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罪立功屡战屡捷
岳飞离开王彦后,王彦收集散亡的部众,共得700余人,转入共城县(今河南省辉县)的西山去据险扎营。
他派遣心腹去与“两河豪杰”进行联系,以图再举。这支部队的全部成员,为表示抗金的决心,都在面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
因此,人们就把这支部队称作“八字军”。没有多久,河北、河东的忠义民兵营寨中,有19个营寨的首领,如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都响应了王彦的号召,兵众达10多万人,绵亘于数百里内,金鼓之声,彼此都可互相听到。西至并、汾,北至相、卫,凡已聚众结寨抗金的,也都秉受王彦的号令和指挥。
在河北的女真军事首脑们,把王彦的部众视为劲敌,虽屡次以大兵犯其营垒,却败多胜少。他们有时也想再渡河南犯,却因受到王彦部队的牵制,总不敢贸贸然把这一心愿见诸行动。
后来宗泽把王彦函约到开封,和他商议说,在河北扰乱敌人的心腹,因极重要,但为了使皇帝赵构敢于再回到开封,加强开封的保卫力量,却更为重要。
他希望王彦能够把已在日益扩大的“八字军”调往黄河南岸,以增强那里的防御气势。王彦按照宗泽的意见,率领八字军全部人马,和部分忠义民兵首领焦文通等人,南渡黄河,把部队布署在黄河沿岸,完全听受东京留守宗泽的指挥。宗泽向皇帝赵构上疏奏陈此事,并荐举王彦作河东、河北制置使。
岳飞自从率部自为一军以来,他的部队却不能像王彦的部队那样日益充实壮大。到他闻知八字军的军声大振,并且已经渡河归宗泽统率之后,他单身匹马到王彦的军营中去认罪。
宗泽是北宋末年有名的抗金派领袖人物,原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岳飞第三次投军的刘浩部队,便归宗泽领导,因此,他也算得上是宗泽的旧部了。
岳飞是第一次来开封这座历史名城,自五代以来,开封便是梁、晋、汉、周几朝的都城,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也定都于此。开封曾经是岳飞少年时代向往的地方,没想到会在战乱之际来到这里。
自从金人两次躁动之后,开封宫阂残破,市井凋零,完全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景象。宗泽驻开封后,招集来天下义军,分区把守,街道上有兵将列队行走,练武场上传来阵阵的喊杀之声,给城市凭添了几分生气。
在太行山苦战了几个月,吃尽了苦头的岳飞,一见到这种景象,禁不住心情激动起来。
岳飞安顿好了部队,单身去拜见宗泽,当他正匆匆行走时,忽听有人喊道:“这不是抗命不遵的岳飞吗?将军正要派兵去拘拿他呢!倒送上门来了!”
在新乡城之战后,岳飞摆脱了都统制王彦的领导,而擅自以所部自为一军,这是背离长官,按当时的军纪说来,是一桩异常严重的罪行。
现在距离在新乡城外脱离王彦的日期,虽然已经有了几个月的间隔,然而,当日岳飞的决绝态度,使得王彦还不能释然于怀。
岳飞一看,原来是王彦部下的几个头目,岳飞旧的同僚。几个人不由分说便将他抓住直送王彦大营。
王彦此时奉宗泽之命,负责守卫京师,见到岳飞,他生气地说:“你两次违反军令,军法难容,不要怪我无情!”
说罢,喝令推出去斩了。
岳飞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他好不懊恼,他本来是要献身卫国的疆场的,难道就这样窝囊地死去吗?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正巧被巡视三军的宗泽遇见了,他看到一个即将被处斩的年轻将领,觉得有些眼熟,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隶属于他部下的岳飞。
对于岳飞出色的战绩,宗泽是早有了解的,一直以为他是一个人才,再看他现在,虽然死在临头,依然是昂首挺胸,全无颓丧怯懦之态,不禁赞叹道:“真有点英雄气概呀!”
宗泽向监斩的军官问明了被斩的情由,也觉得是个必死的罪名,可现在国家多难,正是用人之际,他虽然意气用事,可还是心向朝廷,便连忙命令给岳飞松了绑,对他说:
“按照军法,你是不应当赦免的,现在大敌当前,我就不追究你过去的罪过了,今后你一定要多多为国立功!”
岳飞深深感激宗泽的宽恕之恩。建炎元年十二月,金兵的军事首脑们在河北聚议,要再次南犯。
当时,金兵已经第三次南下,一部分进犯胙城(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与汉县之间),一部分则已间隙南渡,西犯汜水。
汜水是京师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宗泽当即任命岳飞为“踏白使”,即突击队长,率领500骑前去抵抗金兵,并且叮嘱他说:
“我看你是很有作战本领的人,所以特地派你去迎敌,现今是你奋勇立功的时候了,可是也不要轻率从事。”
岳飞领命即带领人马前往汜水,十分圆满地完成了宗泽交付给他的任务,带着胜利的喜悦回到开封。
岳飞如同蛟龙得水,他率领骑兵,风驰电掣般地直奔前线,一举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当他凯旋回到京师开封时,宗泽立即升他为统领,不久提升至统制。
后来又经过几次战役,岳飞又被提升为统制。这表明宗泽对他是越来越加器重了。
岳飞虽然在汜水一带初战告捷,整个军事形势依然非常险恶。金军在中原做战,往往是盛夏休兵,而于秋冬弓劲马肥之际用兵。
此次建炎元年的冬季攻势,金军几乎是倾巢而出,分兵三路。
东路由“三太子”完颜讹里朵和元帅左监军完颜挞懒任右副元帅此军直下京东。
西路由完颜娄室和完颜撒离喝率领,攻打陕西。
中路有左副元帅完颜粘罕和元帅右监军完颜谷神指挥,进犯京西。东、西两路军都占领一些州县,而中路军作为主攻部队,攻势尤其凌历。
完颜粘罕军直取西京河南府,又还军占领郑州,亲自同宗泽所率的东京留守司军对阵,他又命部将完颜银术可等分兵继续南下,焚掠京西很多州县,企图从南面包抄开封。
东路的“四太子”完颜兀术也率兵向开封进逼。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濒临四面受敌的险境。
从公元1128年春,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金双军进行了剧烈的拉锯战。一支宋军被打败了,另一支宋军又接蹱而战。
一些地区得而复失,一些地区又失而复得。宗泽坐镇东京留守司,从容地调动军队,部署战斗。正月里,开封市民张灯结彩,一如往时。这与一年前的景况,适成鲜明对照。在艰难的搏战中,宗泽表现了非凡的大智大勇。
滑州是开封的北方门户,争夺战打得最为激烈。宗泽先后派将官刘衍、张撝、王宣和赵世兴率部前往迎战。经过反复较量,宋军将士支付了相当大的牺牲,张撝也英勇战死,终于牢牢地保住了滑州城。
岳飞从当年正月开始,也参加了滑州的战斗。他接连在胙城县、卫州汲县西的黑龙潭、龙女庙侧的官桥等处获胜,俘虏了一个姓蒲察的女真千夫长,在宗泽麾下保持了“每出必捷”的记录”。
金军这次猛烈的进攻己至再衰三竭的困境。
河北、河东等地抗金义军配合宗泽,广泛出击,扰乱了金军的后方。
翟兴和翟进兄弟指挥义兵,在伊川的皂矾岭、驴道堰等地战败敌人,收复西京河南府。
陕西民兵首领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李彦仙、张宗等,兵员各以万计,也奋起抗敌。
李彦仙率领人马收复陕州,同翟兴会师。
同年4月,金军终于撤退,各路宋军乘机收复一些州县。在艰难百战之后,宋金军力的对比有了一定的变化,宗泽的抗金措施初见成效。极度紧张的戎马生活暂时休止,使宗泽有些暇去研讨各次战斗的成败得失,以便再战。
在北宋以前,指挥战争的人,很少按照一定的模式摆布阵式。诸葛亮的人阵图虽被后代所盛夸,但并不见后代的将帅真的依照八阵图列阵作战。
但到北宋期内,不论皇帝或是将帅,对于用兵布阵的方式却日益重视起来。宋太宗赵光义就曾为了与辽作战,亲自绘制了一幅“平戎万全阵图”以授大将,使其按图布阵。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所编写的《武经总要》,既把“古阵法”都绘制成图,也把“大宋八阵法”都绘图说明,并在《阵法总说》中强调按图布阵的重要性说:
孙武云:“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破”,不用阵法,其孰能与于此乎?
但布阵形式在作战时果真具有这样决定性的作用吗?《武经总要》的作者对此也不能作出全称肯定的答案。
因此,他在文中还做了这样的伏笔:“故废阵形而用兵者,败将也;执阵形而求胜者,愚将也。”
宗泽是进士及第的,是以一个儒生而担任了东京留守的。当他做磁州知州的时候,每逢战事,每当下一道军令,还要先去乞灵于崔府君的神灵。
尽管李纲对宗泽的这种迷信行为解释说,这是他沿用古代兵家“用权术,假于神,以行其令”的作法,但终于表现出他是一个比较迂腐的人。
宗泽的军事谋略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他对按照一定模式布阵的传统作法,更不想加以改变。
当他看到岳飞虽然屡立战功,然而每次作战都不肯遵守兵书成法时,便拿了一份《阵图》给岳飞,并劝告他说:
“你的智勇才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这却不合古人兵法。现今你还只是一个偏稗将领,这样做尚无不可,今后如做了大将,这却决非万全之计。我劝你对这本《阵图》中所列举的各种阵式,仔细研究一番,供今后作战时参考。
岳飞把《阵图》接受下来,认真翻阅了一遍,然后回复宗泽说:
“留守所赐《阵图》,我通读了一遍,里面都是一些固定的阵式。古代和今天不一样,平地和险要的地方不一样,怎样能够按照固定的模式一成不变呢?用兵之法,最主要的在于出奇不意,攻其无备,才能取胜,若于平原旷野,突然与敌人相遇,怎能来得及按图布阵呢?况且,我今天是以裨将听命麾下,带兵不多,如按固定阵式摆布,敌人对我军虚实即可一目了然,如以铁骑从四面冲来,那就要全军覆灭了。”
※岳飞不拘教条与形式,所以能屡战屡胜。所以,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也要多动脑筋,要灵活地处理问题。
宗泽问:“照你说来,难道阵法就不需要了吗?”
岳飞回答说:“布阵作战,这是一般的打法,不是不可以用,但不能过分拘泥,运用得巧妙与否,还在因时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宗泽想了想说:“你的话是对的。”
岳飞所说“运用之妙”的“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灵活性”,它“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运用之妙’。基于这种运用之妙,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就能较多地取得胜利,就能转变敌我优劣形势,就能实现我对于敌人的主动权,就能压倒敌人而击破之,而最后胜利就属我们了。”
在岳飞与宗泽对话时,他所说出的“运用之妙”一语,当然没有上述话那样丰富的涵义,但是,通过他们二人这番对话,可以充分证明,当时年轻的岳飞,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几年来的战斗实践,不但在指挥作战方面已经体会出一些极为高明的道理,已经有了敢于突破陈规和传统作法的真知灼见,而且还具有坚强的自信,敢于向上级官员陈述他的见解,从而使所谓的儒将宗泽,通过这次对话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教益。
宗泽在开封留守任上,在修造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招集了大量的兵将之后,就接连不断地向赵构上书,请他“回銮”到开封去,不要作迁都东南的打算。
尽管赵构不予理睬,终究把宋廷从归德迁往扬州,并准备再从扬州渡江南迁,宗泽却依然把一封封奏章送往扬州,坚持要赵构“回銮”开封。
从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起,到建炎二年六月止,宗泽吁请赵构“回銮”的奏章,共有24封。
宗泽这些奏章的内容,除了坚决主张皇上还都开封之外,还涉及到抗击金人入侵兵马的一些军事布置和规划。
例如,他看到赵构在建炎二年正月所下解散勤王兵的诏令中,有“遂假勤王之名,公为聚寇之患”两句,他就在自己的第十四封奏章中说道:
今河东河北不随顺番贼,虽强为剃头辫发,而自保山寨者不知其几千万人。诸处节义丈夫,不敢顾爱其身而自黥其面,争先救驾者,又不知几万数也。
今陛下以勤王者为盗贼,则保山寨与自黥面者,岂不失其心耶?此语一出,则自今而后,恐不复有肯为勤王者矣!
在第二十封奏章中,他向赵构报告了他部下的兵将都被沥肝胆,表示了“共济国事”的强烈愿望。
在第二十一封奏章中,他又陈述道:如果还不乘此大好时机“回銮”开封,那就势必要涣散了百姓的忠义之心,沮丧了亿万人民的敌忾之气,“则天下危矣!”
宗泽这些奏章的内容,是要借以激发赵构、黄、汪等人的报仇雪耻的志气,不要再那样地害怕金军,一意南逃。
却不料结果适得其反,赵构、黄、汪在最初还用准备回銮等类的假话来敷衍他,到后来,干脆就不予理睬了。
宗泽这时已是70岁的老人,在呐喊得声嘶力竭而仍不见转机之后,他的报国热忱都变为忧国郁闷。他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终结时,便召集岳飞等部将们到他身旁,要他们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光复国家的大业。
他握着他们的手,沉痛地说:“老夫本来没有什么病,只因国家这奇耻大辱,忧愤成疾,抗金复国的大业只有寄希望于诸位将军了,只要诸位将军能为国雪耻,老夫死而无憾。”
接着,宗泽泪流满面地吟诵着杜甫的两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岳飞被宗泽崇高的爱国情操感动得热泪沾衣。
1128年7月的一天,宗泽终于与世长辞,他在停止呼吸之前,还连声高呼:“过河!过河!过河!”
面对这悲壮的场面,岳飞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实现宗泽的遗愿而殊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