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

1944 年 9 月 8 日,延安枣园一片肃穆,中央警卫团和党中央机关的 1000 多人为张思德举行了追悼大会。人们把精心采撷的鲜花、青松,扎成一个个庄重的花圈敬献在他遗体前。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

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还在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高度评价了张思德的高贵品质和模范事迹。毛泽东同志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16 年 3 月,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的一个贫农家庭。苦雨凄风,饥春寒冬,张思德过够了人间的苦日子。1933 年的中秋,红四方面军第 12 师开到了六合场。给穷人撑腰的红军的到来,给代代受苦的穷人带来了希望。17 岁的张思德强烈要求参加了红军。在残酷的斗争和艰苦的环境中, 他机智勇敢,不怕困难多次完成任务,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有一次,张思德接受一项艰巨的任务:到汉中地区一个敌人盘踞的县城取一份重要情报。就在他拿到情报,准备出城时,敌人突然关闭了城门,全城戒严,不得已,他住进了一家客店。没想到天黑的时候,敌人又开始了大搜查,张思德躲进了客店外路旁的水沟里。不一会,敌人又在路上布置了许多流动哨,急促的脚步声就在头顶上响来响去。水沟只有半人多深,稍一挪动,就有被发现的危险。他想“怀里揣着的情报,关系着部队的战斗啊!我一个人暴露事小,影响了革命事大。无论如何,这情报一定要送回部队去!”张思德为了减小目标,索性仰面躺在水沟里,把那份重要的情报放在胸口上。水沟里,满是落叶、污水、垃圾,阵阵恶臭味令人作呕。积水浸透了张思德的棉衣,到了后半夜,衣服上结起了薄冰,但是他一动也不动,一直坚持到黎明。天快亮的时候,敌人的戒严撤除了,他趁着凌晨的雾气,混在人群里,出了城门,完成了任务。

1936 年 6 月,红四方面军长征进入罕无人烟的水草地,风餐露宿,艰难跋涉。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部队断粮了。战士们把皮带煮着吃,首长命令把马杀了给伤员吃,但草地仍无边无际,饥饿严重地威协着战士们的生命。为了战胜饥饿,走出草地,北上抗日,党支部向共产党员发出了带头“尝百草” 的号召。共产党员们个个不顾个人安危,在神秘莫测的草地里一棵棵一口口试尝着杂草野菜,多名共产党员为使部队能吃上无毒的野菜,而自己中毒身亡。张思德在共产党员行动的感染下,不顾自己的疲劳虚弱,积极投入了“尝百草”的行列。一天中午,部队经艰难跋涉来到了一片洼地上。洼地周围一片葱绿,水草野菜十分茂盛。部队刚刚停下,张思德就钻入草丛中四处寻找开了。他来到一个水塘边,只见池水乌绿,杂草葱翠,一种状似萝卜叶的阔叶野菜,一簇簇夹在野草中。他眼睛一亮,急忙上前,拽下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咀爵着,一股甜丝丝的菜汁浸满了口,他拔了些留作样品,就又继续找开了。突然间,他眼前天旋地转,肠胃里一阵搅疼,大口大口的苦水便吐了出来。他挣扎着想移动脚步,但两手一扬,便昏倒在草丛中。战士们闻讯赶来, 只见他脸色铁青,口吐白沫,急忙给他灌下备用的草药,他才从昏迷中渐渐醒来。他挣扎着报告了毒草的形状,部队立即通知了大家。

1936 年冬,红军快要走出草地的时候,被葛曲大河挡住。寒气袭人,激流冰冷刺骨。张思德和几个水性好的同志站在河心深水处,直到护送完全营战士才过河上岸。正当他们拧干衣服,准备追赶队伍的时候,身后忽然传来呼救声。回头一看,一股白花花的冰水从上游直泻下来,把总部医院几个过河的女同志冲倒了。她们在漩涡里挣扎着,身边还背着沉重的药包。眼看几个女同志被冲向下游,在这危急关头,张思德猛地甩掉斗笠,放下枪,箭似地向下游奔去。另几个战士也跟着上来了。他们飞快地跑了一段路,纵身入水,像几根铁柱立在河心,拦住了被激流冲下来的女同志,然后把她们一个

个护送到岸上。渐渐地,张思德的手脚不听使唤了,牙齿也不住地嗑打起来, 右腿上早已发炎的伤口,泡在冰水里,剧痛钻心,但他坚持着一直护送完, 等到上岸时,他已经冻得讲不出话来。这时,张思德看到一个昏迷过去的女同志,他顾不上自己烤火取暖,急忙取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盐巴,煮盐水,灌进那个女同志嘴里。女同志苏醒过来,想说几句感激的话。张思德赶忙指了指前方,鼓励说:“快到旱地啦!加把劲往前走吧,咱们陕北见!”说着, 和同志们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

部队到达陕北后,组织上考虑到张思德多次负伤,身体虚弱,决定送他到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去治疗、休养。在“荣校”里,张思德看到伤病员多,护理员少,忙不过来,就主动帮助照顾伤病员。他每天扫院子、刷便盆, 背伤员上厕所,把伤员换下来的衣服,悄悄拿到河边洗净、晒干。一次,一护理员到“荣校”外的小河里去洗东西,远远看见一个人高卷着裤筒,站在河里洗衣服。护理员一眼认出是张思德,赶忙奔过去批评他:“你病还没好怎么干这活啊!”张思德直起腰,抹把汗,看见护理员着急的样子,有些腼腆地笑了。护理员本想责备他几句,可是当她看到张思德的衬衣已经湿透, 分不清哪是汗哪是水;看到河岸的木盆里,装满了洗净的衣服和被单时,想要说出口的话就被敬意的目光代替了。在“荣校”这段日子里,张思德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立志做一个自觉的无产阶级先进战士,受到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赞扬。在“荣校”党组织教育下,张思德于 1937 年 10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 年国共合作开始时,国民党每月发给战士每人一块大洋的津贴。有的同志领到后,买烟买洒,吃吃喝喝,不几天就花个精光。张思德却从不乱花一分钱,而是把津贴积攒起来用在正事上。那时,战士们的衣服破旧不堪, 鞋袜常常露着脚趾。张思德有个小包袱,里面尽是些碎布头,战士们把它叫做“百宝箱”。每到假日,张思德便用津贴到街上买一些碎布头和麻,来充实他的“百宝箱”。有的同志补衣服、补鞋,都到“百宝箱”里拿布头、找麻绳。有的同志的鞋破得补不成了,张思德就用布条和麻绳打一双送给他。就这样,他的一块大洋,自己舍不得花,却成了班里的“公积金”。

1938 年春天,张思德被调到八路军某部警卫连,担任 3 班班长。7 月的一天,3 班突然接到上级的紧急命令:全副武装,乘车将一批重要的抗战物资护送到延安。一个由 10 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出发了。当行进到黄陵的山区时,山陡路窄,颠簸不停。后半响,当头一辆车刚刚开到半山腰时,下起了瓢泼大雨。云雾、骤雨翻搅着,整个黄土高原都被吞没了。车子停了下来。那些雇来的国民党司机,把车子乱七八糟地搁满山坡,披上雨衣找客店去了。张思德把大家叫到一起开了碰头会,并分派每一个同志守住一辆车,自己顶风冒雨,在泥泞的盘山公路上,前后巡查起来,看看物资盖好没有,漏不漏雨;问问战士有没有情况,身体能否坚持得住。夜里,雨一阵大似一阵。从坡下到坡上,雨打得睁不开眼;从坡上到坡下,路滑得站不住脚。每巡查两个来回,就叫醒休息的战士,和警戒的同志换换。他自已却没有停留过片刻。渐渐地,张思德感到右脚的旧伤又开始作疼,猛地,一个磕绊跌倒了,膝盖擦破,脚趾碰在石头上,渗出了血,但他好像根本没有觉察到。他只有一个想法:“这是党中央急需的抗战物资!决不能出半点差错!”为了保护这批急需物资,张思德在大雨中整整巡查了一夜。

1940 年春,张思德被分配到军委警卫营,担任通信班长。当时条件艰苦,

送信没有交通工具,甚至连雨衣、雨布都没有,全靠战士两条腿。在通信工作中,张思德一向拣重担挑,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任务。一天傍晚,营首长突然命令张思德,立即派人把一封急件送到延安总参谋部作战室。张思德送信刚回来,这次该别的同志去了。但他考虑到任务紧急,道路复杂,又想到大家刚刚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决定自己去送。于是,他背起步枪,扎紧绑腿, 踏上了通往延安的大路。快到延安东关外飞讥场时,雷鸣电闪,突然下起了大雨,浇得他睁不开眼,透不过气。他暗暗下定决心:“决不能让雨水打湿了文件!”他竭力用手按着衣兜,弯着腰,侧着身子,遮挡着斜射而来的雨水。天渐渐黑了下来,雨偏偏越下越大。张思德急切地想着:这是作战急件, 不能耽搁。可是还有十多里路,如果冒雨跑去,会淋湿文件,字迹模糊了, 首长看不清,岂不误了大事!而身上衣服都已淋湿。他急中生智,忽然想起脚上穿的是纳绑布鞋,一时半会儿透不进水去,脱下鞋一摸,还没有湿透, 于是他将信件装到里面,然后,两只鞋对口一扣,往腋下一夹,深一脚,浅一脚向前跑去。当首长接到一点没湿的信,看到张思德满身往下流的雨水时, 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了,通信员同志。”

1940 年 7 月,张思德奉命带领一个班去延安土黄沟的深山里烧木炭,以解决中央机关的冬季取暖问题。烧炭是很重的活儿,需经过砍伐、打窑、烧窑、出炭、捆扎、背运等数道繁重的工序。在紧张的劳动中,张思德总是走在前、干在前,别人一天最多能伐树 18 棵,他却总是伐到 20 余棵;背炭时, 别人一次背一包,他却是一次背两包;运树活重,他总是拣最粗的扛。出炭是紧张的活,窑里温度特别高,出慢一点,整窑炭就会着火。张思德都是抢先钻进去,以惊人的速度抱起木炭往外递。炭上有火星,他不怕烫;干烟扑嗓子,他不怕呛;汗水迷住眼睛,他也顾不上抹一把。当他出来时,满身漆黑,衣服全被汗水浸透了。同志们都心疼自己的班长,可他却乐呵呵地说: “出窑也跟消灭敌人一样,动作要快,分秒必争。我们这不是又打了一个漂亮仗吗!”张思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给了同志们很大的鼓舞,全班按时圆满地完成了烧炭任务。

1941 年,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苦的时期,日寇大举向解放区进攻,国民党乘机经济封锁,陕甘宁等边区与外界的联系隔绝了,给养中断了,生活陷入了困境。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我边区军民没有屈服,决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年深秋,浩浩荡荡的生产大军组成了。张思德和通信班一起,随队到南泥湾开荒生产。到南泥湾的第二天,天还不亮,张思德就领着全班点起火堆,借着火光,在山坡上加班开起荒来。荒地里,遍布着树根和狼牙刺,因为看不清,有时镢头嵌进墩子里,好长时间拔不出。有时刨到大石头上,胳膊、手震得发麻。刨着刨着,张思德忽然感到右手背又热又痛,来到火堆跟前一看,一道一寸多长的口子正在流血。他从一只破绑腿上撕条布,往手上缠两下,抄起镢头,又接着刨下去。一直干到天亮,同志们才发现张思德手背上划开了长长的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大家看着张思德, 激动地说:“班长,手伤成这样,也不吭一声,你是在拚命啊!”张思德说: “没啥,革命哪有不流血的?我们开荒生产,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这也是干革命,不流点汗,不流点血,怎么能干好呢?”

1944 年春,中央机关和枣园警卫人员又组织一个小分队,到离延安 70 多里的安塞发展生产。张思德第一个报名并担任了副队长。8 月下旬,天气增加了凉意。为了保证部队和中央首长冬季取暖,张思德和队长商量后,决

定临时组织个突击队,进石峡峪赶挖几个新的炭窑。9 月 5 日,一场雨过后, 大地被淋得湿漉漉的。吃过早饭,张思德率领一班人开到了深山密林中。在选定的地点,张思德把 8 人分成 3 组分开作业。他和战士小白一组,两人干得特别欢。窑越来越深了,但是里面还是不能直起腰来。张思德钻在里边, 猫着腰,累得满头大汗。留在外面清土的小白蹲在洞口不住朝里面喊:“队长,出来歇歇,让我进去干会儿吧!”等到窑内能容纳下两个人,他才同意小白进去。快到中午时分,炭窑将要挖成的时候,突然,窑顶上“啪啪”掉下几片碎土。“快出去,有危险!”张思德发现有情况,大喊一声一把将小白推出窑口。就在这时,只听“轰隆”一声,由于山坡土质松散,2 米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小白在窑口被压住半截身子,张思德被埋在了里边。小白焦急地大声呼喊,同志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拚命地从塌方中挖出了他们。小白脱险了,张思德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张思德同志仅活了 29 岁。29 年的生命里程,对他说来固然是短暂的。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光照寰宇,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