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完全球状的吗

法国的天文学家李谢在1672年到南美的圭亚纳旅行时,发现在巴黎调整得十分精确的振摆时钟,到了圭亚纳后则每天走慢25分钟。从这一有趣的现象中,李谢推想到巴黎的重力比圭亚纳的重力大,因为重力的大小与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相关,因而或许地球是在与赤道相靠近的地方膨胀。

这就是认为地球为椭圆体之学说的发端。从1735年起,法国政府派遣大规模的调查团前往南极附近及赤道附近进行三角测量,终于证实了此学说。之后,通过在世界各地实行三角测量之后知道,地球大体上是在赤道附近膨胀的扁平状回转椭圆体。

1957年10月4日,苏联在1957年的国际地球观测年首次向太空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托尼克号。至此,人类终于可以从地球的外面对地球进行观测,并获得了有关地球形状的最新知识。

人造卫星是凭借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球周围绕转的,而最深刻影响其轨道的是地球的重力、形状。也就是说,人造卫星根据重力的大小飞得高或飞得低。因此,如果对此轨道的变化进行较为周详的调查,便可以知道地球表面重力的分布情况,倘若假想此重力呈某一定值,就能根据这个知道地球的形状。

东京天文台的古在由秀博士从美国的人造卫星“先锋号”获得的资料中得出,地球好比是以北极为顶,在南半球有所膨胀的西洋梨。倘若作出以海面覆盖地球的假定,则在北极海面要比回转椭圆体高14公尺,而在南极则反而向里凹入24公尺,倘若夸张一点,说地球形如西洋梨是恰如其分的。

古在由秀博士还依据对先锋号卫星轨道的计算,得出了地球的重心向北方偏离15公尺的结论。关于重量不变或者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形状的学说,看来必须得再做修正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希仙博士则提出了的地球膨胀说。他指出每天地球都会稍稍膨胀一点。因为与以往的学说里认为的地球不但不会膨胀反而会缩小的说法相反,故此说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他说:“当烧饼膨胀时,它外面的硬皮裂开,裂缝出现,地球膨胀时出现的裂缝为海底谷,在裂缝的边缘生成的是海底山脉。地球膨胀之后在海底出现山或谷,好比是地球出现了裂痕。”

但是,也有人对此学说进行反驳,他们认为:“纵然是在海底发现了裂缝,把它作为证明地球膨胀过的论据,是不充分的。”至今此说仍是一个假设。

美国海军研究所的弗里特曼博士则认为地球有“尾巴”。他指出在太阳的纯粹的氢原子团经常以长达2000万公里的尾巴状粘住地球。苏联的宇宙学家也赞同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