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十七年间

(字幕:1949 年 6 月摄于上海)

1949 年 6 月,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和新中国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家搬到了上海,两家人合住在一栋小楼里。

从 1931 年夏天邓小平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到这时已经整整 18 年了。

18 年的经历太多了。

半生戎马,他很少与家人团聚。

安顿下来,他和卓琳一同去祭扫张锡缓。

在江湾公墓,夫妻俩找到了张锡缓的墓地,并把她的遗骨重新装好,搬回家中,放在楼下。

(字幕:张锡瑗)

但是,仗并没有打完。

蒋介石不甘失败,决心与人民解放军作最后的顽抗。他亲临重庆,精心部署了西南防御战略,妄图以此作为反攻的基地。解放大西南,也就成了解放全中国的关键一役。

要打大西南,核心是拿下四川。

1949 年 10 月 20 日,第二野战军总部从南京出发,向西运动。次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由北京赶赴郑州,按照毛泽东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制定了解放大西南的作战计划。

刘邓先是做出大军要从郑州向西动作的假象,然后突然从东西横跨 500 公里的地域发起多路出击,直取湘、黔、滇,造成对四川的夹击之势,一下子打乱了蒋介石的整个西南防御部署。

11 月 23 日,邓小平在湖南常德受命组建中共中央西南局,并就任西南局第一书记。

  1. 月 30 日,陈锡联兵团解放重庆。

  2. 月 27 日,二野与一野协同作战,从东西南三面对成都形成袋状包围,

    一举全歼胡宗南守敌十万多人。仅仅两个月,西南战役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9 年前,16 岁的少年邓希贤,从重庆走出四川,去寻找自己人生的道路。今天,他和他的战友带着解放大西南的千军万马回来了。

这时,他已经是 45 岁的中年人了。

(胡康民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重庆市委这个机关大院实际上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历史陈列馆。右边是重庆谈判的地方,前边这栋房子是西南局 1950 年盖的办公大楼。

在解放前这些地方都是一个一个的小院,这栋房子是 1949 年国民党最后跑到重庆来的时候,国民党的代总统李宗仁就住在这里。很多的历史建筑现在都

还存在。过去蒋介石住在这里,这就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公馆。解放以后, 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就住在这栋房子里。毛泽东 1945 年曾经到这里来跟蒋介石谈判。这是有名的历史镜头了,就是在这个门口照的。

过去,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从这里出出进进。如今,在这里进进出出的是毛泽东的几员爱将。

(字幕:贺龙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王席、西南军区司令员)

(字幕:刘伯承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字幕:邓小平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九十万、六千万、六十万,邓小平常用这三个数字来概括西南局当时的工作任务。九十万,就是要把九十万原国民党军队改造过来;六千万,是要把西南的六千多万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六十万,是要把我军在西南的六十万部队迅速转变为工作队。

主持西南工作的邓小平雄心勃勃,一心一意要建设好大西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人更知道四川人的苦衷。

(资料片解说)

西南刚刚解放,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南局召开了西南局委员会会议,首先由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关心西南人民渴望了 47 年的成渝铁路。各个委员作了反复的研究后,定出了修建铁路的周密计划,提请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批准。

几个月前,邓小平在上海结识了陈毅的堂兄——兵工专家陈修和。

(陈修和陈毅的堂兄)

上海解放以后,邓小平就在上海。邓小平知道我去了以后,就在陈毅那里我和邓小平见面。见面后我们还在一块吃饭。大家都是留法同学,又是老乡。陈毅跟邓小平他们是共产党老战友,大家是老朋友、老同学,所以我们什么话都可以讲。邓小平当时就说他现在要解放西南,他要到西南去可以修成渝铁路,那么就希望我跟他一块去。四川辛亥革命就是为了成渝铁路。清朝要把铁路卖给外国人,四川人不干,大家起来(组织)保路同志会来反对清朝,四川人都懂得,很不容易的。蒋介石那个时候他们自己不修,给法国人修,这个事情法国人没成功。所以蜀道难。

几十年了,四川人民流血流汗,出力出钱所铸成的只不过是这么一座血泪深仇的纪念碑。

(陈修和)

那个时候,朱德总司令推荐我当全国政协第一届特邀代表,所以我是全国政协第一届特邀代表。那我说我不能跟你去,我要回北京来开会,那么他

说你给我介绍一些人,我就介绍了 70 个人,都是科技人员,都是科局长,国民党时当过厂长的,当过市长的,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留学生。跟他一块儿,都到重庆来预备修铁路。他(给我的信上)就说,修和兄赐鉴:面托物色兵工技术人才的事,想蒙办妥,兹派陈志坚来沪办理此事,请赐接洽。关于安家费用等项,亦请商同处理,弟邓小平上。四川几代人盼望的成渝铁路,终于在共产党开始执政的时代修成了。

开工的那一天,连西南局的家属孩子们都来了。

(孙振华原二野老战士)

铺成渝铁路,从大渡口开始铺轨,一直铺到九龙坡。铺到九龙坡时,邓小平同志和他的老师(汪云松),都那么长的胡子了,他带着他老师到大渡口参观,坐的平板车,那时根本没有票车什么车的,只有八个平板车修这个成渝铁路。他坐的藤椅呀,我们都还看到给摆得好好的,他的警卫就站在平板车高头。火车冒的那烟子,邓小平根本也不在乎,他照样坐在那里。

去高山之国尼泊尔的时候,可以从空中俯瞰这片雪域。

邓小平虽然没有到过西藏,但是西藏的和平解放却和他的名字联在了一起。建国初期,外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利用宗教和历史上遗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问题,企图使西藏与祖国分裂。

就在邓小平到达重庆的 20 天以后,出访苏联的毛泽东从莫斯科发来写着四个 A 的急电。他改变了原来准备由彭德怀率部从新疆、青海进军西藏的计划。决定把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改由西南局来完成。

毛泽东的心情非常急迫。

这个时候,二野的许多官兵却已经脱下了军装,转为了工作队。但是仅仅过了六天,邓小平就回电毛泽东,进军西藏的计划已经安排妥当。

(李觉原十八军第二参谋长)

小平同志曾经有过这样的话,就是解放西藏的问题,主要是个政治问题, 有军事问题,但是如果政治和军事来比较的话,还是政治是主要的。

(阴法唐原十八军五十二师副政委)

毛主席规定了的进军西藏不吃地方,接着呢,小平同志提出来,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而且讲到进藏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我们为了消除民族隔阂,争取藏族同胞,没有饭再饿着绝不能够吃老百姓的东西,在风雪天气没房子住,也绝不住喇嘛寺庙。

(李觉)

部队是很好的。(藏民)话不懂,事他可以懂,你给他把水弄到他的水缸里,他总认为是对的吧,你把地给他扫一扫,扫干净总是对的吧,就是语言不通,行动来表现。

(阴法唐)

这以后,唉呀,群众一看,这个部队太好了,原来听说江东来了解放军

很好,现在实际看到了,那个时候就说新汉人菩萨兵。

在和平进军西藏的同时,邓小平在重庆起草并向中央提交了作为与西藏地方政府和平谈判的十大政策。

他明确提出:“实行西藏民族区域自治”、“西藏现行的各种制度维持原状不予变更”,“达赖活佛的地位不予变更”。

他真诚他说:对西藏的这十条,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骗他们的。

但是,通往西藏的和平道路十分艰难。

1950 年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了,进藏部队的粮食供应已经极度困难。西藏那边非但不接受和谈的条件,还调集了大批的藏军封锁了昌都,把进藏部队挡在了金沙江以东。

(陈明义原十八军第一参谋长)

和平解放西藏嘛,我们不打嘛。可是不让我们过江,怎么办呀?所以昌都就打了一仗,那时邓小平同志说,打呀,不让过江,干呐,所以昌都战役我们就打过江了啊。

10 月 19 日,进藏部队被迫发起“昌都战役”,从而打开了和平解放西藏的第一道大门。

第二年的春天,西藏和谈全权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来到重庆,这是他头一次见到邓小平。

一个月后,他在北京代表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宣告和平解放。

西南是少数民族成分最多、最复杂的地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费孝通原中央民族访问团副团长)

现在算起来已经有 45 年了,也就是我们刚解放后这一年,我们西南访问团一到重庆,小平同志就召见我们,同我们讲了西南的总的情况。记得小平同志强调的,首先要了解,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主义地决定我们的政策做法,而且要重视少数民族在解放事业里边的地位,要克服地方民族主义,首先要克服大汉族主义。

《开国一年在西南》,邓小平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人们:由于我们采取了谨慎的方针,一般说来,没有出什么较大的乱子。但是实际情况的发展,要求我们在民族杂居区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组织联合形式的政府”。

(杨代蒂原彝族土司、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79

我就当选为副县长,以后凉山军政委员会成立,临时军政委员会成立的时候,就是副主席。土改嘛叫做民主改革,内地叫做土改。所以在民改的时候,民族政策有这么一条,说民族上层和民族领袖点头,同意改就改,不同意改就不改。所以说既解放了奴隶,又照顾了奴隶主。我刚才谈的这些,都

是当时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局的时候搞的嘛。

在西南将近三年的日子,邓小平过得紧张、兴奋、痛快。

1952 年 7 月 1 日,邓小平在参加了成渝铁路全线通车的庆祝典礼之后, 带着全家离开了四川。

三年里,他的家庭发生了一些变化。三女儿毛毛,小儿子飞飞相继在曾家岩出生。他的继母夏伯根也从广安老家搬来和他们住在了一起。五口之家变成了八口之家。

这次出川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部部长。

(戎子和 原财政部副部长)

他一到财政部就问,说是毛主席党中央对财政工作有些什么具体指示, 就问我们,我们就给他讲,他听,你讲。比如说,我们讲到毛主席讲过这么的话,讲过关于编预算,收入要打足,支出要打紧,留有余地。他听见这几句话,他说好,就按这三句话编咱们 1954 年的预算呀,就按这个方针来办。

邓小平到中央工作后不久,就受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党内斗争的严峻考验。

1953 年,在他之后调到北京的原东北局第一书记高岗,原华东局第一书记饶漱石,结成联盟,进行分裂活动,危害党的团结。

在与高饶反党联盟的斗争中,邓小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他自己回忆说:毛泽东在 1953 年底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之后,高岗活动得非常积极。那时东北是他自己,中南是林彪,华东是饶漱石。对西南,他用拉拢的办法, 正式和我谈判,说刘少奇同志不成熟,要争取我和他一起拱倒刘少奇同志。我明确表示态度,说刘少奇同志在党内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高岗也找陈云同志谈判,他说,搞几个副主席,你一个,我一个。这样一来,陈云同志和我才觉得问题严重,立即向毛主席反映,引起他的注意。高岗想把少奇同志推倒,采取搞交易、搞阴谋诡计的办法,是很不正常的。高饶问题不揭露、不处理是不行的。

“高饶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全国胜利之后对团结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七届四中全会形成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并由邓小平代表中央向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作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顺着怀仁堂西侧的胡同往里走,路的左边有一排院落。邓小平的家就搬

到这里的三号院。50 年代初期,新中国建设百废待兴。这段时间,邓小平十分繁忙,他同时还兼任着西南局、中共中央组织部、国防委员会等许多部门的职务。1954 年 4 月,他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 1955 年 5 月,他被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八大”召开之前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设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并推举邓小平来担任这个职务。

邓小平说:对总书记这一职务,我只有六个字,一不行,二不顺。当然, 革命工作决定了也没有办法,我自己是诚惶诚恐的。我还是比较安于担任秘书长这个职务。

毛泽东说:他愿意当中国的秘书长,不愿意当外国的总书记,实际上外

国的总书记就是中国的秘书长。

他说不顺,我今天给他宣传几句。毛泽东是这样“宣传”的: 他比较会办事,他比较周到,比较公道,是个厚道人。

1956 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9 月 15 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确定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毛泽东主持了大会并致开幕词。

(毛泽东)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刘少奇)

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的胜利。

(周恩来)

我们是能够动员一切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在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奋斗中胜利前进。

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党章草案与第七次大会所通过的党章,并没有根本原则的不同,而且应当说,草案的基本精神,正是第七次大会所规定的党的工作的各项原理的逻辑发展。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建立发展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组织和工作,不断地加强自己同群众的联系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团结一致, 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朱德、陈云等一百多位代表作了大会发言。

在随后举行的八届一中全会上, 52 岁的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一员。

(薄一波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怎么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 1956 年党的八大就开始了。在那里面中心的问题讲到,今后就是那一种大规模的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了。当然还有阶级,国内说不是没有阶级的。但是那个大规模的、疾风暴雨的那个情况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工作的对象就是我们的任务,应该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主。

“八大”制定的路线是正确并富有创造性的,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

“八大”以后,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到太原、兰州、西安等地视察工作, 强调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

(邓小平)

我确信这一代青年决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一定能够无愧于伟大的

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继承人,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地取得新的成绩。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青年万岁。

在中国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历史课题。前进的道路艰难而曲折。

1957 年九十月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判断,党在指导思想上开始发生“左”的偏差。

1958 年 5 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它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同时也出现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急于求成,盲目求快的“大跃进”的错误。毛泽东超乎寻常地提出,钢的产量要比 1957 年翻一番,要求各行各业都支援“钢帅升帐”。

(薄一波)

这叫做六千万人上山大炼钢铁,用土办法。土办法是什么办法呢?就是咱们那个铁匠炉,你们知道过去有那个打铁的铁匠炉,这是中国几百年,快上千年的历史就是这样的。炼下来的根本不是钢,炼不下钢,叫锍铁块,根本炼不下钢。这又做了这么一件大事情,这一个造成的损失非常之大。

对于自 50 年代后期起一段时间党的失误,邓小平坦言他也有份。

(邓小平)

你一定要记下来我说的话,我是犯不少错误的,确有不少错误的,其中包括毛泽东同志犯错误啊,有些我也有份的。只是可以说,犯错误也是一种好心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归毛主席一个人, 不能这样。

(字幕:庐山)

其实,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毛泽东比较早地察觉了。从 1958 年 11 月召开的郑州会议,开始逐步纠正。

“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在 1959 年召开的庐山会议上,毛泽东的初衷,确实是想以他特有的方式解决经济工作中“左”的偏向。彭德怀秉直上书后,毛泽东改变了会议方向,纠“左”变成了反右。

邓小平因为腿部骨折留在北京,没有参加这次庐山会议。

(宋任穷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庐山会议期间,小平同志因为骨折,腿骨折,没有上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开过以后,我们到北京医院去看他,他的脚是吊在杠子上的。他沉思想了一刻以后,他对我们讲,他说彭德怀同志不论有什么错误,但是,他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特别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都有很大功劳。

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邓小平很难再为彭德怀多说些什么,但是,他的这种思想在后来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61 年,中央决定对在“反右倾”运动中受到批判和处分的干部甄别平反,主持这项工作的邓小平雷厉风

行,果敢地提出了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要求对全国县以下干部,统统甄别, 来个一风吹,都不要留尾巴。结果,全国有六百多万干部群众得到了平反。

邓小平当了 10 年总书记,他说:自己一生最忙的就是这 10 年。对于邓小平的才能,毛泽东十分赞赏。

这份毛泽东为八届七中全会所写的讲话提纲能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他的心意。他写道:“我为正帅,邓为副帅”。

(李越然 原中共中央代表团俄文翻译)

1957 年毛泽东在莫斯科的时候,他对赫鲁晓夫讲:我不想当主席了。赫鲁晓夫就问他:谁来接班呢?有这样的人吗?有!主席讲得很清楚,有!我们党内有好几位同志完全可以,都不比我差。接着就一个一个地点名,说第一个是刘少奇,第二是邓小平,谈到邓小平的时候,毛泽东讲,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赫鲁晓夫说,是啊, 这个人可厉害,我跟他打过交道, 1956 年他来了,你可别看他个子低一点, 他的智慧、思想水平很高。

随着中苏两党关系的恶化,赫鲁晓夫的这种体会就愈加深刻。作为中苏两党间谈判、论战的中方主帅之一,从 50 年代到 60 年代,邓小平曾多次率

团出访苏联。仅 1960 年他就去了三次。

1963 年,中苏两党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当邓小平率代表团回到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和所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都到机场迎接。建国后毛泽东亲自到机场迎接出访归来的国家领导人,这是少有的一次。

从 1957 年到 60 年代前半期,在中苏两党的激烈争论中,我扮演的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

1989 年,邓小平对来访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说:回过头来看, 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从 60 年代初,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1961 年 1 月,毛泽东在八届九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对社会主义还不甚了了。搞社会主义不能那么急,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他号召全党重新立足国情,调整和恢复经济,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1 年成为实事求是年。

这一年的春天,邓小平和彭真去了北京郊区的顺义和怀柔。

(彭兴远 原北京市顺义县委书记)

到现在我记得他说的第一句话,说你们县大理石厂怎么样呀?当时我说,我对大理石厂很少接触,我说情况我说不清楚。他说那好,谈不清,你在哪方面情况了解的多呀?我说我了解比较多,我经常跑的是农村,他说, 那你就谈农村情况吧?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后,连续三年的大面积自然灾害,又雪上加

霜,不少地方甚至饿死了人。在农村,人们开始自发地抵制“左”的政策, 有些地方还悄悄搞起了生产自救。

(王志儒 原北京市顺义县牛栏山公社党委书记)

邓小平一来的时候,就先给我们解开思想疙瘩,怕我们有顾虑。先说, 一开口就先说,你吃食堂,社会主义还是叫社会主义,你不吃食堂也叫社会主义,你吃食堂光荣,你不吃食堂也光荣。就这么给我解释。你猜怎么着, 我那思想解放没有,没有。我的思想顾虑还大着呢,因在食堂问题上我尽挨批了。后来去到张庄,那块有个河沟过不去,司机让我们俩下来了,道边上就有一块三角地,这三角地呀好家伙,我们一看那地使铁锹翻的,翻得一铁锹多深,翻得暄腾着呢。好家伙有五个大粪堆,一个粪堆里冲看有八百斤。他就问我,种十边地有没有好处?这家伙,我这个脑子里边⋯⋯他去(来之前)我们准备了三天,都说什么就没准备这个,也没预备这个,所以说他(邓小平)看出来了我这个样子,他就接过来了,他说开展十边地有好处,你看看,地翻得这里这么老深,这五个大粪堆这么老大,那你说它会不打粮食? 我说,那怎么会不打粮食。他说打了粮食,就是不卖国家,人吃了还省国家供应呢。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之后,邓小平对恢复农业生产提出了具体的意见。5 月 10 日,他和彭真联名写信给毛泽东。

他们建议:“吃食堂,不吃食堂的都给一便利”。 “对包产的方法是不是可以采取包产部分的余粮购九留一,对超产部分

的购四留六”。 “把生产队的分配与社员的生活分开来”。毛泽东对他们的这封信十分重视。

几个星期后,在中共中央修定的“农业六十条”里写明:取消公共食堂, 取消供给制,生产队在管理本队的生产上,有一定的自主权。

(薄一波)

第二个问题在他主持下,搞了一个工业七十条,就是工业企业的管理方法。中间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叫做专业化协作,二一个呢,实行厂长负责制。在这个时候,也有个别人提出来反对,说你这跟毛主席历来主张支部设在连上的精神不一致,你们这是错误的。但是,小平同志根本也没有理睬这回事情。说这是工厂,这和军队不完全一样,你完全叫他负责任不行!“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呢大家反对,翻出来了工业七十条,像康生他们把这本书拿到毛主席那儿批。毛主席至死也没有批这本书。

(邱少秋画家)

·白猫、黑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他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呀, 是嘛。

(谭昌容画家)

1980 年 7 月 4 日当时他(邓小平)是一家人在这里休息,我们在这里画画,邓林也来参加跟我们一起画画。他的女儿邓林也是画画的,就跟我们同

行。这样邓林就跟我们讲,她说你们画了这么多画放在这里,是不是请我父亲,她叫老爷子,老爷子来看一看。

(邱少秋)

后来听说要来,但是什么时候来,我们不知道,也没通知具体。突然他要来了,我当时就每一个房子去串。他突然来的时候兴趣很浓,一幅一幅地看,一个画家一个画家地接见。

(问)他看到那个白猫、黑猫图了吗?

小平同志看了这幅画呢非常兴奋,他就讲,唉呀,这幅画真有意思嘛! 他说给我画的真有意思嘛!实际就是重实践,只不过他这个更形象,用一句四川土话。

(路金栋 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据我个人所知,小平同志讲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 当时实际上讲黄猫、黑猫,不是讲白猫、黑猫,现在文选上引的话是准确的。那么后来这个话怎么又是变成什么白猫、黑猫了,甚至有的地方讲什么花猫、黑猫了,这是从“文化大革命”中间的一种群众的批判性的语言中间引出来的。

1962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的中央工

作会议。从中央主席到县委书记出席会议的代表共 7118 人,这就是著名的“七千人大会”。

(吴冷西 原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

小平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中呢,他的位置也很特殊啊,起的作用也很特殊。开始的会这个基调怎么定呢?那是小平同志主持书记处会议检查 1958 年以来中共中央所发的所有文件。后来形成一个形势报告,而且在这个报告里面, 一个正视困难,一个作自我批评,一个总结经验教训,一个全力进行调整。那么这个基调,就在这个报告里面就定了。在整个会议过程中间,他跟少奇同志合作得非常好,是他跟少奇同志一起,起草大会的主旨报告,讲的过去四年犯的错误,提出集中力量搞调整,争取两年里面恢复国民经济。

规模代表着气度,共产党以务实的精神开始了对工作的检讨。

1 月 30 日,毛泽东在发言中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 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

七千人大会整整开了 28 天。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 1962 年的春天又勇敢地向前迈了一步。

这时候,怎样恢复农业生产是全党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许多地方, 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纷纷要求包产到户。7 月 7 日,邓小平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他引用了刘伯承同志经常讲的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

鼠就是好猫”,形象地说明,要从实际出发来制定党的政策。这句话的针对性是显而易见的。

(胡克实 原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我记得好像是第二天的晚上,不知道是看表演还是看赛球了,正在这当中,就来了电话找胡耀邦,接完电话以后,他就回到那个地方。回到那个地方,他(胡耀邦)跟我就说,说小平同志来电话了,说他昨天讲的有两句话不要传达。就说主席在北戴河召集他们几个人谈了谈,小平同志也参加了, 主席就讲,现在,有一股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风。

在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严厉批评了农业生产上出现的“单干”风,并重提阶级斗争。

尽管在这之前,邓小平曾交待过他的话不要再传达了,但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体现他实事求是一贯思想的名言,还是广为流传起来了。

就在他最忙碌的 10 年当中,孩子们渐渐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