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流星

福楼拜的预言变成了现实,《羊脂球》的发表,震动整个文坛,莫泊桑一举成名,他开玩笑地说:“我像流星一样进入文坛。”从此摆脱了小职员的生活,并且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决心走上一条小说创作的道路。

从一八八○——一八九○年是他创作力旺盛、技巧成熟的十年。十年间共创作短篇小说 260 余篇,长篇小说 6 部。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她的一生》

(1883 年),得到了俄国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高度赞扬。此后还有《俊友》

(1885 年)、《温泉》(1887 年)、《皮埃尔和让》(1888 年)、《如死一般强》(1889 年)、以及《我们的心》(1890 年)。还写下三本游记和大量的杂记、评论等文章。

继《羊脂球》之后,莫泊桑以普法战争为中心,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成一组短篇小说,在一八八二年用《蜚蜚小姐》的名字发表,全集总共包括七个短篇。这些作品大多是表现战争期间,法国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如乡村老农、城镇市民、妓女、民兵和年逾花甲的村妇等人,面对骄横跋扈的侵略者,做了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有巧妙地将敌人诱入地窖,配合民兵迫使敌兵缴枪投降的农村大娘(《俘虏》),也有的人,接到儿子阵亡的通知书后,强压住悲痛,立志复仇,当夜,趁着敌人熟睡的时机,点燃自己的草房,把四名普鲁士士兵统统烧死以后,壮烈牺牲的妇女蛮子大妈。还有《蜚蜚小姐》和《两个朋友》,描写了手无寸铁的妓女和二个平民百姓, 在强敌面前,毫不屈服的爱国主义感情。

《蜚蜚小姐》的女主人公乐石儿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蜚蜚小姐”的名字,是普鲁士军官威廉·艾力克侯爵的绰号。他是一个浅黄头发的矮个子,对于一般人自负而且粗鲁,对于战败者残忍而且暴烈。他为了表示自己蔑视一切的傲慢的态度,随时用一种轻轻吹哨子般的声音,道出一句法国成语“蜚蜚”,所以得了这么一个雅号。

敌人驻进卢昂市已经三个月了。几个军官住在雨韦古堡里,用枪弹、火药任意破坏堡内的各种古玩珍品。对于敌人的入侵,整个村子似乎没有什么反抗。但是,人们再也听不到礼拜堂的钟声了。村民用这种顽强的沉默来宣布国难。

有一天,敌人找了五个妓女寻欢作乐。在席宴上,侵略者得意地叫着: “我恭祝我们在法国的胜利而干杯!”妓女乐石儿一听这话,气得浑身发抖, 毫不畏惧地冲着普军官说:“你知道,我是认识法国军队的,在他们面前, 你不会说这样的话。”“蜚蜚小姐”冷酷地望着她,笑嘻嘻地问道。“倘若他们是勇敢的,我们会到这儿吗?”洋洋自得地喊叫着:“我们是他们的主人,法国是属于我们的。”接着他举起了酒杯,嘴里重复地说:“法国的人民、山林、田地、房屋都是属于我们的!”其余的敌人,一齐举起杯子狂吼“普鲁士万岁!”⋯⋯乐石儿狂怒地从桌子上抓起一把削水果的刀子,迅疾得教人简直来不及看见的刹那间,把刀子直挺挺地戳到了“蜚蜚小姐”的脖子里,他瞪起一双怕人的眼睛死去了。

大家乱成一团,乐石儿趁机推开窗户逃走了。

敌人派出大批部队,四处搜查,整个地方都被他们踏勘过,搜索过,却找不到她的一点点踪影。普军为了报复,勒令教堂鸣钟致哀,替死者送葬。过去,礼拜堂堂长宁肯让人枪毙自己也绝对不肯敲钟。如今,出乎敌人

的意料之外,竟然改变了一贯的态度。“蜚蜚小姐”出殡的日子,钟声带着欢快的意味彻夜轰鸣。从此后,教堂每天都传出了大钟小钟合奏的音响。

一直到敌人的部队开走了,人们看见了礼拜堂堂长亲自把他所保护的乐石儿送进卢昂城。

莫泊桑通过这么一个小小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身上所蕴藏着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感情。不但是乐石儿敢于挺身维护祖国的荣誉,而且整个地区的人民都在暗中支持她、保护她。本来,人们用钟声的沉默表示对敌人的反抗,当敌人被杀以后,钟声欢快地敲响了,这是给侵略者敲起的丧钟,它传播着人民抗敌斗争的胜利的喜讯。这种巧妙的斗争方式,凝结着人民群众的经验、智慧和潜在的斗争精神。

与这篇作品相媲美的是《两个朋友》,这个短篇写两个热爱钓鱼的和平人士,惨遭普鲁士侵略者的杀害,控诉了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书里描写莫里索先生和索瓦什先生每到星期日,都要在哥隆布村附近的玛朗特岛钓鱼。

普法战争开始后,侵略者包围了巴黎,到处是战时的饥馑、恐慌的景象。两个朋友都回想起往日垂钓的幸福时光,心情格外愁闷,只好空着肚子“借酒浇愁”。不久,两个人头脑昏沉沉地全有了醉意。迷迷糊糊地留在心里的念头只有一个:“钓鱼去”。

偏巧,索瓦什先生认识驻守在哥隆布村的法国兵前哨团长,得到了一张通行证。于是他们进入了被放弃的哥隆布村,村子对面住着敌人的官兵,放眼四望,到处是死一样的沉寂、荒凉,不由得产生了对敌人的憎恨和胆怯, 酒也醒了。两个朋友赶忙躲进枯黄的芦苇里,听听四周没有一点声响,这才放心地钓鱼。

一条条鱼钓上来了,一阵甜美的欢乐透过他们的心坎。这种久被剥夺了的钓鱼的快乐,使他们忘记了四周的一切。

突然间响起了炮声,敌人用炮弹摧毁了法国人的房屋,破坏了法国人的生活,夺走了法国人的生命⋯⋯莫里索忿忿地说:“除非是傻瓜才会这样互相残杀!”索瓦什先生回答:“比畜牲还不如!”谈着谈着,他们忽然听到了清清楚楚的脚步声,回头一看,四个敌人正端着枪走了过来,粗暴地把他们押到了敌军军官的跟前。

两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一个普鲁士军官笑着说:“我捉住你们,就该枪毙你们。⋯⋯不过,你们是从前哨阵地过来的,一定知道回去的口令,把口令告诉我,我就饶恕你们。”两个人脸色苍白地站着,谁也没有开口,谁也没有说一个字,只是一声不响地站在那儿,望着祖国的山山水水。

敌军官发出了命令,十二名普鲁士大兵托起了他们的枪。莫里索先生的眼光,偶然落在了盛满活鱼的网袋上,阳光下鱼儿正闪出反光。一阵辛酸使他的双眼充满了泪水,他结结巴巴地和朋友索瓦什先生互相道别了。

枪声过后,两个朋友倒了下来,鲜血流淌着。

这篇小说写的是这么朴素、单纯,二个主人公全是法国各地随时可以碰见的平常人,莫泊桑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他们两个人的平凡的生活和平凡的思想。从战争年代看,敌人杀害了两个无辜的平民百姓,并不是什么惊人的举动。但是这两个平凡的人到了生死关头,表现得却不平凡,他们却毫不犹豫地站在了祖国的利益上,坚决不说出通过自己军队的口令,从容就义的行动本身却包含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莫泊桑正是从平凡的人物和平凡的事件里,看到了法国人民的民族尊严和内在的精神美。整个故事自始至终地洋溢

着爱国主义的炽热感情,唱出了人民英雄的赞歌。

普法战争是法国的奇耻大辱,在法国的正义人士的心头留下了巨大的创伤。莫泊桑的这些作品,总是引起人们的感情上的共鸣,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这些短篇很快地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他的确像是一颗流星,照亮了世界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