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牌得主白昀

1995 年 6 月,由联合国举办的“第 3 届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比

赛”,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奥林匹克中心举行。来自 18 个国家的 100 多名中学生,将在这里一决雌雄。

在一个大厅里,各国选手根据自己参赛的内容,自己设计、布置一块展板,立在赛场。内容有科研项目简介以及有关照片、图表等,文字一律用英文。

每个选手必须以一篇科研论文参赛,并在 5 天时间里,就自己的论文进行答辩,回答来自各国评委的提问,内容涉及论文的各个方面。问答也一律用英语。

这是一个特殊的考场,这是一场智能的角逐。

我国选手的成绩如何呢?棒极了!总共去了 3 个选手,个个榜上有名, 分别夺得金牌、银牌、铜牌各一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我国中学生增添了光彩。

金牌得主是北京四中高二的白昀,今年 17 岁,身高 180 厘米。留着小平头,身着运动衫。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他参赛的论文是《对昆明湖清淤的调查与评价》。单从这题目,就不难看出这个普通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已把目光投向大自然,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要独立进行某项科学研究,并写出有一定分量的论文来,真是谈何容易,至少和平常在课堂上写一篇作文不是一回事。

为了对昆明湖的水质进行详细调查并作出科学的评价,白昀从初二开始,每年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独自一人到昆明湖的各个方面去采集水样, 一忙就是几个小时。然后回到西城区科技馆,就对溶解氧、化学需氧和色度等各项指标进行测试,一忙又是大半天。就这样,他先后用了整整 4 年的时间!直到上高二才拿出他的科研成果,写出洋洋数千言的论文。

由于白昀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又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在答辩的对候,尽管面对的是各国的专家、学者,而且要求用英语,而白昀却能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在 17 个评委当中,虽有两个评委就他的论文和展板上的图表提出异议,但白昀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正确的意见,不但

诚恳接受,并表示谢意;对自己认为并不正确的意见,也能虚怀若谷,耐心听取。

于是,一块中间镌刻着一只雄鹰,边沿镶着 5 环图案的金牌,就由土耳其官员挂在了白昀的脖子上!

就在白昀载誉归来不久,北京市第 9 届金帆奖、银帆奖颁奖大会于 8 月

30 日在北京市市委大楼隆重召开。4 名金帆奖获得者,都在国内外各种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就有白昀。市委书记尉健行亲自为他颁奖,祝贺他的论文在国际上获奖。

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白昀连续在国内外夺得两块金牌,按说够“辉煌” 的了,可是当一位记者当面夸奖他的时候,他却连连摇头,什么也没说。因为他的奋斗目标并非只是夺几块金牌。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他还要干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