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圆珠笔

在现在的文具商店里,销量最大的笔不是清水笔,也 不是铅笔和钢笔,而是书写流利、便于携带的圆珠笔。

圆珠笔的发明似乎更艰难和富有戏剧性。1888 年,一个爱搞小发明的人

——美国人罗比,在一根管子的一端装上一颗能自由转动的的金属小圆珠, 管内注入印刷用的油墨。当金属小圆球在纸上移动时,管内粘稠的油墨便从圆珠和管子的缝间渗出,在纸上留下油墨的痕迹。

可是,罗比的笔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作为笔尖用的金属小圆珠很难制作, 在圆度和硬度上都不理想,书写时,时而不出油,时而出油过多,把纸弄得很脏。二是油墨难以调配,太稠了写不出,太稀了不写也往外流。所以,罗比的发明根本就没有被使用过。不知不觉,这种连名字都未起过的笔被人们遗忘了。但他却为后人发明圆珠油笔奠定了基础。

50 年后,一位匈牙利记者比罗,在新闻速记中使用钢笔仍感到很不方便。有时墨水用完了,措手不及;有时笔尖堵塞不出水,急得要死;使劲大了笔尖还会将纸划破。于是,比罗决心自己研制一种不需补充墨水而且书写快速流利的笔。

比罗不知道罗比当年的发明。他找哥哥格奥尔帮忙,弟兄俩在折腾了一阵子之后,在 1938 年将自己设想的发明出来了。巧合的是他们的发明几乎与当年的罗比一样,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是“圆珠笔的第二次发明”。

比罗以“油溶笔”的名称在英国为这项发明申请了专利,还在英国的列丁镇建立了一家雇有 17 名女工的小工厂,生产“油溶笔”。遗憾的是,比罗的发明实际上只是重 复了罗比的发明,所以他们的命运也都差不多。“油溶笔”质量仍不理想。由于油墨的稀稠难以掌握,书写经常弄得一手油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比罗兄弟迁到了南美洲的阿根廷。在那里,他们继续开设工厂制造“油溶笔”,并大做广告,但他们的产品却仍然严重滞销。1944 年他们将发明专利权卖给了美国的爱弗斯公司,即现在美国派克公司的分公司。

爱弗斯公司的老板雷诺是个很有眼光的生意人。当时他正在阿根延进行商务活动,看到比罗兄弟的发明后,慧眼识珠,认定它是一种大有前途的笔, 兴冲冲地接受了这桩买卖。

雷诺回到美国后,就请一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地利化学工程弗兰茨基研究油墨的改良。弗兰茨基在油墨中加进去了乙醇等化学物质使它完全克服了原来的缺点。雷诺很快生产出了第一批笔。

紧接着,在美国纽约街头出现了一张海报,说是几天后,在一家叫金贝尔斯的商店里,将有人作水下写字表演。在水下怎么写字呢?这则广告吸引了许多人。到表演那天——1945 年 10 月 19 日,前来观看的人竟有 5000 多。雷诺不得不将表演移到商店外的街头进行。表演开始了。只见雷诺拿起一枝

笔,伸到一个盛满水的玻璃箱里,在一张硬纸上很流利地写着。写完后拿出来一看,纸上有着一行行清晰的字样。美国人喜欢新奇的东西。这种笔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极大的兴趣,10000 枝笔当天就卖光了。

由于这种笔的顶端有一个金属小球,所以雷诺回忆它 “ballpen”, 就是“球笔”的意思。后来大家都叫它圆球笔。不过,圆珠笔刚传进中国的时候,正是美军在广岛上空扔下原子弹不久。为追求广告效应,代理给它起名字叫“原子笔”。这种新颖的笔沾了原子弹的光,名气大大提高了。

雷诺的圆珠笔是可以添加油墨的。一管油墨用完后,可打开管子的后盖, 再灌油墨进去,就像自来水钢笔添加墨水一样。这种笔使用时间一长,由于圆珠的磨损,就要发生油墨外漏的现象。于是有人提出了研制耐磨性好的宝石笔珠或合金笔珠的设想。这个方案在试验中又产生了新问题:笔芯间部内侧与笔珠接触的部分被磨损,仍然会因间隙增大而使油墨漏出。

正当人们对此难题一筹莫展时,日本发明家中田藤三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使难题迎刃而解。他的主意非常简单,将灌装油墨的小管做得细一点,油墨可少装一些。这样,还没等到笔珠损坏,油墨就用完了。到时扔了再换一支就行了。

你看,多有意思,某些看起来难乎其难的问题,有时却会找到一种极其简单的方法。

中田的发明终于使圆珠笔在全世界流行起来,今天,圆珠笔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书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