连挖带播,

种了 1000 多亩地,超额完成了开荒播种任务。后来,上级把刘顺清找去,给

了他 50 元边区的纸币,说:“刘连长,你拿这点钱做资本,好好发展生产, 改善你们连队的伙食。”“50 元钱能干什么,不够每人买一块肥皂,叫人咋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呢?”当他高高兴兴地把钱拿回连队时,司务长冲着他嚷开了。刘顺清严肃而温和地对司务长说。“可是你知道,日本鬼子不断地对根据地进行‘扫荡’,蒋介石又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边区人民的困难已经够大了,我们怎么能再增加人民的负担呢?毛主席号召我们‘自己动手’, 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克服眼前的困难,改善连队的生活嘛!”别看刘顺清年岁不大,办事情可有心计了。他发动全连讨论,决定用这笔钱来发展养猪、种菜,搞小作坊。钱不够,他首先把自己平时积攒的一些钱拿出来, 同志们在他带动下,也主动往连里凑钱。就这样,他们买回了一对小猪娃、两只大瓦缸和几包菜种。连里把战士们编成几个组,有的喂猪,有的办小作坊,有的种菜。从此,刘顺清一有空就带上通讯员到处打猪草,回来后把草剁得碎碎的,拌上些粉渣,掺上刷锅水,把猪食煮熟,猪待别爱吃。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那对小猪娃长成了大猪,还下了一窝小猪崽。蔬菜也丰收了,西红柿、大白菜、窝瓜、萝卜等种类繁多。小作坊也办得挺红火, 又做豆腐又做粉条,还能做醋做酱油。连队的伙食很快得到了改善,开荒生产的劲头也就更足了。战士们都很佩服自己的连长,就连当地的老百姓也都夸奖他:“刘连长,真是有办法。”

由于全连同志的齐心努力,连队的副业生产越办越好。第二年,他们连养猪 50 多头。有一天,延安的开明绅士来南泥湾参观,看到他们连队猪圈里一群滚瓜溜圆的大肥猪,旁边还有一大群活蹦乱跳的小猪娃,把参观的人都看迷了。一个戴礼帽,穿长袍的绅士看着猪,皱皱眉,提出了意见:“八路军养这么多猪,该吃老百姓多少粮食呀!”刘顺清笑着说:“我们不要政府一粒粮,完全靠自己生产自给。”接着,他领着他们去看猪的饲料,参观连里的粉坊、菜地。那个绅士一看,猪吃的除了树叶、青草外,就是豆渣、粉渣,没有一点粮食,激动得紧紧握住刘顺清的手,感慨地说:“不简单,不

简单,八路军这种积极发展生产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这年的年底评比, 刘顺清的连队生产和伙食都在全团获得第一名,团授予刘顺清“生产模范连连长”的光荣称号。

1943 年,刘顺清调到教导营学习,同时兼任第 1 队 3 排排长。一到教导营,他就把连队开荒生产中的那股虎劲带来了。这时,教导营也正在开展生产运动。在动员大会上,上级规定每人一天开 4 分地。刘顺清立即站起来。大声说:“4 分地算啥,我保证,一天挖 8 分!”会场上许多人的眼睛齐刷刷地朝他看来,心想你那小个子都行,我还不行?于是就有 8 个人一齐站起

来响应着说“对,开 8 分,和刘排长比比!”开荒一开始,大家的心里就充

满着火样的热情,班与班,排与徘,都卷进了竞赛的浪潮。一连比了 3 天,

刘顺清总是一马当先,别人挖 8 分,他挖 1 亩;别人挖 1 亩,他就挖 1 亩 3

分;别人挖 2 亩,他又挖了 2 亩 2 分。开荒结果,原定全队 200 亩的任务,

完成了 600 亩。刘顺清又被选为劳动英雄了。当有人问他,“你那小小的个子,挖起地来为什么会那么勇呢?”他温和地回答:“没什么,我不过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就是了,这是谁都能做到的事。”

一天,教导营第一次去帮助老百姓开荒。群众以为军队开荒不如自己挖得好,又知道教导营的人都是“当官的”,以为不一定真的会挖地。经过再三解释,老百姓才给每个人指定了一块很小的地方。给刘顺清分配的那块地更小,他跟老乡要求换块大地,那老乡看看刘顺清的身材说:“还小,你能挖完就行了”。刘顺清没办法,心想:好,我挖给你看吧!不到半个小时, 他就挖完了,而且连边边角角都挖得非常整齐。老乡们看了心服地说:“八路军不光打仗勇敢,挖起地来也在行。”

1943 年 10 月,陕北南泥湾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英雄的 359 旅指战员, 在这里举办了首届生产展览会。展览会的大门上,黄橙橙的玉米棒子组成的“首届展览”4 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两边的门框上,用高粱穗和谷穗缀成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 8 字对联,异常庄严,显示了八路军指战员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经济封锁的英雄气概和丰硕成果。人们刚一进门,就被展览室右侧墙上张贴的几十张劳动英雄的照片所吸引。在一张扛着大镢头的小青年照片前面围满了一群人,熟悉情况的人,在小声给大家讲述英雄的事迹。这就是特务团的模范连长刘顺请。他今年才 21 岁,虽看他年纪轻,个子小,开起荒来却像只小老虎。在一次全团连排干部开荒比赛中,他镢头举得不高,却非常有劲, 刚一落地,马上又飞起来。计时员计算了他抡镢头最快时的速度,平均每秒种起落一镢头,是全垦区抡镢头最快的一个。他一天能连续开荒 10 多个小

时,创造了一天挖地 4 亩 1 分 5 的全团最高纪录。讲话的人指了指照片上刘顺清扛着的镢头说:“就是这把大镢头,他用了几年,刃子都磨秃了。镢把上手握的地方,磨出了几道手指印痕,上面还留着血迹⋯⋯”听到这里,在场的观众对刘顺清的事迹都由衷地赞叹起来,深为他的精神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