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染将天地红

1962 年 4 月 9 日,郭沫若为纪念和歌颂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章: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赵一曼,四川省宜宾县人,生于 1905 年 10 月 25 日,她原名李坤泰,字淑宁,赵一曼是她到黑龙江省珠河抗日游击区工作时的化名。

1923 年秋,赵一曼经郑佑之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 7 月白杨嘴建立了团支部,一曼担任团支部书记。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党组织为了发动妇女斗争,决定让赵一曼和她二姐李坤杰筹组“妇女解放同盟会”。经过筹划,“同盟会”于 10 月 28 日正式成立,李坤杰为会长, 赵一曼为文书,负责日常会务工作。

1926 年 2 月,一曼辞别了年迈的母亲,来到宜宾县城的女子师范中学部就读。她奋发学习,努力工作,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曼学习期间, 参加领导宜宾地区学生运动,先后当选宜宾学联常委、宜宾妇委主席、宜宾学联妇协党团书记。年底,一曼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7 年 9 月,党组织派她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赵一曼和同学陈达邦结婚。1928 年 11 月,赵一曼回到上海。这时,党组织准备在湖北宜昌建立一个交通联络站,便决定派赵一曼去那里工作,担负起转换文件、安置干部的重任。不久,一曼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宁儿”。

1929 年 9 月,党组织又调赵一曼和一个姓王的同志以“家庭”的名义去南昌江西省委机关从事地下工作。从江西回到上海后,一曼再次去党中央机关工作。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侵略者挑起事端,武装袭击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继而东北成了沦陷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党中央为了加强东北的反帝救国斗争,决定派一批干部去东北工作。赵一曼主动要求前往,投入新的斗争生活中去。

一曼受命来到东北,在沈阳工厂里的女工中进行了一年多的秘密活动。1933 年初,满洲省总工会筹备处成立,一曼同志被调到哈尔滨,在省委

领导下做省工会的组织工作,后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

为了在敌伪统治下掩护革命工作,一曼同志和省总工会书记老曹假称夫妻,组成了“家庭”。她一面做机关工作,一面到工人中从事革命活动。

1933 年 4 月 2 日,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残酷压迫,维护电车工人的人身安全,一曼参加发动和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一曼的文学素养也很好,为启发工人、妇女们觉悟,她常创作一些文学作品在总工会办的刊物《工人事情》上发表。

1934 年春,哈尔滨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满洲总工会书记老曹在去一个秘密地点开会时不幸被捕,牺牲在狱中。赵一曼的处境也很危险。满洲省委决定,让她去哈尔滨东南山区的珠河县担任县委委员,并以县委特派员身份在我抗日游击区展开工作。

一曼同志经常活动在侯林乡、亮珠河一带。她担当铁道北区的区委书记, 负责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支援抗日军队的任务。经她的努力,首先把群众抗日组织搞起来了。珠河游击区的农民会、妇女会、儿童团相继建立。她通过妇女会组织妇女为抗日战士做军鞋、洗衣服;教儿童唱歌,为群众讲革命故事。她很快地在铁道北区建立了农民游击队,搞军事训练,准备随时配合抗日联军同日军作战。

当时,我游击区还没有军械厂。随着抗日队伍的扩大,战事的频繁,武器来源是个大问题。解决武器来源基本是两个途径:缴获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通过关系人买武器武装自己。一曼同志在解决我抗日队伍的武器方面运用了聪明的才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忘我革命精神。

赵一曼首先想到是从敌人手里借枪。当时在帽儿山车站的公路线上,设有伪军的一些哨所,是我游击区开展抗日活动的障碍,搞掉这些哨所是抗日斗争的当务之急,又能给我们部队补给武器。她经过精心筹划后,带着几个人一夜之间就机智地解决了几个哨所,既扫除了障碍又缴枪 20 余支。

一次,中心县委设法从伪军手里买了十几支短枪和大批子弹,因为敌人盘查严而无法运出。担任县委委员、妇女会负责人的赵一曼主动要求去完成这一艰险的任务。她带着一个姓沙的姑娘化装成走亲戚的样子,进了珠河城。接上关系后,赵一曼到街上转了一圈,观察情况,想着对策。这时有一辆拉大粪的车慢慢悠悠地走过来,她猛然心动,眼睛也亮了,暗自在心里说:“有办法了!”她们赶忙回到交接地点领到武器,用油布、油纸包装起来,放进大粪车中,直接向城门赶去。车到城门口,日军捂着鼻子嫌臭,躲得远远的; 专管搜查的伪军见是大粪车,也喊着:“快走!快走!”车老板猛加几鞭, 大粪车载着枪支弹药出了城,赵一曼和姓沙的姑娘与粪车相距几十步,也跟着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城门。

一曼同志也是英勇善战的指挥员。一天,她得到情报,日军一个小队要到铁北区的关门嘴子来“讨伐”。她把游击队埋伏在敌人必经的山路旁。中午,日军从珠河县城铁北区奔来。她等敌人进入伏击圈,大喊一声:“打!” 游击队的快枪、土枪一齐开火,日军军官从马上摔下来,敌兵大乱。她挥动驳壳枪,带领队员猛扑上去,把敌人杀了个落花流水。这一仗消灭 10 余个

鬼子兵,缴枪 20 多支。

赵一曼还经常率领游击队配合第 3 军的主力部队作战。一次,第 3 军第

3 团在侯林乡活动时,被伪军的两个团包围。激战一天一夜也突不出去。她得到消息后,带领游击队和群众向敌人背后突然发起猛攻,枪声、冲杀声此起彼伏,敌人受前后夹击,顿时乱作一团,溃不成军,仓皇逃窜。这次战斗解了第 3 团之围,生俘一批敌伤员,缴获了一批武器。

1935 年秋,抗联第 3 军为了扩充力量,将地方游击队编成了新 2、3 两

个团。赵一曼被任命为第 2 团政委,王惠同为团长。部队编成后,第 3 军司令部带领主力团向东远征,只留下第 2、3 团原地坚持战斗。

11 月 4 日,赵一曼与团长带着战士在珠河西安山屯一带与敌周旋。不料被坏分子向敌告密。15 日晨,他们被日伪军包围。赵一曼和团长率领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了一天,打退了敌人 6 次冲锋。夜幕降临时,他们决定组织部队突围。赵一曼对团长王惠同说:“我掩护,你带部队突围!”王惠同说: “这怎么行!你是女同志,我留下掩护!”一曼同志严肃地说:“什么男的女的!我首先是政委!快!你有责任把部队带出去!”团长带领部队冲了出

去。赵一曼只留下一个班,完成了掩护任务。尔后,她带几个战士战斗到最后才决定转移。赵一曼向敌群扔出了最后一个手榴弹,便滚下崖去。

赵一曼从山沟里醒来,挣扎着往前爬。先后与负伤的战士老于、16 岁的妇女会员杨桂兰、交通员刘福生会合,他们来到小西北沟一间窝棚里养伤。这时的敌人,加紧战后搜山。几天后,他们的行踪被特务发现。11 月 22

日晨,第 3“讨伐”队队长张福兴带 20 多名全副武装的伪军包围窝棚,双方展开激烈战斗,战士老于和刘福生中弹牺牲,赵一曼左腕被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过去不幸被捕。

搜山队用牛车将赵一曼拉到珠河县公署大院,被甩进一间地牢里。从哈尔滨赶来的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见赵一曼流血过多,脸色惨白,生命垂危。他怕赵一曼死了,得不到口供,失掉可能得到的重要情报,便连夜进行审讯。敌人千方百计、软硬兼施,要赵一曼屈服。她忍受敌人的折磨和伤痛,至死不屈,亦不暴露姓名和身份。

第 2 天,大野泰治又摧残了赵一曼一整天,但什么也没得到。毫无人性的日本鬼子激怒了,像野兽一样,轮番将钢鞭残忍地抽打在赵一曼身上⋯⋯

枪伤溃烂加上严刑逼供,使得赵一曼浑身伤痕累累,奄奄一息。

敌人为了得到抗联的情报,于 12 月 13 日夜里,把赵一曼送进哈尔滨市立医院一间大病房,每天专有一名伪警察看守。

3 个月过去,在张柏岩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赵一曼的伤势恢复很快,伤口不再化脓,也能下床了,敌人见她伤势已经好转,为了便于审讯,便将赵一曼从大病房转到单人住的 6 号病房 2 号室。赵一曼感到这个环境很有利, 她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争取同情者。

赵一曼经过精心挑选和深入的说明教育工作,争取到看守警察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的支持。

为了早日脱离虎口,一曼同志和小董、小韩在病室进行了多次密议,进行了必要的准备,由于赵一曼腿伤未好不能行走,市内出租汽车又不去外县, 董宪勋特到轿房定做了一顶轻便小轿。

6 月 28 日,警察特务们在过星期日。这天午后,韩勇义交给董宪勋一部分钱雇轿、雇车。晚上,下起了倾盆大雨。9 时许,他俩把赵一曼背出医院后门,坐上雇来的小汽车,开到郊区文庙附近。赵一曼坐上已经等在那里的小轿子,由 5 名轿夫抬着,冒着风雨从阿城方向逃出哈尔滨。

到了乡间董宪勋的叔叔家里,又雇用了一辆马车。他们 3 人坐上马车, 一起奔往游击区,寻找党的组织。

6 月 29 日晨,敌人发现赵一曼不见了,伪哈尔滨警察厅立即撒开人马四处搜查。他们知道赵一曼腿伤未好不能行走,必定得坐车,于是对汽车、马车加紧盘查。折腾了一天,找到了载过赵一曼的白俄司机,接着又查到小轿铺子的轿夫,知道了赵一曼的去向,于是派骑警去追。

  1. 月 30 日早 5 时,伪骑警赶到阿城县李家屯,在离我游击区不到 20 里的金家窝堡追上了一曼同志乘坐的马车。一曼同志发现了远处狂奔而来的骑警,手习惯地向挎枪的地方摸去,然而⋯⋯。她缩回了手,淡然一笑,冷静而从容地对董宪勋、韩勇义说:“别怕!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也决不能说出我们去的地方!”

敌人围住了马车,他们发狂地举起了马鞭,反复地在 3 个人身上、脸上抽打着。

一曼同志被押回了哈尔滨伪警察厅,敌人对她用尽各种酷刑,从她嘴里得到的还是 3 个字:“不知道!”董宪勋受刑过重死于狱中;韩勇义在被审讯期间同样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敌人反复折磨了赵一曼 1 个月,却没从她口中得到任何东西。

1936 年 8 月 2 日,赵一曼被押上了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心情反而更加平静。敌人的一份“报告”曾有如下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赵一曼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感人情景:在押送的途中,她虽然感觉到死亡迫近,但她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态度,反而透露了“为抗日斗争而死才是光荣”的口吻。她希望给她的儿子——宁儿写一封信,从押送的职员处要了纸笔,写了遗言。

珠河城里站在街道两旁的群众,被赵一曼沿路高唱《国际歌》、《红旗颂》的英雄气概感动得流下热泪,心中燃烧着对日寇的怒火。马车来到小北的刑场,两个特务来架她,她推开了。她移动因伤痛而艰难的脚步,迎着灿烂的阳光向前走去。她举起右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一阵杂乱的枪声中,党的忠诚女儿、杰出的爱国者、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了。她以 31 岁的年轻生命和壮烈的战斗历程,谱写了一曲光辉的生命之歌!东北人民为永远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专门修建了纪念馆。朱德同志亲笔挥毫,写下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一行金色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