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硬功为杀敌
1922 年 10 月,王振兴出生于山东省苍山县西大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9 岁时,正该上学读书的他,就雇给地主当了放牛娃;11 岁跟着父亲扛活,当小伙计。1938 年春,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里,把人们卷进了苦难的深渊。16 岁的王振兴响应共产党抗日的号召,参加了八路军。连长看他个子高、骨架硬,便把他放在机枪班,成为一名机枪射手。
1940 年夏季,王振兴所在的 2 营在扬州以北地区保卫群众麦收,他们这个连驻扎小东庄。一天,日本鬼子和汉奸偷袭小东庄。在连长的指挥下,全连英勇还击。战斗相持了两三个小时,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被敌人包围, 连长壮烈牺牲。在这危急时刻,王振兴为了保住两挺机枪,便机智地同敌人周旋。他转移到了一个荷花塘,躲在荷花后面监视敌人,并暗下了决心:倘有不测,便将机枪踩进泥塘,只身同敌人肉搏。正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机枪声传来,营长率部剿了敌人的后路,打退了敌人。在集合部队搜索战场时, 营长见王振兴身上两挺水漉漉的机枪,连声称赞:“好样的!”
战斗结束后,在安葬连长的尸体时,大家都非常悲痛,有的默默流泪, 有的号啕大哭,可是王振兴欲哭无泪,他把拳头攥得紧紧的,一次次的下定决心:“我要为连长报仇,绝不能饶了这些狗杂种!”从此以后,主振兴在训练中更加刻苦了。练射击时,他肩架着机枪,右眼凝神,一练就是 1、2 个小时。为了掌握不同距离上的射击技术,他量出 100 米至 800 米的各种距离,用烧锅灰装起灰袋,摆成前三角、后三角,反复地练习、体会。在训练
快速拆装和排除故障时,计算装卸时间没有钟表,他就点香头、数数字,后来发展到白天蒙住眼睛,夜间不点灯。“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日复一日的苦练、巧练,王振兴的军事技术日趋过硬。在一次旅组织的射击比赛中, 他争得了第一名。
讨伐日伪军的陈道口战役打响了。敌人修筑了两道围墙,挖了两道壕沟, 栽了梅花桩,外围还有鹿碧铁丝网,工事构筑得坚固复杂。当时,王振兴在 5 连 2 排当机枪班长,他们的任务是攻打敌人一个营的支撑点。开始打得很
顺利,很快从东门打到了西门,俘虏了 100 多敌人。可敌人迅速组织了反击, 敌人的大刀会、小刀会会员,光膀赤臂,肚子上带着红兜兜,持枪操刀,一窝蜂猛冲。“当!”王振兴的钢盔中了一弹。他全然不顾自己的生死,抱起机枪猛烈扫射,把敌人打得抬不起头,溃逃了,前沿阵地留下了满地的敌人尸体。
1942 年冬,部队奉命北上,参加莒、日边界的甲子山战役。他们日夜兼程,一连跑了四、五天,到达甲子山区。敌人在这里修筑的碉堡暗道互为贯通,火力交叉支援。王振兴所在营的任务是接替 1 营攻打刘家东山的山包。他们正面佯攻,侧翼强攻。正在打得火热的时候,上级命令他们到东北山谷拦截突围逃窜的敌人。这里峡谷深陷,峭壁陡立。王振兴带领机枪班猛烈地向正在逃跑的敌人扫射。由于沟太深,死角大,他就带领机枪班下到沟底, 正面对准敌人扫射,刹那间扫倒了一大片,堵住了敌人的逃路。经过激烈战斗,最后俘虏了 90 多个敌人。
1943 年,王振兴被山东军区授予“战斗模范”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