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头铅笔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可能有一次完成的。往往需要经历多次反复。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一项发明之后,又引起了多个小发明。皮头铅笔的诞生就是一个有趣的例于。

100 多年前,铅笔早已问世了,并且是人人熟知东西。有一天,美国画家李普曼正在工作室里静心作画。他先用铅笔勾了一幅草图。美国西部牧场的风光,远处的农舍,近处的牛群,展现眼前。李普曼把草图挂在画架上, 眯缝着眼端详了一会。他觉得有的地方需要擦掉重画,可是橡皮 放在哪里去了?摸摸衣口袋,没有;翻翻书桌面,也没有。这鬼东西跑了不成?李普曼找了好一阵子,才在地上的一角拾起这块讨厌的橡皮。他擦了额上冒出的汗珠,小心地擦去了多余的线条。这时他发现原来手中拿的铅笔,又不知放到什么地方去了。李普曼真生气了。嘴里叽哩咕噜地骂了一句,又去忙着找铅笔。就这样折腾,一会找橡皮,一会儿找铅笔,浪费了不少时间。终于使他工作不下去了。气呼呼地窝在沙发里生闷气。

过了几天,李普曼又来到工作室。他想,上次为了找铅笔、像皮打乱了自己的构思。不能老这样。于是他临时拿了一个纸袋,把铅笔、橡皮这两样东西都装在里面,用一样拿一样,用完放回纸袋。这样一来,东西都在一起, 可就是使用起来麻烦些。李普曼干脆停止作画,全力地想解决铅笔和像皮由分开改成联合的问题。他用一根细绳子,一头栓住铅笔,一头栓住橡皮,荡来荡去,既是累赘,又不雅观。两个办法都不理想,怎么办好呢?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普曼坐在书桌前,用一把小刀削铅笔。突然,他心血来潮地随手把像皮也切成跟铅笔一样粗细的圆棒形。在一阵子比划之后,一个灵感迸发出了耀眼的火花!他把橡皮与铅笔接起来,外边再包紧纸条,用浆糊粘牢,于是一头是铅笔,另一头是橡皮的皮头铅笔,就宣告发明了。但是,从发明到生产,中间还有相当的距离。需要实业家投资才能转化

为产品。李普曼的这个新思路,被一家美国公司的老板看中了。老板聘请了一些工程师,在原来 制铅笔的生产设备末尾,加进了一套夹橡皮的装置。考虑到连接铅笔与橡皮处的包扎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决定采用薄铁皮来取代纸。同时,还在薄铁皮上压几道圈纹,扎几个小孔,以固牢它们不会脱开。经过一系列的设计、安装、调试等工作,这种新型的皮头铅笔,投入市场, 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

把小小的橡皮头接在铅笔上,算不算发明?有的人提出疑问。所谓发明, 简单点说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有用的、能为社会造福的新东西(过去没有的、自然界也没有的东西)。皮头铅笔虽然只是在铅笔上做了一点点小改动,可是它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决不应该忽视。这一改动,为多少人提供了写字、作画的方便,又为多少人节省了另找橡皮所耗去的宝贵时

间,也给多少人以新的启示:什么东西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可以改进得更好,都需要绵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