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电脑结良缘

本世纪 70 年代末期,电子计算机已开始在各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

要把成千上万的汉字输入到只有 26 个字母键的计算机中,却成了当时举世称难的难题。难怪有人埋怨:汉字是“四化”建设的绊脚石。甚至还有人断言: “不废除汉字,中国便不能普及使用计算机。”一时间,谱写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和记载了丰富宝贵文化遗产的汉字,竟遭受指责,蒙受了不白之冤。

然而,这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南阳地区科委管理干部——王永民却敢于迎接这种挑战,为汉字输入计算机闯出一条新路,并为功勋不朽、艺术价值无比的驻字“正名”。

1978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的王永民,接受了一项重点科研项目——“汉字校对照排机”的研究,为了甩掉手动打字盘输入汉字的笨办法,他决心先寻找出一个现成的汉字输入方案,然后发挥自己在硬件上的优势,设计键盘,以应急需。但是,当时缺少的也正是比较理想的汉字输入方案,虽然有很多人投入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办法,却都不实用。王永民想,这并不是汉字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们还没有找到它的规律,发挥出它的优势。作为维系了几千年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古老汉字,我们一定要让它在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新贡献,绝不 能看着它葬身于现代文明面前。

此后,他便开始向汉字输入案的“高峰”攀登。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带病坚持工作,以惊人的毅力抄录编写了提起来足有 10 米高的 10 万张卡片, 对汉字进行了浩繁的、从甲骨文到简化字的研究和分析,创编出世界上第一个《汉字字根组字频表》和《汉字字根实用频度表》,为汉字输入计算机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982 年 6 月,王永民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新的研究成果《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随后,他像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率那样,根据汉字结构规律、信息处理科学和键血设计原理,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创编出《五笔字型字根周期表》,从而在 1983 年元旦登上了现代汉字输入技术的高峰, 发明“五笔字型”。

“五笔字型”出世的意义非同小可,它犹如飞架在古老汉字与现代计算机天堑之间的彩虹桥,并使汉字焕发了青春,再度辉煌起来。在有 40 多位专家参加的鉴定会上,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郑易里激动地宣布:“从今天起, 汉字输入与西方文字不能同日而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五笔字型”也使世纪各国感到震惊。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庄严的讲台上, 应邀来访的王永民在作学术报告。精彩的汉字电脑输入技术表演,使联合国的官员们目瞪口呆,不断地发出喷喷的赞叹声。他们还当即决定,请王永民到联合国总部传授这一技术。当时,美国报纸则是一片赞美之词:“汉字输入速度快过英文”,“举世称难,今迎刃而解”