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

古代,世界各国都有用铅写字、作标记的记载,因此就有了“铅笔”这一名称。

我国汉明帝创修的《东观汉记》这部书内,有着“曹褒寝则怀铅笔,行则诵读书”的记述。看来,由于“铅笔”比毛笔用起来方便,所以曹褒晚上在床上看书时是以铅笔来作书写材料的。大约是对“铅笔”的感情深吧,晚上就同衾合寝了。

在欧洲,从希腊、罗马时代起,人们就手握铅棒或把铅条夹在木棍里写字。罗马贵族使用的这种铅笔,铅条外面还套有华贵的皮套。近代人们曾在埃及法老的金字塔中发现过一些圆形的铅块,考证认为那就是古代埃及人使用的“铅笔”了。这大约是古代铅笔中形状最为奇特的一种 了。

用铅当笔并不合适,除了它有毒这一点外,它坚硬难写,颜色也很淡, 写出来的字笔画很细,而且模糊不清。现在,我们仅在一些博物馆里,还能见到这种古老的笔。

16 世纪时,英格兰人发现了“黑铅”——一种条状石墨。最初用它来给货物做记号,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打印石”。相传,“打印石”是一位牧羊人最先发现的。

1964 年,一场猛烈的飓风袭击了英国昆布兰郡的平原,在凯斯威克镇附近,有一棵大树被刮倒了。风暴停息之后,一位牧羊人赶着羊群路过这里, 看见大树掀起的树坑里露出一大片黑黝黝的石头。他好奇地下到坑里,用手一摸,沾了满手黑,用指甲一划,软得能刻出印记来。这使他感到新奇,像这样黑的、软的“石头”,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聪明的牧羊人马上想到了它的用途:用它在绵羊身上画记号,自家的羊群就不会认错了,欢喜的牧羊人采撷了不少这样的石头,随身带走。因为这种石头手一摸就黑,有点像铅,牧羊人就把它叫做了“黑铅”。

后来,一位商人看见了这种“黑铅”,马上想到它可以派上比在羊身上打印记更大的用处。他挖掘出这种黑石头,然后,切成一条一条的,用线缠绕起来制成笔状。他给这东西起了个名字叫“打印石”,贴上商标,卖给其他商人在货物包上标号码、写字。

这种黑铅实际就是石墨。石墨质软、色黑、滑腻,划出的印痕粗黑清晰, 比那种用铅条制成的“铅笔”不知好

到哪里去了。所以,商人的这桩买卖居然生意兴隆,整船整船的打印 石渡过英吉利海峡,运到欧洲大陆,几乎成为各国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昆布兰的石墨矿质量很好,含碳量在 90%以上,开采出来的石墨块也很大。后来,当真正的铅笔发明后,用昆布兰的石墨制成的铅笔成了人们追求的最好的文化用品,身价很高。因此,到 18 世纪时,英王乔治二世就将这里的石墨矿占为己有,定为王室专利品,不仅派重兵把守,还制定法律:凡在昆布兰偷采石墨者,一律处以绞刑。

当昆布兰的石墨开采完了以后,“昆布兰铅笔”就成了身价百倍的古董,

一枝的铅笔的价值竟与同样重量的黄金等价,富有的收藏家都以收藏有昆布兰铅笔而自夸。

现在,在凯斯威克镇上有一个“铅笔博物馆”,那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铅笔。有最早用布裹的铅条,有古埃及的圆铅块,有罗马贵族的皮套铅棒, 有切成细条裹以纱线的石墨。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述说着人类发明真正的铅笔之前,铅笔所走过的历程。在它们之后陈列的,就是漂漂亮亮亮的现代铅笔了。

人们在用了一段时间的“打印石”之后,最初的狂喜就被不满意所代替了。你瞧,用它划的记号颜色太深,划上去的印痕也容易脱落,要弄脏手和物品;它还很脆弱,稍一用力就要折断;而且,如果石墨里混有其他杂质, 就会影响书写质量,而天然石墨矿石纯净的很少。

能不能使“打印石”变得更好用一些呢?

18 世纪中叶,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位化学家法贝尔开始 了这方面的努 力。他在卡斯塔尔煤矿附近采集了一些石墨矿石,将它们研成粉末,用水冲

洗去掉杂质,获得了较纯净的石墨粉。他设想将石墨和某种东西粘合在一起, 这样可以改良石墨,使它硬一些,结实一些。

法贝尔经过了种种试验之后,终于发现在石墨粉中加入硫磺、锑和松香, 加热凝固后硬度合适,书写流畅,也不容易弄脏手。法贝尔在 1760 年建立起了铅笔工厂,将石墨与硫磺、锑、松香混合熔化后,再压制成条,就成了一根根的“铅笔”。在这种铅笔外面裹上纸卷后,就可拿到商店里去出售了。法贝尔的铅笔很快就出了名,并开始源源不断地向法国、英国出口。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英国、德国等邻国对法国进行了封锁,铅笔也运不进法国了。铅笔没有了来源,影响可不小,特别对画家来说影响更大。当时一位名叫康蒂的法国画家,下决心自己解决这个难题。

康蒂手头只有数量不多的一些石墨,他琢磨来琢磨去,在想怎样才能利用这点石墨制出尽可能多的笔来。想来想去,他终于有了一个主意:在石磨粉中掺和一些粘土试试看,一试下来效果出乎意上地好。他发现了在石墨中加进不同数量的粘土或烧制时采用不同的温度,就能得到不同性能的铅笔。

康蒂的铅笔比法贝尔的好用多了。据说,拿破仑特别喜欢用康蒂的铅笔。法贝尔听到人们对康蒂铅笔的赞扬后,决心制作更好的铅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苦心钻研,终于发明了性能更好的铅笔。由于有这样的发明竞争,使铅笔 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有了飞跃的进步。

不过,无论是康蒂还是法贝尔的铅笔,都仅仅只有一根细条,太容易折断。1812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木匠威廉·门罗,想到为铅笔锦上添花, 让铅笔穿上木头外衣。

门罗造出一台机器,能在一块木板上平行开出 8 条凹槽,在往凹槽里装入铅笔芯后,再复上另一块同样开有凹槽的木板,用胶水粘紧。然后,再将这块嵌有 8 根铅笔芯的木板切割成 8 根木条,每根中都有一根铅笔芯。这就是真正的铅笔了。

门罗的铅笔诞生 100 年后,又有人感到不满足了,认为它浪费木头,削

铅笔也要花费时间,使人感到麻烦。这种不满足导致日本早川德次在 1915 年发明了一种能够把铅笔芯反复推出的铅笔。这是一种只要旋转笔杆上的旋纽就可使中间的笔芯伸出和收回到新型书写用具。它就是现在使用的自动铅笔的原型。

今天,铅笔的品种十分丰富,可供人们各种需求。仅活动铅笔一类的就有旋转式、坠芯式、动脉式、手推式、自动出芯式、组合式等,令人眼花缭乱。

早川德次为他的“活芯铅笔”申请了专利,并创建了一家公司进行批量生产。现在,这家公司已发展为颇有知名度的夏普公司。它继承了早川的不满足精神,不断地在开发着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