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 千年危艰

(字幕:中南海含秀轩)

中南海里有一所叫含秀轩的住宅,是邓小平的旧居。五六十年代,他在这里日理万机,为党和国家操劳了十多年。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忽然有一天,这里竟变成了党中央总书记被监管的地方,而且,这一“管”就是三年。

邓小平传奇般的政治经历,一直为国内外关注。1984 年,来访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特意问他:您一生中最痛苦的是什么?邓小平感慨他说:“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对于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邓小平缺乏思想准备。

1966 年三四月间,邓小平兴致勃勃地赴西北各地视察工作。一路上,他谈笑风生,主要的话题是要人们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4 月 8 日,当他接到康生的电话返回北京的时候,一场大规模的政治动乱已经不可避免地摆在了他的面前。

1966 年 5 月 16 日,以中共中央发出的这个通知为标志,“文化大革命” 开始了。不久,北京乱了,全国乱了,人心也乱了。

北京的不少大学相继出现了乱揪乱斗的现象。6 月初,在京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和邓小平照以往的经验,决定向首都各大中学校派出工作组,力图把“文化大革命”纳入党的领导轨道。

派进工作组的做法,对稳定政治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却由此发生了逆转。在陈伯达、康生、江青等人的蛊惑下,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严厉指责派工作组是“镇压群众运动的错误路线”。接着,他又写了一张大字报,提出“炮打司令部”的号召。刘少奇和邓小平被迫检查,并在实际上被停止了工作。

这时,子女们都遭到株连,被赶出了中南海。大儿子邓朴方的处境最为悲惨,他在北京大学被关押期间,不甘受辱,以命抗争,坠楼致残,后几经辗转,沦落到北京的清河福利院。

邓朴方并不知道,当他在福利院里度日如年的时候,父母已经离开了北京。

1969 年 10 月的一天,一架军用专机载着 65 岁的邓小平和他的夫人卓琳、继母夏伯根,由北京秘密飞往江西。

说来奇怪,在邓小平的一生中,有两次政治磨难都与他的祖居地江西有关。30 年代初期,他在江西中央苏区被“左”倾错误路线打成“毛派头头”, 下放农村劳动改造。这一次,他又被疏散到这里。

(程惠远 原江西省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时间是 1969 年的 10 月。10 月 18 日上午 8 点,总理办公室给我们核心小组办公室打了个电话。总理讲,中央已经定了,邓小平夫妇到你们江西去, 到那里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参加些适当的劳动。这些同志下去以后,年纪都大了,到南方去以后,气候又不适应,有没有暖气呀,房费不要收太高,对

他们生活要适当照顾。说明总理对老干部,原中央一些领导是很关心的。因为程世清同志讲,把小平同志安排在赣州,记录记载是这样。我向总理办公室汇报之后,总理指示不同意。感到放到赣州远了一点,在照顾,在管理, 在其他方面都不方便,后来就选择在陆军学校。

离南昌市十多公里的新建县,有一个叫望城岗的地方,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步兵学校就设在这里。学校里有一幢两层小楼,是原校长的住所,人称“将军楼”。“文革”期间,学校停办,人去楼空,邓小平夫妇和继母夏伯根就被安排住了进来。

当年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如今已改为新建县棉麻纺织厂。安顿下来不久,邓小平和卓琳就被指定到这个厂参加劳动。

(罗朋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党总支书记)

那原来是个拖拉机站,修理拖拉机的,后来改成个什么拖拉机修造厂, 又修又造,挺滑稽的。但是工人都是挺好的。

从 1969 年 11 月 9 日开始,邓小平夫妇每天上午都要到工厂劳动近四个小时。这是他们当年劳动的车间,厂房依旧,如今里面却已完全变了模样。

这是邓小平当年用过的工作台和劳动工具。

(陶端缙 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车间主任)

小平同志到这个厂参加劳动的时候,主要是做钳工。他主要于什么工作呢?这是拖拉机上的轮带螺丝,这个螺丝经过精加工以后,还有一个工序就是要锯掉一边,当时我们还没搞这个工序,小平同志正好在这里劳动,要用手工做一道工序。开始这个是圆的,要经过手工锯掉一边,小平同志每天就于这个⋯⋯

钳工,是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老行当。50 年以后,他重操旧业, 依然驾轻就熟,干得有板有眼。

江西的冬天很冷。起初,邓小平去厂里劳动,走大路,要走将近一个小时,既劳累又不安全。工人们就在工厂的后墙开了一道小门,专供邓小平夫妇出入。从那以后,人们发现,每天清晨和中午,都有两位老人行进在这片田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踏出了一条坚实的小道。直到今天,这里的人们还称它为“邓小平小道”。在这条坎坷的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 思考了三年。有人说,中国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就是从这条小道延伸出来的。

这里也有一条小道。

在江西的日子里,邓小平每天上午去工厂劳动,下午在院内读书或种菜, 晚上则沿着院内的小道走上几十圈。那时候,国家的政治经济每况愈下,他的沉重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程红杏 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工人)

有一次在车间里半途的时候他突然晕倒。晕倒以后,我们这些人都慌了, 不知道他犯的什么病。后来卓琳找到我,她说,小程小程,你家里有白糖吗? 她讲他吃了白糖一下子就会好的。我就直接跑到家里,泡了一杯白糖水,他喝了以后,就用拖拉机送到步校去了。

工人们就是用这台拖拉机把晕倒在车间的邓小平送回了住所。

很多年以后,卓琳代表他们全家给新建县拖拉机厂的工人们写了一封信,真诚感谢工人师傅们在三年中对他们夫妇的关心和照顾。

1986 年 9 月 2 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60 分钟节目记者迈克·华莱士在中南海里采访了邓小平。华莱士:主任先生,刚才您谈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期间,您和您家人遭遇是如何的?邓小平:对那件事情,看起来是坏事,但是归根到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毛主席经常讲坏事转化为好事,就是善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提出一些改革的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改变我们的面貌。

岁月艰难,邓小平在江西已劳动了将近两年。

1971 年秋天,林彪垮台的消息传到了这里。邓小平夫妇获准和工人们一起去听传达。

(罗朋 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党总支书记)

我进去的时候,传达文件的以前,看他坐得比较远一点,这件事对他来说很重要,我就说坐前面点,坐前面点,你耳朵不好坐前面点,他就坐到前面来。他聚精会神地听,他听完以后还记不清楚,就要求把文件拿回去看一看。看了以后,那天晚上他们一家都很兴奋,在楼上气氛都不一样,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发出的一个声音:“林彪不死,天理难容”。

林彪的垮台,为逆境中的邓小平带来了转机。

1972 年 1 月 6 日,陈毅元帅在北京逝世。1 月 10 日下午,毛泽东带病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追忆往事,毛泽东一一说了陈毅、刘伯承等开国元勋的战功,同时,也提到了邓小平,称赞他的才能。在场的周恩来当即嘱咐陈毅的亲属把毛泽东的这个评价传出去,为邓小平的复出制造舆论。

1972 年 8 月,邓小平上书毛泽东,恳切表示,希望能为党和国家再做几年工作。毛泽东很快作出批示,回顾和肯定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功绩,未了还加上一句:“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周恩来当天就把这个批示印发给了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应付“文革” 的风风雨雨,周恩来早已身心交瘁,迫切希望邓小平能出来和他一道共撑危局。面对江青等人的百般阻挠,周恩来几经周折,终于叩开了邓小平复出的大门。

1973 年 4 月 12 日,沉寂多年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的一个宴会上露面了。一时间,各国新闻媒介争相报道,西方一家杂志还送给他一个雅号—— “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

(特鲁多加拿大前 总理)

记得在 1979 年,我有几个月下野了,那期间我又访问了中国,去了西藏。

从西藏回到北京后我见到邓小平。我问他,我现在下野了,但希望重返政治舞台,你曾经有过这种经历,你的秘诀是什么?邓小平说,只有一个:忍耐。所以我便练习忍耐,也重返了政坛。

(索尔萨芬兰前首相)

我们芬兰语中有个特别的词汇:忍耐。含意是拥有崇高的信仰,对为之奋斗的事业充满信心。这个忍耐与信仰便是邓小平的财产。

1979 年 1 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当一位记者问及他的个人经历时,他幽默他说:“如果给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有希望获得该奖的金牌”。

邓小平复出后,再一次受到了毛泽东的器重。

1973 年 12 月 15 日,毛泽东在他的书房里召见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大军区司令员。他把邓小平拉到自己的面前,宣布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位总参谋长。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他呢,有些人怕他, 但他办事比较果断。又对邓小平说: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一个星期以后,周恩来在病榻上亲笔代中央起草了一份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任中央军委委员,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1974 年 4 月,中国决定派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人将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国土,第一次走上联合国的讲坛。谁能担此重任呢?毛泽东和周恩来认为邓小平是最佳人选。江青却极力反对, 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向邓小平发难。毛泽东知道后,严厉批评了江青,说她是无理取闹。

4 月 6 日清晨,邓小平登上了飞往纽约的专机。周恩来扶病前往机场为他送行。

(邓小平赴联大电影资料)

邓小平不负重托,在联合国的讲坛上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 的理论和中国的对外政策,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舆论认为,邓小平不仅代表着新中国的形象,还是周恩来总理的一位“最好的代理人”。

4 月 19 日,邓小平载誉归来,周恩来再次扶病前往机场迎接。

邓小平复出后,两位老战友心心相印,共撑危局,被“四人帮”视为眼中钉。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不会忘记轰动一时的“风庆轮事件”。1974 年 9 月,国产万吨级轮船“风庆号”首次远航归来。“四人帮”抓

住这件事大作文章,攻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周恩来和邓小平搞“洋奴哲学”。

10 月 17 日,江青借口风庆轮有人散布对王洪文等人的不满情绪,大闹

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揪“买办资产阶级”的总后台,还强迫邓小平表态。邓小平针锋相对,明确表示,这件事要调查清楚。

第二天,王洪文背着中央政治局,私自飞往长沙,向毛泽东告邓小平的状。

几年后,已成为阶下囚的王洪文在法庭上交代了这件事情。

(公审王洪文法庭证词资料)

王洪文:实际上是一次阴谋活动。

法官:你去长沙为什么要赶在毛泽东主席接见外宾之前去呢?这是谁的主意?

王洪文:这是江青的主意。法官:为什么呢?

王洪文:实际上是怕邓小平同志先去在接待外宾的时候,把真相说明, 实际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法官:王洪文,我问你,你去长沙诬告邓小平的目的是什么? 王洪文:实际上是阻挠邓小平出任第一副总理。

毛泽东没有听信“四人帮”的谗言。 1974 年底,他当着王洪文的面, 高度评价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比你强。”还把领导起草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的任务托付给了邓小平。

(吴冷西 原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之一)

中央在 1974 年 11 月间就决定开四届人大,要开四届人大就要有一个政府工作报告,周总理这个报告成为团结全党全国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文化大革命”从乱到治,四届人大是从乱到治的一个转折。所以小平同志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他一开始就抓这个政府工作报告。当时总理病重,所以毛主席确定只能在五千字以内,不能超过五千字,这是总理历届政府工作报告最短的一个。小平同志说:“你们写的时候不妨稍微多一点,将来定稿的时候可以删,但文字力求简洁,整个文章最后归结到团结起来,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要落到这个上头。”所以

小平同志主持这个报告,一是为这次人代会定了个基调。

第二,也是为他 1975 年一系列的调整工作做了一个舆论准备。从 3 月份开始,一系列的调整工作,就是依据这个报告来的。从这两点看,小平同志主持起草这个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带战略性的、很重要的一步棋。

1975 年 1 月,中国政坛好戏连台。

1 月 5 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 月 8 日,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1 月 13 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开幕那天, 周恩来带病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

(周恩来)

我现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我只念头尾两段,好在今天正式文本已经印给

各位代表了⋯⋯

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再次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不久,周恩来又致信党中央,建议在他住院治疗期间,由邓小平全面主持国务院工作。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迎来了他政治生涯的又一次辉煌。他实际上同时负责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就在这期间,毛泽东提出了三项指示,邓小平抓住契机,提出以三项指示为纲,实现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义无反顾地发起了一场全面整顿。

1 月 25 日,邓小平在总参谋部的干部大会上发出了“军队要整顿”的号召。

(王平 原中顾委常委)

他那时候,首先一条,他是抓军队,抓整顿军队。他说军队重要。1975 年整顿,首先是从军队开始的。7 月 14 日,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 军队要解决“肿、散、骄、奢、惰”的问题,要恢复优良传统。他说,有人讲,雷锋叔叔不在了。他说这很值得注意。军队要听党的指挥,不能散。

经过九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国已陷入政治经济的全面危机。摆在邓小平面前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乱摊子。

当时担任国务院生产组副组长的袁宝华告诉我们:

(袁宝华 原国家经委主任)

当时国务院成立了一个计划组,一个生产组。我就做生产组的副组长。生产组的组长是计委军代表。一天到晚就是搞生产调度。什么叫生产调度? 就是救火队,哪个地方铁路断了,你赶紧想办法把铁路搞通。哪个地方没煤炭了,赶紧运煤去。上海电厂马上要“断炊”了,你赶紧在黄浦江口截一条油船,装原油到南京去炼油的,把它截过来拿到上海电厂去烧油,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这些事情。所以别人就讲,你这件事情,是个泥瓦匠的工作,拆东墙补西墙。

邓小平选择铁路交通作为经济整顿的突破口。他点将由万里挂帅,还给了他一个“上方宝剑”,即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九号文件。3 月 5 日, 在九号文件发出的那天,邓小平把各省市主管工业的书记召集到北京,正式下达整顿的动员令。会前,当省委书记们争相与邓小平握手时,他突然一摆手,严肃他说:不握手了,现在工业形势很不好,等你们工作搞上去再握手吧。他说:现在有的同志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说什么“抓革命保险, 抓生产危险”,这是大错特错的。

(房维中原国家计委研究室负责人)

小平同志这个讲话,从全国的大局讲到了铁路,进而讲到了解决铁路问题必须加强集中统一,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必须强调组织性、纪律性, 必须坚决反对派性。可以说,这次讲话是小平同志第一次向闹派性的头头发

起了征讨。

徐州,是津浦、陇海两条铁路主干线的中枢。“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夺了铁路分局的领导权,把市委也赶到了郊区。两个造反派组织互相争斗, 使两条铁路陷于半瘫痪状态。

(任若奎 原徐州铁路分局党委书记)

当时说要整顿,我们都怀疑。怎么整顿?现在造反派头头在市革委会、铁路分局革委会都当了主要领导,怎么整顿法?产生了怀疑。可是没想到, 万里部长带着中央九号文件来到了徐州。就在我们分局开了一个大会,原来想也就是两三千人,结果一万多人,都去参加。宣布了九号文件,特别是邓小平同志的讲话,大家热烈鼓掌,非常拥护。就在这个时候,又宣布逮捕造反派头头顾本华,大家更是振奋人心。经过一段整顿,很快就把津浦、陇海这两条大的干线恢复了通车。

铁路整顿初战告捷,经济整顿随即全面展开。

  1. 月间,邓小平再次把各省主管工业的书记召集到北京,重点解决钢铁工业整顿问题。他三次到会讲话,提出钢铁工业要上去,必须恢复必要的规章制度。鼓励各级领导要敢于抓生产,不要怕个人被打倒。这份会议记录告诉我们,邓小平还风趣他说:不要怕被人抓辫子,我这个人就像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一抓一大把。不要怕,整顿出了问题,我负责。

(袁宝华 原国家经委主任)

这个会议一结束,小平同志在会上作了讲话,也是马上发出去了一个中央 13 号文件,6 月份情况就发生了变化,6 月份这一个月,平均钢的日产量达到 72400 吨,这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大刀阔斧的整顿,受到“四人帮”的阻挠与攻击。早在 1 月末,姚文元就抛出了一篇重头文章,影射邓小平要刮“资产风”。4 月,张春桥又发表了《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一文,由此掀起了一场批判“经验主义”的歪风。一时间,“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成版累犊地发表文章,说当前的主要危险是“经验主义”,整顿是因循守旧、复辟旧制度。

邓小平与“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严厉批评了只反经验主义、不反教条主义的做法,警告江青等人不要搞“四人帮”。

  1. 月,受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委托,邓小平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四人帮”进行严肃批评,迫使江青等人不得不写出书面检查,承认“四人帮”是客观存在,有发展成分裂党中央的宗派主义的可能。

1975 年的夏天,整顿如火如茶。邓小平因势利导,又把整顿引向了“文革”的重灾区科技教育战线。

  1. 月间,他派胡耀邦去中国科学院领导整顿工作。针对“四人帮”在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问题上制造的混乱,胡耀邦主持起草了《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

邓小平多次召集会议,讨论这份《汇报提纲》。他说:现在搞科研的很少,少数人秘密搞,像犯罪一样。不能把科技人员搞得灰溜溜的。不是把知识分子叫做“老九”吗?毛主席不是说,“老九”不能走,还是要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谈话中,邓小平提到了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他说: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对他应该爱护、赞扬。

这期间北京大学发生的一件事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

(黄昆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的专长是搞半导体物理基础研究和理论教学的。在“文革”的后来, 要我到车间里带学生搞半导体生产,这当然完全没有可能发挥我的专长。这时候,科学院正好在那搞整顿,他们邀我去作一次学术报告,我作报告后, 听说反映不错。后来我才听说,小平同志对这件事很关心,在听科学院汇报提纲时拍了桌子。他说,你们有个搞半导体的,叫黄昆,是个老科学家,北大叫他改行,教别的。周荣鑫你查一查,我是三天前知道的。全国知名的人, 就这么个遭遇。为什么不叫他搞本行?北大不用他,可分配到科学院半导体所当所长,给他配党委书记,配后勤人员。后来在 1977 年我就被中央调到半导体所工作了。

随着整顿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的形势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文艺界开始结束了样板戏长期独占舞台的局面。这时候,围绕着故事片《创业》的放映问题,发生一场尖锐的斗争。

(张天民电影《创业》编剧)

这就是我当时给小平同志和毛主席写信的原稿。为什么要写这封信?因为当时正处在小平同志主持全面整顿时期,这个整顿包括文艺界的整顿,而且这时候,毛主席已经对有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说文艺界没有文艺,没有诗歌,没有小说,批评了文艺界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我因为这个事积压了很长时间,江青给扣了十大罪状,我一直不满,所以写了这封信。小平同志看完这封信后,很快,大概就是第二天,就拿着我这封信转到毛主席那里去了,请毛主席看这封信。

在毛泽东、邓小平的支持下,《创业》终于公开放映,党的文艺政策开始进行调整,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相继问世了。

(字幕:《海霞》、《乃水千山》、《长征组歌》)

全面整顿层层深入,充分展示了邓小平的革命魄力和高屋建领的领导才能。这年 8 月,他又指示有关部门,先后起草了《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等三个文件,明确提出,整顿的核心是整顿党的组织,整顿党的思想。反对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的做法,要求完整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人们发现,全面整顿,实际上就是要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谷牧 原国务院副总理)

这段整顿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就是把“四人帮”搞乱了的思想,搞乱

了的生产秩序,搞乱了的管理系统,把它恢复起来。没有明讲,实际上就是跟“四人帮”对着于。整顿的效果是很好的。要没有这个,后来的对外开放, 开放什么?

全面整顿引起了“四人帮”的恐慌。他们歪曲毛泽东关于《水游》的一次谈话,发起了一场别有用心的评《水浒》、批宋江的政治运动,对整顿施加压力。江青还跑到了大寨,公开宣称,《水浒》的要害是架空晁盖,现在有人要架空毛主席。

邓小平与“四人帮”的斗争,在 1975 年 9 月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达到了高潮。

在这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开幕式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整顿的思想。

(贾长志 原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代表)

小平同志那一次讲话,大家反映非常好。我感受最深的,一直到现在我的脑子里感受很深的,就是有两点,一个是他讲话讲到要强调农业基础的地位问题。他讲,四个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农业这个基础发展了,就会推动另外三个现代化前进。他又讲,现在全国部分的县、地区粮食的产量还赶不上解放初期。当时江青就立即插话,说那是个别地方。小平同志当时斩钉截铁他讲,个别地方也不行,说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事。当时小平同志讲得很严肃。另外呢,还有讲到政策上的问题,小平同志讲要退。退过去搞共产风的什么东西。江青当时也讲,那是值得研究的,就表示不赞成。那次小平同志讲话,江青几次插话,干扰。

全面整顿艰难曲折,成绩却显著辉煌。在邓小平的领导下, 1975 年, 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 11.9%,创造了 10 年“文革”期间的最高水平。邓小平及其领导的整顿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也使重病在身的周恩来总理感到极大的安慰。他在医院里对外宾说,现在邓副总理已经全面担负起责任。

(吴蔚然 原北京医院副院长)

1975 年下半年,9 月份的时候,周总理在 305 医院进行最后一次比较大的手术,虽然不是为了根治他的疾病,目的是为了减轻他的痛苦。那天手术, 在总理已经用了麻醉前镇静药躺在平车上,我们把他慢慢地从走廊推到手术室去的过程中,当时中央领导同志,包括小平同志,都在走廊里头目送总理到手术室去。在平车将要到达手术室门口距离很近的时候,总理突然问:小平同志在吗?当时我们就赶快把这个话轻轻向后传过去。小平同志就过来, 就俯卧在总理的头旁。总理就紧握着小平同志的手,很激动而且声音很大, 出乎我们的意料,声音讲得很高,说过去一年多的工作,证明你比我强得多。

(冷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

可以说, 1975 年的整顿,是我们后来进行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一次

大胆尝试。小平同志在 1975 年就已经批判了“四人帮”鼓吹的“贫穷的社会

主义”的谬论,坚决主张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实际上就是他后来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以经济建设为全党的中心任务的思想。他当时还提出一些对外开放的思想,比如说他提出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技设备,他当时还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人员

是劳动者。这样看来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改革的一些重要措施,在 1975 年就已经酝酿了。所以小平同志自己讲:拨

乱反正在 1975 年就开始了,改革也在 1975 年试验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当时的名称叫做“整顿”。

1975 年的下半年,毛泽东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四人帮”和毛远新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地向他吹风,说邓小平要否定“文化大革命”,要刮右倾翻案风。

毛泽东内心非常矛盾。他支持邓小平搞整顿,抓生产,却难以容忍邓小平否定由他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

11 月 20 日,毛泽东提出一个建议,要求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作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总的评价是“七分成绩,三分缺点”。邓小平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说,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合适,我是桃

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伴随着初冬的风雪,一场声势浩大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政治运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