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对人类起什么作用?

天文学家们认为“超新星”与生命有关,若没有超新星,就不会有人类,地球上就没有了生命,而地球本身也不会存在。在宇宙刚刚诞生时,只有氢和氦这两种最简单的元素存在着(当然,不会有人观察到这一点,但科学家们为证实这一论点想尽了一切办法,尽管有争论,具体细节上又很难肯定。我们会在后面详细地讨论它)。早期的星体是由氢和氦组成的,但星体核心有可能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微粒,如二氧化碳、氧、氮、硅等甚至其他更为复杂的元素,如铁。即使一颗星体变成了红色巨星,而后又塌陷了,这些元素也仍然能留在聚缩的核心里。

只有当“超新星”发生爆炸时,这些复杂的元素才能散射到空间里, 并同宇宙中的气状云雾混在一起,形成尘埃。当一颗星体从这样的“被污染过的云”中生成时,就形成了“第二代星”,它们的组成中包含着这些复杂的元素。

太阳就属于“第二代星”,地球上每个原子及我们身体内的每个原子都曾是爆炸的星体核心中的一部分。没有“超新星”太阳系可能只有氢和氦,地球和它上面的生命也不会存在。

大约 46 亿年前,太阳系由含复合原子的尘埃和气体云层形成。而这些复合原子已在星体内部演变发展,通过超新星的爆炸扩散到了空间。上述的云层也已存在了几十亿年。那么,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收缩和凝聚的呢?

我们确实不太理解这一问题,有人猜测:一颗近距离的“超新星” 释放出来的气浪迫使着自身靠近离自身最近的云雾,随之进一步收缩, 最终形成了太阳系,其中包括太阳和地球。若这一猜测是真实的,就能进一步说明没有“超新星”就没有太阳系的道理。再进一步说,生物的进化也应归功于“超新星”。当生物有机体繁衍时,不需要一丝不差地进行“复制”,如果是复制式的,那么生命形成的初期(简单的细胞有机体)就没有演变,而只有偶而出现某种偏离,生物才能或多或少地进化,生命形态才能变得更多样化,更加适应它们周围的环境。

这里,由于各种因素,使有机体产生有异于它自己的繁衍的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原因是宇宙射线(关于这一点,后面还有机会解释)。这些射线就是由“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跨越过细菌阶段而演变就是基于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