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与《加莱义民》

奥古斯持·罗丹(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其著名作品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具有创新,但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其中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罗丹一生画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著作《艺术论》传世。

痛苦中的挣扎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艺术的“三大支柱”。

1840年11月12,罗丹降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喜悦。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

从小,罗丹就喜爱美术,其他功课却都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学习。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这给幼小的罗丹以深深地感动,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巴黎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罗丹遇到了他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

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椰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

在度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让他作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但是没有用,罗丹落选了。

第二年,罗丹依然落选。

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然而,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

“请你用艺术为上帝服务吧”

罗丹成了修道士,但是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的火焰总是难以遏制,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孩子,请你用艺术为上帝服务吧。”

罗丹终于投身于艺术的世界了。为了表示对神父的感谢,罗丹用一颗被欣慰而充满感激的心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扭曲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

1875年罗丹靠做金饰赚来的钱,如愿以偿来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的伟大雕塑给他以终身难忘的印象。他说:“全亏米开朗琪罗给我的无限的力量,使我敢于跨出那决定性的第一步,与陈旧的东西彻底决裂;是这位巨人搀扶我逾越那险峻的路,依靠他的引路,我才能从艺术的这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

罗丹回国后第二年,完成了他的成名作《青铜时代》。

罗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大门及西侧门框作的浮雕,这个包括186个人体的作品,分别表现青春、恋情和地狱生活的悲惨与痛苦,耗去了他37年的时间,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虽未完成,但围绕这个构思的许多作品,却是他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如《思想者》、《乌戈利诺和她的儿子们》、《吻》、《永恒的偶像》等。

沉重的拯救

对于现代人来说,罗丹是古典主义时期最后的一位雕刻家,又是现代主义时期最初的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在罗丹一生中,1886年所创作的《加莱义民》又是一件辉煌的英雄纪念碑组雕。这座群像组雕标志着他的现实主义艺术的杰出成就。

1884年,罗丹正埋头于《地狱之门》的创作时,接到加莱城一位朋友的来信,信上说该城正筹划建立一座忠魂碑,拟请他制作雕像。

加莱是法国西北部的海滨小城,历史上曾多次成为英法两国战争的交战地。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6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6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消息传出后,全城一片震惊。只有欧斯达治和另外5个义士挺身而出,以一己的牺牲,挽救全城。这是表现崇高自我牺牲精神的悲壮故事。

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本来加莱市政当局只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之中一个叫欧斯达治的烈士像。但是罗丹研究了历史,发现了当时为拯救全城生命而被处绞刑的义民,除欧斯达治外还有5人,于是他决定塑造一组6个义民在交出城门钥匙走向断头台时的情景。罗丹异常兴奋地接受了加莱市这一委托,并且与市政当局再三协商,罗丹接受了只收一个像的报酬但塑造6个像的协议。

罗丹选择这一题材,再一次表明艺术家的正义感。

罗丹在艺术上的不朽之处,在于他注意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表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6个市民离城赴难的那时刻。

《加莱义民》组雕上6尊雕像,前边3个一组,后边3个一组,他们身材相似,都站立着。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的,是最年长、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左边站立的一个紧闭双唇,两手紧握城门钥匙,显得情绪激动,他视死如归,步子走得十分坚定。右边的一个身体转向右侧,略微抬起右手,似乎在对旁边的人说着什么。后边一个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另一个年纪较轻的,用手遮住眼睛,眉宇间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怖。最后一个人最年轻,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安。但他们都受到欧斯达治的鼓舞,紧紧站在一起。群像被排列在一块像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

当年,市政当局看了《加莱义民》的草稿,认为感情过于悲痛,希望罗丹修改。但罗丹不满足于通常作英雄纪念碑的惯例,他力图再现当年事件的真相,因此没有做大的修改。

这件作品不论就其结构,还是就其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物的阐述来说,都具有革新的意义,显示出罗丹艺术的光辉。

后来由于资金不足,一再拖延,直到10年后的1895年,这座组雕才在加莱市的里席尔广场上正式揭幕。

如今,只要我们面对着《加莱义民》,我们似乎就能感受到那段慷慨悲壮的历史,以及罗丹伟大崇高的理性精神。

爱的主题

很多人喜欢把罗丹称为印象派雕塑家,因为他正逢印象派的时代,实际上罗丹的风格与印象派是大不相同的。印象派画家只关心纯粹的艺术语言,莫奈就明确表达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然而,罗丹在艺术上所体现的,是反叛与爱的冲动交织在一起。在罗丹看来,爱是一片蒙眬,意识到了爱的存在,也就体验到了欲望的折磨。

在罗丹的艺术生活中,潜意识中的爱总是为他在艺术创造中的主题作了隐晦的诠注。

罗丹的《露丝·贝莉》,也称《少女》,是他年轻时爱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罗丹的全部艺术中具有代表性。

一天,罗丹正在为巴黎一家剧院雕刻女像柱和门楣,偶尔看到街上走来一个温雅健美的年轻姑娘,出于艺术家的审美眼光,罗丹几乎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姑娘身穿蓝色衣服,头戴无檐女帽,个子修长,两颊红润。这是罗丹所渴望的一个健美的女模特儿,于是他主动走上前去与她搭话。后来,这位姑娘终于走进罗丹的工作室。

姑娘名叫贝莉,她不仅成了罗丹一生艺术中最理想的模特儿,而且成为他的终身伴侣。他们的爱情生活持续了50年之久,直到罗丹临死的1917年,两人才正式举行了婚礼。

罗丹还有一个美丽的学生与助手卡米尔·克洛黛。她从19岁就进入罗丹的工作室,长达15年之久。但他们之间的爱情与烦恼也深深地折磨着艺术家与克洛黛本人。

克洛黛34岁时才离开罗丹的工作室。她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女雕刻家。罗丹与她相爱期间,创作了以“永恒”为主题的一系列雕塑作品,尤其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吻》、《永恒的青春》和《思》。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老师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颖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甚至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琪罗之后的又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