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金农业经济成果

在宋朝存在的前后,还出现了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等3个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辽西夏金各自在自己民族习俗的基础上,汲取中原传统农业的经验,取得了农牧业、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方面的成就,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辽是我国五代十国和宋朝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辽原名契丹,后改称称“辽”。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936年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后改国号为“大辽”。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在建立辽之后,在游牧地区内营造绿洲,再将农耕民族移居其中,使农牧业、手工业、商业等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并建立了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

辽境内农作物品种齐全,既有粟、麦、稻、穄等粮食作物,也有蔬菜瓜果。他们借鉴和学习中原的农业技术,引进作物品种,还从回鹘引进了西瓜、回鹘豆等瓜果品种,结合北方气候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物栽培技术。

官府为了鼓励人民开辟荒地,号召若成功开辟农地,农牧混合,可免租赋10年,遇到兵荒、岁饥之年,也要减、免赋税。

辽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契丹人的牧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当时阴山以北至胪朐河,土河、潢水至挞鲁河、额尔古纳河流域,历来有优良的牧场。

羊、马是契丹等游牧民的主要生活资料:乳肉是食品,皮毛为衣被,马、骆驼则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战争和射猎活动中马匹又是不可缺少的装备。

羊、马也是辽向契丹诸部和西北、东北属国、属部征收的赋税和贡品,是辽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受到统治集团的重视。

游牧的契丹人,编入相应的部落和石烈,在部落首领的管理下,在部落的分地上从事牧业生产,承担着部落和国家的赋役负担,没有朝廷和部落首领的允许,不能随意脱离本部。他们是牧区的劳动者、牧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是部落贵族的属民。

辽代的冶铁业发达,发掘出土铁制的农业工具、炊具、马具、手工工具可与中原的产品相媲美。辽东是辽产铁要地,促进辽冶铁业的发展。

辽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瓷器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类,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风格烧造,有碗、盘、杯、碟、盂、盒、壶、瓶等,契丹式则仿造本族习惯使用的皮制、木制等容器样式烧造,器类有瓶、壶、盘、碟,造型独具一格。

随着农、牧、手工业的发展,交换逐渐频繁,商业活动也日益活跃。辽与周边各政权、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往来多以朝贡和互市的方式进行。

辽的土地有公田和私田两类。在沿边设置的屯田自然是公田。募民耕种的在官闲田也是公田,百姓领种10年以后,要对朝廷缴纳租赋。

至于所说的“占田置业入税”则是私田了。屯田多集中在北部沿边,私田则多在辽南境。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我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早在唐代,党项族的首领拓跋思恭占据夏州,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

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党项族是游牧民族,其农业较畜牧业晚发展,农牧并重是西夏社会经济的特色。李继迁时期陆续领有河套与河西走廊地区如灵州、兴庆、凉州和瓜州等地后,由于这些地区五谷丰饶,稻麦最丰。

西夏主要的农产品有大麦、稻、荜豆和青稞等物,当发生战乱或天灾时只能以大麦、荜豆、青麻子等物充饥,并且等待自灵夏所运来的粮食。

药材中比较有名的有大黄、枸杞与甘草,皆是商人极力采购的重点商品之一。其他还有麝脐、羱羚角、柴胡、苁蓉、红花和蜜蜡等。

党项族向汉族学习比较先进的耕种技术,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西夏领地以沙漠居多,水源得来不易,所以十分重视水利设施。

西夏古渠主要分布在兴州和灵州,其中以兴州的汉源渠和唐徕渠最有名。李元昊兴修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

在甘州、凉州一带,则利用祁连山雪水,疏浚河渠,引水灌田。在这些水源中,又以甘州境内的黑水最为著名。横山地区则以无定河、白马川等为水源。

夏仁宗时期修订的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鼓励人民开垦荒地,并规定水利灌溉事宜。

西夏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官府还设立群牧司以专属管理。牧区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牧区有夏州、绥州、银州、盐州与宥州诸州,还有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和额济纳草原及河西走廊草原,都是兴盛的牧区。

畜类主要以牛、羊、马和骆驼为大宗,其他还有驴、骡、猪等。马匹可做军事与生产用途,并且是对外的重点商品与贡品,以“党项马”最有名。骆驼主要产于阿拉善和额济纳地区,是高原和沙漠地区的重要运输工具。

在西夏辞书《文海》中对牲畜的研究十分细致,有关喂养、疾病、生产与品种的区分都有详细的说明,表现出西夏人对畜牧的经验十分丰富。

除畜牧业外,狩猎业也十分兴盛,主要有兔鹘、沙狐皮、犬、马等,其规模不小。狩猎业在西夏中后期时仍然兴盛,受西夏大臣所重视,西夏军队也时常以狩猎为军事训练或演习。

西夏手工业分官营、民营两种,主要以官营为主。其生产目的主要是供西夏贵族使用,其次则是生产外销。手工业以纺织、冶炼、金银、木器制作、采盐、酿造、陶瓷、建筑、砖瓦等为主,兵器制造也较为发达。

西夏与宋、金间的贸易,贸易方式包括:在双方边境设立榷场,进行大宗货物交易;宋朝利用开闭榷场贸易,对夏方进行牵制,以期达到安边绥远的政治效果;和市在沿边开设小规模榷场;通过贡使进行贸易等。西夏从宋、金取得的商品主要为缯、帛、罗、绮、香药、瓷器、漆器、姜、桂等。

西夏的土地占有制,大体上是国有或皇室所有、贵族和官僚所有、寺院所有和农牧民小土地所有几种形式。

皇帝代表国家除直接掌握规模庞大的“御庄”和其他广大的闲田旷土,具有国有性质。河渠、水利也主要掌握在国家手中。

党项贵族首领都占有大量土地,一部分来源于原部族所有的土地,一部分是皇帝的赐予。贵族官僚们也多乘势豪夺。一些汉人士子、吐蕃首领与回鹘上层人物被西夏授予官职,也因此获得一定份额的土地。越到后来,官僚占地的数量就越大。

西夏崇佛,境内寺庙林立。上层僧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成为统治者有力的助手。寺庙从夏廷得到丰厚的布施,拥有大量土地,并开设质房,发放高利贷。

西夏存在有个体小衣牧民以至中小的庶民地主或牧主。夏仁宗时修订的《天盛年改定新律》规定:生荒地归开垦者所有,其本人和族人可永远占有,并有权出卖。这证明农牧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是得到法律承认的。

金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统治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封建王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即黑龙江省阿城建都立国,国号大金。

金把发展农业作为军事扩张的基础,视其隆兴之地东北地区为粮仓,将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逐渐传播到落后的东北地区。由于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品种也日益增多。

金初,不种谷麦,只种稷子春粮。以后农作物品种日益增多,农作物有小麦、粟、黍、稗、麻、菽类等;蔬菜类有葱、蒜、韭、葵、芥、瓜等。官府又鼓励垦荒,规定开垦荒地或黄河滩地可以减免租税,所以开垦农田面积有所增加。

由于女真族属于东北民族,其畜牧业也十分发达。完颜亮时原有9个群牧所。在南征时,征调战马达五十六万匹,然而因战事大半损失,到金世宗初年仅剩下4个群牧所。金世宗开始复苏畜牧业,当时在抚州、临潢府、泰州等地设立7个群牧所。

从1168年起,金世宗下令保护马、牛,禁止宰杀,禁止商贾和舟车使用马匹。又规定对群牧官、群牧人等,按牲畜滋息损耗给予赏罚。经常派出官员核实牲畜数字,发现短缺就处分官吏,由放牧人赔偿。

对一般民户饲养的牲畜,登记数额,按贫富造簿籍,有战事,就按籍征调,避免征调时出现贫富不均的现象。对各部族的羊和马,规定制度,禁止官府随意强取。

金的手工业生产如铸造、陶瓷等,历经战乱与复苏都有发展。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在东北广大地区内,都发现了金的铁器。其中有大量铁制农具,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形制与中原地区相似或一致,这表明已改变了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

陶瓷业因为有辽宋的基础也比较发达。金熙宗时,原来的北方名窑,如陕西耀州窑、河南均窑、河北定州窑与磁州窑也陆续恢复生产,临汝等新兴窑址,工艺各具特色。金银业和玉器业也相当发达,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出土。

由于生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使商业日益繁盛。会宁府、金中都、开封府与济南府都是当时较大的商业中心。

金中都在完颜亮时成为国都后,水陆交通发达,人口迅速增加,已经是一座贸易发达的商业重镇,其中城北三市是商业的中心。

金朝的土地制度给予女真族很大的优惠,这是汉族、契丹族与渤海族所没有的。女真族的土地制度是一种称为“牛具税地”的制度,继承氏族制度的遗风。

占地多少是以耒牛、人口为依据的,拥有众多人口和耒牛的女真贵族自然就可以广占田土。到金世宗大定年间,人、牛、地比例不符的情形已很普遍。

金熙宗时期开始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官府对内迁的屯田军户,都按照户口给以官田,即所谓“计口授田”。

屯田军户分得土地以后,大多租给汉族耕种。由于无人愿意耕种,土地逐渐荒废,金世宗时再派官吏到各地去“拘刷良田”,兼并土地为官田。

[旁注]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年~926年),汉名耶律亿,契丹族人。辽开国君主。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订法律,改革习俗,创造契丹文化,发展农业、商业。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又名曩霄,因先世宋赐赵姓,故又称为赵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君主。建国后多次与宋、辽交战,奠定西夏在辽、宋两国的地位。

夏仁宗(1124年~1193年),李仁孝,党项族人。西夏第五代皇帝。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1068年~1123年),汉名冥,女真族。金开国皇帝。是女真族的伟大领袖,对金灭辽、统一北方具有奠基意义。在位期间,把猛安谋克制度改为军事行政组织,颁行女真文字。

完颜亮(1122年~1161年)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史称海陵王。金第四位皇帝,金废帝。金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在位期间颇有政绩,迁都燕京之后,完善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奠定了金王朝的统治。在金朝历史上,完颜亮的确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

金世宗(1123年~1189年),完颜雍,原名完颜褒,女真名乌禄。金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天下小康,实现了“大定盛世”的繁荣鼎盛,金世宗也被称为“小尧舜”。金世宗对金中期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

金熙宗(1119年~1150年),女真名合剌,汉名亶,完颜亶。金第三位皇帝。他自幼随辽进士韩昉学习汉文经史,又常到皇家图书馆稽古殿研读中原典籍,汉文化程度很深,他还常常同韩昉等人“执射赋诗”。

[阅读链接]

金世宗即位时,金的农业生产有所恢复,但由于攻宋战争,造成仓廪久匮的状况。为尽快发展金国经济,金世宗减轻兵役、徭役和赋税负担。

当时的宰相宗尹建议罢去杂税,金世宗立即同意。他还实行了“通检推排”措施。

当时由于赋役不均现象普遍存在,金世宗四次派遣泰宁军节度使张弘信等24人“分路通检诸路物力”,以定赋役,有效效地抑止了富户逃避赋税的现象,增加了财政收入。金世宗也因此被史家称为“小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